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姬,张竞之,曹明满,谭永振,刘月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广东 广州 511440)
慢性盆腔炎主要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相关周围结缔组织等出现慢性炎症的情况。此病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一般来说常继发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是不及时。有研究指出,慢性盆腔炎具有易复发及难治愈的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痛、腰酸、低热乏力等,甚至可发生不孕。相关传统治疗过程当中一般采取以西医治疗为主的方法,但是在使用西药过程当中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2]。本文对2021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0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
以2021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0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100 例患者平均分为疏肝-化瘀组及甲硝- 沙星组各50 例。疏肝- 化瘀组:年龄为25 ~51 岁,平均年龄为(36.5±3.1)岁;病变累及多个部位的患者有29 例,病变累及1 个部位的患者有21 例。甲硝- 沙星组:年龄为21 ~55 岁,平均年龄为(38±3.3)岁;病变累及多个部位的患者有30 例,病变累及1 个部位的患者有2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甲硝-沙星组采用西药疗法进行治疗,即口服甲硝唑片(每次0.2 g)及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每次0.2 g),每日3 次,连续服用3 个月。疏肝- 化瘀组采用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法进行治疗,所用方剂的药物组成和用法: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大青叶、败酱草、红藤、茵陈、当归、生蒲、赤芍、丹参、川芎各15 g,桔梗、升麻、椿根皮各10 g。热甚者加黄柏15 g 及大黄10 g,下腹痛者加川楝子和延胡索各15 g。先将上述药物以清水浸泡半小时,然后以大火煎沸,再转以小火进行煎煮1 h。取汤200 mL,每日1 剂,分两次服用。10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 个疗程[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
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甲硝- 沙星组患者的痛经评分、腹痛评分、带下增多评分、盆腔包块评分、盆腔压痛评分分别为(2.17±0.49)分、(3.71±0.64)分、(1.72±0.48)分、(2.28±0.55)分、(3.79±0.46)分,疏肝- 化瘀组患者的痛经评分、腹痛评分、带下增多评分、盆腔包块评分、盆腔压痛评分分别为(2.13±0.55)分、(3.59±0.66)分、(1.69±0.41)分、(2.27±0.58)分、(3.77±0.51)分;两组患者的痛经评分、腹痛评分、带下增多评分、盆腔包块评分、盆腔压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硝- 沙星组患者的痛经评分、腹痛评分、带下增多评分、盆腔包块评分、盆腔压痛评分分别为(1.35±0.33)分、(1.66±0.32) 分、(1.22±0.31) 分、(2.21±0.46)分、(2.52±0.31)分,疏肝- 化瘀组患者的痛经评分、腹痛评分、带下增多评分、盆腔包块评分、盆腔压痛评分分别为(0.78±0.17)分、(0.59±0.08)分、(0.66±0.17)分、(1.13±0.27)分、(1.15±0.18)分;两组患者的痛经评分、腹痛评分、带下增多评分、盆腔包块评分、盆腔压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疏肝- 化瘀组相较甲硝- 沙星组下降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的比较(分,±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的比较(分,± s)
指标 甲硝-沙星组 疏肝-化瘀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痛经评分 2.17±0.49 1.35±0.33 2.13±0.55 0.78±0.17腹痛评分 3.71±0.64 1.66±0.32 3.59±0.66 0.59±0.08带下增多评分 1.72±0.48 1.22±0.31 1.69±0.41 0.66±0.17盆腔包块评分 2.28±0.55 2.21±0.46 2.27±0.58 1.13±0.27盆腔压痛评分 3.79±0.46 2.52±0.31 3.77±0.51 1.15±0.18
治疗后,甲硝- 沙星组患者中有10 例患者(占20%)的临床疗效为痊愈,有18 例患者(占36%)的临床疗效为显效,有5 例患者(占10%)的临床疗效为有效,有17 例患者(占34%)的临床疗效为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33/50);疏肝- 化瘀组患者中有16 例患者(占32%)的临床疗效为痊愈,有22 例患者(占44%)的临床疗效为显效,有9 例患者(占18%)的临床疗效为有效,有3 例患者(占6%)的临床疗效为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7/50)。疏肝- 化瘀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硝- 沙星组患者,P<0.05。相关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学中“腹痛”“症瘕”“带下”“无子”等范畴。如若女性在经期、产后等时期摄纳不慎,则会出现胞脉受阻、气血失和等现象,如若再出现治疗不彻底或是不及时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少腹气滞血瘀,不通则痛[4]。在生活当中,衣原体感染、性生活不洁、性生活过于频繁、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都可能是导致慢性盆腔炎出现的原因。目前相关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甲硝唑联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中度或重度感染。相关的药理学研究显示,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可通过有效抑制细菌DNA 旋转酶活性来阻碍细菌DNA 的复制,从而起到抗菌作用[5]。在相关实践应用过程当中,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显现出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等优点。慢性盆腔炎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通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服药治疗。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恶心、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另外患者体内的耐药菌会不断增加,其后续治疗效果通常不佳。甲硝唑具有相对较强的抗菌特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反应。有研究指出,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6]。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复杂,在相关治疗过程当中应当以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作为治疗之本。此次研究所用药方主要由大青叶、蒲公英、红藤、紫花地丁、连翘等药物组成,这些药物可共奏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之功。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木犀草素苷及绿原酸等物质能够抑制人体内黄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活性,且具有保肝利胆、利尿散结等作用[7];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调节组织再生及修复功能的作用[8];生蒲黄、当归、川芎等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上述中药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流状况,改善其盆腔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其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且能够起到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作用[9-11]。本文主要是探究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结果显示,疏肝- 化瘀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硝- 沙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痛经评分、腹痛评分、带下增多评分、盆腔包块评分、盆腔压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疏肝-化瘀组相较甲硝-沙星组下降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此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