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磊 李佳文 祝军 董珂欣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上海 200092)
当前,在快速城市化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在基础建设方面展现出特有的优势,未来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数量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影响重大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缺失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问题,使得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与此同时,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合理性和正当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严重阻碍了我国重大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本文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2000—2022年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研究,总结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化过程及发展趋势,为探索未来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主要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总库,限定时间为2000年至2022年2月。考虑到有效性,以“主题”词为检索条件,通过“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并通过手工对文献数据进行清洗,剔除文献数据中分类为会议和报纸的文献。经过筛选,得到有效文献数据424条。
本研究采用的文献分析工具为CiteSpace 5.8 R3,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可视化软件,对Refworks格式文献信息进行图谱分析。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对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将作者、机构、关键词及主题的关联以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现,多角度全面显示某个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新趋势,以探求某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演化路径。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文献总体趋势如图1所示,可将2000年至2022年2月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0—2009年,萌芽阶段,发文量较少;二是2010—2015年,平稳发展阶段,发文量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三是2016—2022年,高速增长阶段,发文量快速增长,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
图1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文献总体趋势
高产出作者是某一研究领域引领者,是该研究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学者。选取发文量为5篇及以上的作者进行高产出作者分析(表1)。
表1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高产出作者发文量
对发文作者进一步进行共现分析,得到研究学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图2中包含一些节点与连线,节点代表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的学者发文的数量。网络图谱网络密度为0.006 4,表明高产出作者跨领域、跨机构合作较少,分布较为集中。从研究作者来看,发表文献较多的作者有乐云、盛昭瀚、李永奎、何清华、胡毅、黄德春、程书萍等。图2中显示的研究团队都普遍集中,一到两个团队具有一定规模,且存在一定联系的学者大多数属于同一科研机构,缺乏多团队学者之间的交流联系。
图2 研究学者合作网络图谱
为更好地了解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研究机构分布情况,对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从研究机构发文量(表2)可以看出,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有10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及研究院所,说明以知名高校为代表的机构是研究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这些机构的共同特征是工程专业实力较强。其中,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发文量均为20篇以上,表明其在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领域有较强的实力。河海大学商学院、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也均在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有所研究。研究机构中,管理学、工程学等学院以及水利、交通、桥梁等研究所是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机构。
表2 研究机构发文量
利用CiteSpace软件进一步得到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3)并对其进行分析,其网络密度为0.003 2,机构合作关系网络整体较为分散,表明机构之间还未形成集中的合作关系。其中,较大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为以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海大学商学院为主的三大合作网络。
图3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4),其节点表明对整篇文章主题思想的高度凝练。从节点可以看出,“重大工程”节点最大,“社会责任、社会稳定、工程伦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社会风险”等关键词的节点也相对较大,说明上述领域是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进一步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是通过耦合分析自动生成聚类标签,能够反映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研究的核心议题。聚类结果选取排在前10位的较大的聚类标签,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的热门研究议题是:重大工程、安全管理、社会责任、决策、环境保护、建议、伦理责任、风险防范。由图5可见,大部分聚类结果存在交叠,各领域互融互促现象普遍。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2015年,曾赛星教授首次提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概念,将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定义为:“重大工程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政策和做法,反映出对更广泛的社会福祉的责任。”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针对重大工程社会风险稳定、环境保护、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属于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范畴。
(1)生态伦理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也表现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重大工程社会责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的应用程度会直接影响重大工程社会责任体系的健全和履行。建造重大工程对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如征地拆迁、砍伐森林、征用农田和改变河流路线等均会产生重大负面效应。环境生态已经超越与成本、时间和质量相关的传统三角项目成功标准,“环境保护”“生态安全”“伦理责任”关键词以及聚类#6、#8成为主要研究热点。姜月华、许模、陶艳萍等[1-3]分别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可持续性、川藏铁路重大工程水文、港珠澳大桥中华白海豚保护等方面重点剖析了各类重大工程对环境生态责任的影响。曾赛星等[4]通过解构重大工程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构成,揭示了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
(2)安全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是重大工程的基本目标,归类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维度,重大工程项目中的轻微缺陷或失败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把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工程不发生重大事故,“安全管理”“安全”等关键词以及聚类#2成为主要研究热点。程书萍等[5]从重大工程两类监理模式合谋防范机制视角对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路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3)社会风险稳定及政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等关键词以及聚类#1、#8、#9成为主要研究热点。重大工程项目一般是由政府发起,政府在项目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祝继高等[6]、朱威威[7]基于“一带一路”视角,分别从政府通过完善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国内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倡议下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及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工程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理论研究。白鹭[8]基于征地拆迁视角分析了重大工程项目中公众的风险感知及其应对行为,提出为了维护社会风险稳定,政府应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改善公众参与。张长征等[9]针对重大工程社会矛盾的阶段演化特性,解构了多元非中心性的公众参与引导下的重大工程社会矛盾化解机。华坚等[10]从重大工程决策视角剖析了公众参与问题,徐姗等[11]从该角度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华坚、舒欢、孙蕾等[12-14]基于舆情视角,分别设计了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信息传导机制,强调深入公众参与工程建设营造重大工程建设正面形象,探究了基于行为博弈的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何寿奎等[15]基于前景理论对重大工程多主体利益博弈与行为演化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促进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时区视图是根据前沿热点的演进路径及其之间的交互关系,用每个时区高频词汇的演变表示,可以清晰反映研究热点的演进情况。
基于CiteSpace的“Timzone”功能,以一年为时间切片得到国内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在2000—2022年的关键时区图谱,如图6所示。
图6 高频词汇时区分布图
从时区分布图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高频词汇及其随时间演化的情况,可将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历程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2.1 2000—2009年:萌芽阶段
2000—2009年国内还未对重大工程这个概念给予重视,对于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研究处于萌芽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以具体的工程案例为对象,如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都是当时较为典型的案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工程对“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三峡工程”热点关键词源于工程建设初期学者对工程合理及可行性的探讨,是重大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大多数文献对南水北调工程及三峡工程未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为后续研究的提供了案例实践基础。
3.2.2 2011—2015年:平稳发展阶段
我国基础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地铁、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不断出现,引起了学者们对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又一次研究热潮。学者们在这个期间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生态环境方面,重大工程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程安全”“安全管理”“工程伦理”方面的社会责任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因重大工程而造成的社会风险方面的评估成为研究热点。在这个阶段,小影响力节点变多,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研究的热点丰富程度得到提升,研究领域走向成熟。在此期间,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对重大工程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从源头进行了梳理,给出了相应的规避对策,为未来深入研究重大工程社会稳定评价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2.3 2016—2022年:高速增长阶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加速城镇化方针政策的出台,我国重大工程发展迅速,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重大工程的复杂性也使学者对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研究扩展到更多领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得到应用,各大研究机构也组建了专业的重大工程研究团队及研究中心,较多的研究成果及创新性理论出现在这个阶段:对“协同治理”“风险管理”“决策治理”重大工程的理论框架作了详细的分析,确定了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研究基础,并以我国政府-市场二元作用为核心思想对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内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将重大工程社会责任与我国国情及现实情境相结合,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深度研究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体来看,在早期阶段,部分研究者抓住先机,主要着眼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具体案例进行社会责任分析。随后,研究者从早期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着重探讨“生态保护、环境可持续、质量安全”导向的责任研究逐渐过渡到“社会风险稳定、风险管理”等社会安定层次的研究,研究者也同时聚焦 “公众参与、动态激励”等方面推动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履行。随着重大工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社会责任认识的不断深入,再到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政府-市场二元作用下的研究,重大工程社会责任不仅是针对质量、工期、成本等传统的“项目铁三角”涉及的经济责任,更是注重于超越项目本身的政治、伦理、法律等方面的社会责任[16]。
关键词突现值能够表示在某一时期该领域具有前沿性意义的研究内容。借助Burstness突现词探测功能,对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图7)。
突现词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可以用于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趋势。从图7可以看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热点的持续时间总体上较短。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社会稳定”,突现持续时长为4年,说明社会稳定是这个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从2010年至今,“公众参与”“社会稳定”“安全”等关键词的研究持续时间较长,反映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责任、伦理责任,通过重大工程社会责任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上突显词体现出不同时期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其中,“风险管理”突现近2年,“川藏铁路”由2020年的突现一直延续至今。例如,陈光等[17]针对川藏铁路这一世纪性重大工程,不仅探索了工程建设本身的创新与突破问题,而且突出了国家重大工程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强调重大工程经济责任。可以预见,这几个关键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可能是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功能,分析了2000—2022年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文献,通过知识图谱梳理和预测了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前沿趋势,得出以下结论:
(1)从发文量来看,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2000—2009年)、平稳发展阶段(2010—2015年)、高速增长阶段(2016—2022年)三个时期,重大工程社会责任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与动力。
(2)从高产作者及机构合作来看,目前我国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者相对集中,高产出作者跨领域、跨机构合作较少;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科研院所和高校,亟须加强研究者及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研究历程中,涌现出了以乐云、何清华、盛昭瀚等为代表的大量学者,产出了较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以及以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等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对推动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领域研究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3)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来看,可以将研究热点集中在社会风险稳定、公众参与、安全管理、决策,归纳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主题、评估、管理三个方面。
(4)从关键词时区和突现词分析来看,风险管理、川藏铁路是本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更加注重针对具体案例特定情境的社会责任研究将成为未来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