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2023-03-15 06:38林春培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智成员有效性

黎 丹,林春培

(1.闽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2.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成员互动的增加,工作团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间问题,如时间碎片化、模糊性等,员工也经常感到巨大的时间压力,“时间荒”的感觉正在增加[1]。特别是在复杂任务情境下,时间要求又高度模糊和不确定,“任务与知识”匹配过程中时间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时间冲突容易引起任务拖延,严重影响团队工作的有效性。从现实团队的管理实践中可以发现,大多团队主要通过制定时间表来明确任务完成的最后期限,减少时间方面的模糊性,进而顺利推进项目[2]。然而,来自不同背景的成员对工作节奏、任务进度、时间利用效果等方面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出现各种与时间有关的问题[3]。总之,对于完成复杂认知任务的团队来说,继续沿用外显的时间协调和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应对内外环境的动态复杂变化,亟需尽快寻找一种新的团队时间管理方式。

近年来,管理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时间要素日益关注。作为竞争性组织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时间也是团队决策及任务执行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4]。虽然已有研究指出时间是协调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很少有学者关注团队认知领域中的时间内隐协调问题。作为一种有效的团队时间管理方式,团队时间心智模型(Temporal Team Mental Model)普遍存在于各类组织中,并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诸多影响。与传统的外显协调方式不同,作为一种团队层面的共同认知,它强调成员在任务进程中建立对任务时间侧面的一致了解和表征[5,6]。已有研究证明了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对按时完成任务及任务完成质量的积极作用[7,8]。除这些变量之外,是否还会对其他结果变量产生影响?如能够准确衡量团队工作结果的团队有效性,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对其影响过程到底怎样,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又是什么?因此,本研究拟以知识型团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团队共享的时间认知对团队有效性的内在影响机理,以期为更有效地指导组织和团队领导者规范个人行为、激励员工,提高组织和团队有效性,提供更为具体和针对性的建议。

1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1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相关研究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又称团队共享时间认知,体现团队成员对于任务进程中时间侧面的一致认识和理解[7]。为进一步挖掘其内涵,Gevers等[7,8]、Bartel和Miliken[9]、Standifer和Bluedorn[10]、Hamilton等[11]基于不同研究视角提出了不同的概念。本研究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张钢和岑杰[12]的概念,将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定义为成员对团队任务及完成过程的时间侧面的一致性理解,体现为团队成员对“任务时间”“规范时间”和“成员特征时间”的共享性认知。

目前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围绕沟通、时间计划、时间监控、时间领导等变量展开。Gevers等[8]将目标分解、时间规划和时间反思作为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的前因变量。已有关于时间规划对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目标设立、角色创造和任务分配等方面展开[13]。时间监控是指成员互相提醒最后期限的到来,敦促和监督其他成员执行既定的时间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7]。特别是当团队面临复杂多变且需要频繁互动的任务,成员还未对任务形成明确且一致的认知时,时间安排又在任务过程中展开,时间监控的作用更加凸显[10]。作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团队领导对团队时间认知也有重要的影响。刘冰等[14]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协调式的领导风格,时间领导能够对任务的时间要素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和协调,促进成员对任务的时间安排达成更高的共识。

有关结果变量的研究主要围绕任务完成的准时性和质量等方面展开。Gevers等[7]认为,成员在截止日期、时间进度和工作节奏等方面达成共识,对调整工作速度、节奏和周期以适应外部任务环境的变化更加有利。Bartel和Milliken[9]以及Gevers等[6]指出,对任务时间侧面达成一致的认识有利于成员动态调整时间,提高互动的流畅性。国内学者张钢和岑杰[2]的研究也证明了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对团队绩效的正向影响。此外,还有部分研究探讨了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对工作满意度[15]及团队适应[16]等变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发现,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作为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的一个团队认知层面的变量,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主要围绕内涵、测量方式、影响因素及作用结果等展开。这些研究虽然肯定了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在团队运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尚未结合多种理论全面揭开从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到团队结果变量之间的过程黑箱。

1.2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与团队有效性

任务时间主要包括任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展顺序和速度[12]。成员在任务进程的时间要素上形成一致性理解有利于协调团队成员的行动,避免冲突,进而提高团队绩效[6-8]。特别是对于需要完成复杂认知任务的团队而言,持续创新是面临的最重要任务。而对于任务时间侧面的共享理解会激励团队成员将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体系中的重要部分[17]。此外,随着任务时间认同水平的逐渐提升,成员对既定目标的完成预期会越来越高,能否准时高效完成并得到团队认可变得越来越重要[18]。因此,为了实现团队创新目标,根据心智模型理论,成员更有可能也更愿意投入到有利于团队的任务活动中[19]。

规范时间是指团队规范中有关时间的内容,体现人们对有节奏活动的共同期望和主观感知,包括遵守时间规范和时间意识等[12]。团队建立规范时间,意味着成员对团队准时性规范和团队时间意识有了共同的期望。这些共同的期望不仅会对复杂流程进行重新组合,顺利推进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20],而且作为一种内在的协调机制,增加团队成员的沟通和相互信任,减少冲突和误解,促进多样性观点的整合,提升团队整体的工作表现[21]。此外,规范时间还会影响成员对时间的共同感知。团队成员对时间规范建立较高的共享认同,能够赋予团队时间以共享的社会意义[22]。

成员特征时间反映成员在时间方面的特征,包括时间紧迫感、节奏风格和时间视野等[12]。时间使用风格上的巨大差异导致成员在对任务节奏和排序等问题的认知上产生巨大分歧。成员特征时间水平较高,意味着团队成员对其他成员的时间使用风格较为熟悉,提升了大家对事件何时发生的一致认同,从而减少时间模糊性,降低由于时间导致冲突发生的概率[3]。为了不影响其他成员和团队的整体进度,成员也会将自身关注点转向更加重要的任务,集中精力解决任务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更有可能产生新发现[23]。综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任务时间、规范时间、成员特征时间)对团队有效性具有正向影响。

1.3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与行为整合

行为整合是指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地交流和分享信息、资源以及技术,共同讨论问题商量对策等人际互动行为[24]。根据社会身份认同理论,团队共享的认知为团队成员建立了共同理解时间和任务完成的基础,并且会通过激发成员的合作动机、提升成员感知的一致性实现对行为整合的影响。具体来说,首先任务时间心智模型的建立会增强成员对事件发生时间侧面的一致认同,进而协调成员之间的行动,避免时间冲突,从而增加团队成员的满意度[6]。其次,基于社会身份认同视角,规范时间心智模型的建立隐含了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和内化。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成员自然愿意从事更多对团队有利的活动,包括主动为团队其他成员提供帮助,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积极进行协调等[25]。最后,成员特征时间心智模型的建立意味着团队成员对其他成员的时间紧迫感、步调风格、时间视野等时间使用风格的了解和认同。这种共同的理解有利于缩小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彼此之间形成更加积极的看法和态度,建立一种更加牢固的信任关系[26]。即使出现某些分歧,这一共有的认同也会促进他们更加愿意主动沟通解决问题和减少分歧,而这些因素都是促进行为整合实现的有利条件。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2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任务时间、规范时间、成员特征时间)对行为整合具有正向影响。

1.4 行为整合与团队有效性

对以完成复杂认知活动为主要任务的团队来说,任务进程往往伴随较大风险,成员唯有与他人深度合作才有可能分摊随之而来的风险,否则会因为惧怕风险和承担责任而降低创新活动的动力[27]。行为整合不仅能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有效协作,增进相互了解,使团队中的各种有效观点迅速整合,提高团队决策效率,还会有效促进成员间主动分享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和资源[28],快速整合多方来源的信息资源,搜索和扩展现有产品线,提高分销渠道效率,开拓新市场道[29]。在较高行为整合的团队中,成员对所在团队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彼此之间更容易达成共识,愿意分享与创新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信息交换质量和数量均保持较高水平[30]。此外,行为整合还能帮助团队尽快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31],有助于提高绩效和激发创新。对于具有较高行为整合的团队来说,成员对自身工作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内在关系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对各项任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面对内外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展开协作,及时制定与团队任务相关的方案[32],确保既定任务的按时完成。综上所述,提出假设:

H3 行为整合对团队有效性具有正向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会通过提高成员内在动机、促进成员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及建立更积极的信任关系对行为整合产生积极作用。通过行为整合,团队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聚合来自不同成员的信息、观点和资源,而且成员间良好的信任关系会促使团队充分讨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成员行动的自主性[33]。因此,充当团队“粘合剂”的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会通过行为整合提升团队绩效和创造力[34]。综上所述,结合假设H3和H4,提出以下假设:

H4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任务时间、规范时间、成员特征时间)会通过行为整合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团队有效性。

1.5 任务复杂性的调节作用

当今团队面临的许多任务都是以前未出现的新工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通常每个成员只掌握了新工作所需的部分知识和技能,而团队大规模和跨领域的活动对知识、技能、资源和信息的要求较高[35]。对于低复杂程度的任务而言,大多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很多时候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仅需稍加完善即可,成员之间即使不进行深层次的互动,根据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实施也能完成[36]。但随着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团队任务完成中的“手段—目的”间的关系变得愈加模糊,因此无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复杂产品开发等项目,通常难以清晰界定,亟需团队成员通过更多的行为整合来搜集信息或知识,以及时处理任务执行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或任务变更需求[37]。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实现成员的知识、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尤为重要。此时,团队成员也需要通过不断扫描内外环境,毫无保留地将个人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为团队处理问题所用,充分调动所掌握的资源来重新界定问题并逐一尝试有效的解决方案[38]。因此,成员对时间的共同认知较高,卷入行为整合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解决复杂任务,而且能快速响应并且达成一致,有效完成团队任务[39]。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

H5 任务复杂性会正向调节行为整合与团队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即对于复杂性程度较高的任务而言,行为整合与团队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更强。

根据以上论述,并结合假设H4、5、6,进一步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如图1),即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会通过行为整合间接影响团队有效性,而该间接作用取决于任务的复杂程度。具体如下:

图1 研究理论模型

H6 任务复杂性会正向调节行为整合在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任务时间、规范时间、成员特征时间)和团队有效性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由于知识型团队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并作出决策,承担的任务往往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因此团队成员的认知一致性对任务的完成尤为显著[2]。由此,本研究设定的调查对象为知识型团队。通过向厦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区多个知识型团队主管分两个时间点发放问卷。第一次共发放506份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团队时间心智模型、行为整合、任务复杂性),剔除12份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为494份。3个月后,再次将团队有效性问卷分发给被试(由于少数成员的工作岗位调整,因此流失了10名被试),剔除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最终获得484份有效问卷,问卷总回收率为96%。

2.2 测量工具

团队时间心智模型 采用张钢和岑杰[12]的研究成果,从任务时间、规范时间、成员特征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测量,共10个题项。

行为整合 采用姚振华和孙海法[40]编订的量表,从决策参与、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三个方面测量,共10个题项。

任务复杂性 借鉴Joshi等[41]的研究,从可重复性、可分解性、影响绩效路径等方面进行测量,共5个题项。

团队有效性 借鉴已有研究,从团队绩效和团队创造力两个维度进行测量。团队创造力测量采用Shin和Zhou[42]开发的4题项量表;团队绩效测量采用Gonzalez-Mulé等[43]开发的4题项量表。

已有研究指出,团队成员人数及成员间的熟悉度会影响团队内的交互[44]。因此,将这两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采用Lewis开发的单题项量表进行测量。此外,由于本研究所有变量都为团队层面的变量,因此均采用总体指标模型进行测量,使用里克特7级量表。同时,根据统计测量的相关标准,构念的层面、测量的层面和分析的层面应保持一致性,本研究的评价对象为团队总体,因此样本数据均通过团队主管对团队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方式获取。

2.3 数据处理

除了任务复杂性之外,本研究采用的变量均为潜变量,因此通过对所有题项加总求平均以获取变量值。采用SPSS 24.0以及MPLUS8.0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将团队时间心智模型、行为整合、任务复杂性、团队有效性这4个变量的所有题项一并纳入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解释力度最大因子特征值为13.690,占总方差的20.854%,小于临界值40%,符合统计学要求。

3.2 量表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4.0对各测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所有量表的信度均大于0.8,除“任务复杂性”外,其它维度的聚敛效度均大于0.7。由此可见,本研究所有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统计学要求。

表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本部分进一步采用Mplus8.0对整体概念模型进行检验(见表2),以确保各测量变量的构念效度。可以看出,四因子模型拟合效果最好(χ2/df=1.619,TLI=0.987,CFI=0.991,SRMR=0.021,RMSEA=0.036),说明本次测量的区分效度较好。

表2 不同因子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比较

3.3 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对题项分数与总分进行相关分析,以检验题项与量表之间的同质性,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变量的相关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3 变量相关系数

3.4 主效应及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Baron和Kenny的方法对主效应及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首先,将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以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各维度为预测变量,行为整合为因变量,检验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各维度对行为整合的预测作用;接着,以行为整合为预测变量,团队有效性为因变量,检验行为整合对团队有效性的预测作用;最后,以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各维度和行为整合为预测变量,团队有效性为因变量,检验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和行为整合对团队有效性的共同预测作用及行为整合的中介作用。根据表4得出,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各维度对团队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分别为0.473、0.357和0.300,模型M6、M7、M8),假设H1成立;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各维度对行为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分别为0.566、0.472和0.467,模型M2、M3、M4),假设H2成立;行为整合对团队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505,p<0.001,模型M9),假设H3成立;加入行为整合作为中介变量后,任务时间和规范时间对团队有效性的正向影响减弱,但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M10和M11),说明行为整合在任务时间和规范时间与团队有效性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成员特征时间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不显著(模型M12),说明行为整合在成员特征时间与团队有效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假设H4成立。

表4 层级回归统计

3.5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为进一步验证有调节的中介作用,采用基于Hayes编制的SPSS宏Model 14进行检验。以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将任务复杂性放入模型,结果见表5。行为整合与任务复杂性的乘积项不仅对团队有效性的预测作用显著(假设H5得到验证),而且会在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对行为整合的预测作用中起进一步的调节作用(95%的置信区间不含0),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假设H6得到验证。接着,采用拔靴法对任务复杂性加减1个标准差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调节效应的估计值及置信区间(见表6),并绘制高低组调节作用(见图2)。由表6可知,在任务复杂性不同水平上,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的中介效应都显著,但存在一定差异,即任务复杂性越高,团队时间心智模型通过行为整合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越显著。由图2可知,行为整合与任务复杂性的交互项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显著,并且当任务复杂性越高,行为整合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越显著。

表5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表6 在任务复杂性不同水平上的中介效应

4 讨论

4.1 结果与分析

本文为研究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及以往研究,采用相关量表对484名知识型团队主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任务时间正向促进团队有效性,与Gevers等[6-8]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任务进程中,团队成员在任务持续时间、任务速度、开展顺序以及时间间隔等方面达成深度一致,可以有效协调成员间的行动,引导他们将团队创新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避免各类冲突,最终促进任务顺利完成。Lematta等[45]指出,规范时间刻画和塑造了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不仅会影响团队成员对其他人提出的有关时间方面需求是否回应以及回应速度,同时也会影响成员对外部顾客和供应商提出的时间需求的回应。因此,规范时间也会正向促进团队有效性。成员特征时间关注个体的时间人格,表现为个体对时间情境稳定的适应倾向及能力特征,因此会正向促进团队有效性。该研究结论与黎丹等[46]对于个体时间人格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行为整合在团队时间心智模型和团队有效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与付悦等[47]的观点一致。即行为整合作为一种有利于信息聚合的行为,能促使团队对来自不同成员的观点和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和聚合。团队成员形成高度的一致认知,彼此之间才能进行良好的互动,建立积极的信任关系,进而激发强烈的合作意愿。该研究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Mohammed等[5]的观点,即作为一种内隐的时间协调机制,团队时间心智模型为成员建立了共同理解任务时间的基础,提高成员合作动机、促进其主动分享信息,并有利于团队灵活应对和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而提高团队有效性。

在不同任务复杂性水平下,行为整合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任务越复杂,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统一行动和资源分享行为越重要,这些行为会激发团队成员尽可能用新思路和方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显著促进团队任务的完成。而在任务较简单的情况下,团队主要承担的是重复性和常规性的工作,任务完成的路径相对比较明确,此时即使成员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助行为,团队任务也基本能够完成[37]。随着任务复杂度及难度的提升,任务的信息荷载变大,团队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团队成员此时更需要分享个人对相关任务处理的想法,帮助团队做出最合理的判断,这与Tang等[48]的研究结论一致。在此任务背景下,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会被更好地调动起来,促进任务高质量地完成。

4.2 管理建议

本研究从团队时间管理问题出发,从团队时间认知角度进行考察,对提升团队时间管理效能及团队工作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具体管理建议如下:首先,需高度重视团队时间心智模型这一内隐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团队时间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采取多手段实现对团队时间心智模型的动态循环管理,灵活使用多种时间协调机制,转变传统的时间要素只作为“背景”作用的观念,将其从“幕后”推至“前台”[2]。再次,重视并努力促进行为整合,积极发挥时间共享认知、团队积极氛围等因素在推进成员互动和分享中的作用。最后,可以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团队建立和提升时间心智水平,促进团队有效性。

猜你喜欢
心智成员有效性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