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霞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0000)
城市滨水景观是指在城市的自然土壤、河道、湖泊以及其他的森林、湿地等多种土壤与自然资源共同面对的边缘型滨水区,特别是城市自然滨水景观建筑资源和人工景观建筑滨水景观相互均衡、有机融合的双重环境产物。作为现代都市中最重要的开放空间,它是与自然资源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场所,它是城市中的滨水景观建筑空间,它担负着生态、休闲、经济、景观、文化等多种类型综合实用性功能[1]。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与人们的发展历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滨水空间设计之初,更多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随着人类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已经逐步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滨水空间被赋予了场地多种综合性功能。但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滨水空间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尤其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使得沿河生态系统破损、失衡。因此,生态优先是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既要保证河道的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又要兼顾生态、净化水质的功能,利用自然资源与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使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最好的改善。此外,要营造出丰富的人文景观,让市民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2]。
为了预防洪涝灾害,城市中大部分的滨水驳岸以垂直混凝土硬化处理,虽短期内卓有成效,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阻隔了河道与陆地水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极其不利,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地下地下水源的质量以及水分的含量,同时也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中各种植被的生存空间和动物的栖息地,对生态系统建设极为不利,如图1 所示。
图1 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
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城市的展示功能,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和观光游憩的生活需求,导致滨水广场等尺度失调、缺少绿化。这种景观设计原则,不仅不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原有的自然景观,还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超大面积的路面硬化区域,会严重影响水的自然循环,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城市定位、周围环境、地质水利条件等。只有充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充分挖掘滨水景观设计的功能,在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上,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但是在实际规划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够充分,导致滨水景观设计规划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各种排放污水设施和垃圾分类处理装置不够完善,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水排放污染和垃圾污染。同时滨水景观的水域流动性相对较差,一旦产生污染,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净化处理。生活污水、雨水、居民生活垃圾各种不利因素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导致滨水水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而破坏城市形象,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3]。
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注重居住环境的生态环保建设。同时国家也认识到绿色生态环保发展对实现国家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滨水景观设计时,首先要遵循生态先行的原则。该原则主要指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因素,不能因为城市发展、景观规划设计而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城市的盲目扩张和过度开发利用,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态系统调节功能,使防止城市内涝、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各个功能均有所下降,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稳定发展。而在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仍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只有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与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原则,才能保证原有的生态系统得到充分保护利用。
从总体功能角度出发,着重于缺少绿化景观的场所和居住休闲场所的规划。通过对景观环境不足、居民不能满意的状况进行改造,提高城市的形象,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打造优美、优美的滨水景观,以满足人们对室外活动的需要。同时,滨河景观的设计应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窗口”,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它不仅能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能满足人们对景观的需求,为城市的发展与景观设计带来了一个双赢的局面[4]。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图2),不只需要考虑单一方面的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城市发展特色、地理区位因素、环境因素、特色文化、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充分平衡各方面的因素、才能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功能最大化。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在引进绿色植被时,要充分考虑绿色植物的生长环境是否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问题。同时,资金投入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各种制约因素都是需要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规划时,进行充分论证,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图2 某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案
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不仅仅具有绿化生存空间的作用,同时对净化空气、吸附异物、调节温度、涵养水源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绿色植被之间的搭配问题,绿色植被的高低、阴生阳生、陆生水生、生长周期等各个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使植被之间的搭配更加合理,更有利于促进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同时又能促进滨水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3 种景观设计要求如下。
(1)陆域景观:陆域景观设计要充分搭配不同生长特点的陆生植物,从植被类型、树叶颜色、生长周期等各个特点进行协调搭配,以适应每个季节不同的气候特点,增加陆域景观设计的观赏性。
(2)亲水景观:河岸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原有的形态结构。沿岸在进行道路铺设过程中,要做好护岸工作,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同时还要注意道路铺设的透水性,采取多样化的结构设计,既能保护滨水区域生态环境,又能丰富人们的活动空间,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亲水景观如图3 所示。
图3 亲水景观
(3)水域景观:水域景观的设计要结合水体、水中生物群落的具体情况,根据河道水位变化,选择适应能力强,具有一定生态效益的水生植被进行搭配,从而对美化水域空间,为河流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打下坚实的基础。水域景观如图4 所示。
图4 水域景观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提高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首先要从城市建设整体出发,各专业协同配合,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构架,以“斑块—廊道—基质”为基本模式,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其次,在进行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时,要从整体结构、水域特点、植被结构、位置特点等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做到对每一处空间的有效利用,从而全面提高滨水空间的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低影响开发是指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实现对生态系统低影响的目的。这种开发途径,同样适用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充分评估设计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不断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在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利益最大化。
丰富的植物配置和合理的功能布局,可以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环境,并可以形成具有合理的结构、健全的功能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植物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感官上。在感受各种色彩方面,例如植物的色彩,表达出各种情绪,不但可以消除视觉疲劳,还可以舒缓精神上的疲劳;在体验触觉方面,感受植物的触觉纹理,使其感受新鲜、愉快,使人放松心情,促进身体健康,在嗅觉方面,新鲜的植物香味能有效缓解压力,让人心情愉悦,促进睡眠;在听觉方面,感受植物的音乐,各种空间植物的叶片在微风的吹拂下,产生了不同的声频,并将花香包围了整个场地,使得效果更加明显。
在夏季洪涝季节,由于场地容易遭受暴雨、洪水的冲击,所以可以采取湿地、湖泊等生境,与亲水平台、亲水步道等结合,形成多样化的生态驳岸和天然护堤。林草、湖田、湿地平时是风景,是生态循环和修复的场所,但在雨洪发生时,可以留出一定的泄洪空间,而没有淹没的地方则可以用作城市的堤坝。梯田内栽植了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植被,并能保持土壤水分,在雨洪季也能欣赏到景观。当遇到特大暴雨时,降雨的流量大于渗透速率,并且超过了该地区的水量,则会使雨水渗入滨江景观区的植被梯田、湖泊、湿地[5]。采用分层、多次渗透的方法,可以减轻降雨和洪水的压力,并使其具有层次感。在中央草坪两侧设置云桥,作为观景建筑,既能俯瞰江景和周围景色,又能眺望对岸,确保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正常交通和雨水景观。在景观结构、植物、驳岸、透水铺装等设计中,采用生态修复、生态景观和功能防御设计,创造出一种接近自然的弹性空间,以利于景观塑造、雨水分解缓冲、生态的自我修复。
现代城市滨水规划建设是城市开发重点区域,亦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在解决洪涝灾害、水污染与水调蓄等现状问题时,通过缝合破损的生态系统,保障原始生态资源的维护和修复,营造多样的生物栖息地,并以低影响开发,避免人为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还城市以水清和畅,其带动周边土地资源的升值,提高两岸地块开发价值,增强片区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形成生态与经济的绿色循环,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