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媛媛,夏珊珊,夏春桔,张莉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台州 318020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1]。目前,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比较常见的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PCI 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术后恢复快、疗效佳、创伤小等,采用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调节血脂的药物等[2-3]。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是否理想与其能否按医嘱坚持服药有很大关系。纠正PCI 患者术后的不良行为,使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服药依从性,对患者PCI 术后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4]。此外,PCI 术后对不良事件的预防也是护理内容的重点。常规护理在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方面效果欠佳,患者遵医治疗时往往都比较被动,无法满足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护理需求[4-5]。因此,为接受PCI 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至关重要。预警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此护理模式以患者需求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使其获得舒适的护理服务,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同时通过对不良事件诱发因素进行预防,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动机性访谈指的是通过独有的谈话技巧和面谈原则,协助人们认识到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改变的动机,其主要目的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为解决以上护理需求,本研究将预警性护理与动机性访谈联合应用于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中,探讨了其应用效果。
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PCI 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研究组(n=90)。纳入标准:①患者无语言和精神障碍;②符合手术相关适应证,首次接受PCI 手术;③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④与《内科学》[6]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相符。排除标准:①存活期<2 年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③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④精神性疾病或神志不清;⑤文盲或存在沟通障碍。研究组中,男51 例,女39 例;年龄32~70 岁,平均年龄(59.43±5.21)岁;体质量指数(23.56±3.25)kg/m2;≤小学15 例、初中~高中50 例、≥大学25 例。对照组中,男52 例,女38 例;年龄33~70 岁,平均年龄(59.48±5.13)岁;体质量指数(24.02±3.11)kg/m2;小学以下18 例,初中至高中45 例,大学以上2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2-KY003-0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发健康教育知识手册,鼓励患者适量运动,叮嘱患者戒烟禁酒,控制血压和体质量,避免情绪激动,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术后服药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等。研究组采用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具体如下。①预警性护理。PCI 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增强,术后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并为患者提供积极的病情监测,以随时掌握患者术后的疾病情况;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若发现患者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前兆(恶心、冒汗、精神状态不佳等),要将此情况及时上报给患者的主治医生,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PCI 术后出现严重疼痛且无法忍受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咨询过医生后要及时为患者提供止痛药,以缓解患者疼痛。接受PCI 手术后,患者常出现心理紧张和焦虑程度加重现象,导尿管排尿、对治疗效果的担忧等因素均会促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消除其忧虑,增强其面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若术后留置鞘管时间过长,拔鞘管时容易引发血管扩张,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增加后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配合主治医生及时帮助患者拔除鞘管;主治医生在为患者拔鞘管时,由护理人员准备好一些如多巴胺、阿托品等可能用到的药品,当患者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时,护理人员可配合主治医生做出及时的应对处理措施,以使患者病情得以及时控制;在主治医生为患者拔鞘后,由护理人员继续对患者拔管部位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按压、加压包扎等,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状况进行严格监测。②动机性访谈。设计以下问题作为访谈提纲,对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如何看待你的身体状况对生活的影响,比如冠心病PCI 术前后,你的生活是否发生变化?冠心病PCI 术后你是否坚持服用医生开给你的药物,你自己感觉服药是否给你带来好处,有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是怎样的不良反应,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可以停止服药?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冠心病PCI 术后,坚持并长期服药、严格控制饮食、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健康的运动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你对自己的现状怎么评价,你给自己打多少分,满分为100 分,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到冠心病前或冠心病PCI 术前,你是否还会维持或重现现有的状态?由工龄≥5 年的护理人员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对患者开展访谈,方式为面对面、一对一访谈,分阶段实施干预,共包括意向期、思考期和行动期3 个阶段。意向期:该阶段患者对疾病有初步认知,有改变计划的决心。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树立健康的信念,通过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开展专题讲座、床旁示范和讲解、一对一口头讲解等多形式的健康宣教方式实施干预;护理人员每天要对患者进行一次健康宣教,时间为0.5~1h/次,患者在接受PCI 治疗后,内心可能会存在一些疑问和产生自己对PCI 的看法,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勇敢表达,根据患者反馈的问题,对患者进行说明;为患者制定自我管理目标,制定过程中可以鼓励患者一起参加,对患者术后存在的不严格控制饮食、不进行心理调适和不运动等不健康行为,护理人员要予以纠正,激发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动力;思考期:在这一阶段,患者准备在未来30d 内采取措施,做出改变。患者接受了有关改变行为的建议,但是还未完全按照护理人员给的建议去实行,护理人员要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实践,并制定好实践方案。行动期:这个阶段患者开始实施改变计划。要求患者积极调整自身,做出行动上的改变,护理人员在此阶段要强化患者的认知行为,确保患者行动的正确性。
1.3.1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7]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6 个月复查时)采用SAQ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1,克隆巴赫系数为0.759,量表共5 个维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和19 个条目,各维度评分为0~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3.2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8]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6 个月复查时),采用CSMS 评定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10,克隆巴赫系数为0.913,量表包括27 个条目和7 个维度(情绪认知、疾病知识获得、不良嗜好、症状、急救、治疗依从性、一般生活等管理),0~5 分为各条目评分,135 分总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3.3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9]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6个月复查时),对患者的CPET 进行测量,采用运动心肺功能仪与功率自行车检测,CPET 相关的参数包括摄氧量峰值(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VO2peak 占年龄预计值的百分比(VO2peak%)与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METs)。
1.3.4 患者赋权护理评价量表[10]冠心病PCI 术后与干预后,采用《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赋权护理评价量表》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支持,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2,克隆巴赫系数为0.82,量表包括19 个条目,共5 个维度(社会支持、提供必要的信息、疾病管理、压力应对和提高认知),得分19~95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的支持满意度越高。
1.3.5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出院6 个月复查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缺血、心源性猝死、再次行PCI)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干预前的SA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Q 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Q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SAQ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两组干预前的CSM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SMS 各维度评分和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SM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CSM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干预后,患者赋权护理评价量表组间比较,研究组[(72.33±13.29)分]高于对照组[(64.35±1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1,P<0.001)。
两组干预前的CPE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CPET 的VO2peak、VO2peak%和METs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PET 比较()
表3 两组患者CPET 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0.01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n(%)]
目前,冠心病的标准治疗方法是PCI,其可增加冠状动脉循环血量,较快缓解心绞痛症状,具有疗效显著和创伤小的优势[11]。但PCI 治疗费用较高,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12]。患者能否开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按医嘱服药,对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产生直接影响,且治疗期间可能诱发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也会促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13-14]。因此,给予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15]。
动机性访谈是由Miller 率先提出的,被用于酗酒行为的教育,临床已经证实了动机性访谈对行为改变有效[16]。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对动机性访谈进行了研究,将其用于促进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获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中,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模式,结果显示,应用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的患者SAQ 评分改善效果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SAQ 量表囊括了多方面的指标评价,是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价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7],与万宝艳等[18]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与单一的常规护理相比,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做好自我管理,进而能够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CSMS 各维度得分方面,相比于单一的常规护理干预,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得分更高,这与申荣[19]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对于PCI 术后患者,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在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对于CPET,观察组的VO2peak、VO2peak%和METs 等CPET 相关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在激发患者积极调整自身,做出行动上的改变,将锻炼纳入了患者的日常列表里。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研究组的数据研究结果明显更低,提示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地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这也是研究组患者的赋权护理评价量表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重要原因。
动态访谈是从传统的健康教育中衍生出来的,其优点是考虑到了患者的差异性,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分阶段对患者的感受、现存缺陷及患者对自我管理的理解等进行分析[20-21]。在意向期阶段和思考期阶段,认知行为的改进是重点,将过度关注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作为导向,让患者付诸行动时确保行为正确,如加强运动锻炼;在行动期,注重多渠道持续性地给予患者鼓励,同时注重沟通技巧,让患者体会到自我管理的可行性,显著改善了患者的SAQ 评分和CSMS 评分。预警性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通过术后给予患者疼痛护理、拔管护理和心理疏导等,与患者相互沟通,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22],提高了患者的赋权护理评价量表,缓解护患之间,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预警性护理联合动机性访谈,在提高PCI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行为、心肺运动方面效果显著,且该护理干预方法还能有效降低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帮助,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