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实
“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慢慢消逝在繁杂而充实的工作中,忙碌中总会有一束阳光穿透喧嚣,激励我继续前行。回首来到洪山实验小学的几年,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成长无界,人人出彩。
2018年9月,我除了承担7个班的英语教学外,还担任了英语备课组组长、副班主任并负责学校相关课程开发工作。有一段时间,繁重的课务压力让我的嗓子彻底沙哑,发不出声音。课间休息的时候,耳边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老师,给你,甜的。我抬头看见白同学摊开的小小手掌里放着几颗西瓜霜润喉片,顿时,我心中升起一阵温暖。
白同学是一个内向且顽劣的孩子,因为不守纪律多次被我批评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给我送来了润喉片。此时,他这个小小的举动就像黑暗世界里的一丝微光,让我感受到了阵阵温暖。
我渐渐懂得,孩子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和存在的价值。有一次上公开课,孩子们强烈反对不太听话的陈同学分到他们小组中参与讨论。我站在讲台上,看到陈同学无助和委屈的眼神。教师的使命告诉我,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我耐心地开导孩子们,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与陈同学相处。之后的课上,从不发言的陈同学竟然主动举手了,不光证明了自己,也为小组评比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
调控好课堂,关注好效果,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在三(2)班的英语课堂上,有一个安静、孤单的身影坐在教室的最后排,他就是小朱。我特意地问了班主任白老师,她告诉我,这个孩子家庭特殊,他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妈妈小学还没有毕业,没有办法辅导孩子,成绩一直不好。
面对这个孩子,作为老师,我首先想到的是要关注他、关心他、走近他。于是,接下来的每堂课上,只要有机会,我都会给他展示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个小家伙有了明显的改变。在课堂上,他渐渐地融入集体中,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地完成各项作业。事实证明,他的表现确实越来越好。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我尝试着以朋友的角色主动深入到他们中间,与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和他们内心的声音。
在课堂上,我尝试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趣的动画、直观的教具、丰富的肢体语言和TPR教学模式,不光从感官上刺激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还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浓烈,学习进步也比较大。
坦白地講,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是我最大的收获。喜欢学生,学生自然也会亲近你。在一些社团课上,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我给他们讲故事了,从安徒生童话到世界名著,从英语笑话到悬疑故事,以至于每次走在校园里,我都成了“名人”,学生不停地跟我打招呼。
我与这里的孩子们发生了许多真切的故事,我渐渐地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他们也喜欢上了我的课堂。他们对学习的欲望更强烈了,上课时的注意力更集中了,能更好地感知、记忆和想象,脸上时常挂着喜悦。孩子们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