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调查研究

2023-03-13 20:44杨丹妮
百花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院团剧种剧目

杨丹妮

摘 要:为进一步加大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力度,切实改善濒危剧种的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厘清广西濒危剧种生存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以实施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专项工作为契机,探索濒危剧种的生存策略和扶持政策,让濒危剧种有人演、有人传、有人看,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的良好生态环境。

关键词: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地方戏;公益性演出;文化惠民

广西是戏曲剧种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全国戏曲百花苑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全国戏曲剧种普查统计广西剧种有21个,除了拥有以桂剧、彩调等为代表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地方戏,还蕴藏着仅在我区分布的邕剧、牛娘戏、牛歌戏、文场戏等独有剧种,同时还有以仫佬剧、毛南戏为代表的珍稀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尽管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戏曲的利好政策,但戏曲艺术领域仍存在各剧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目前广西境内流传分布的21个戏曲剧种中,桂南采茶戏、邕剧、壮师剧、文场戏、鹿儿戏、毛南戏、仫佬剧、唱灯戏、客家戲、鹩戏、牛歌戏、师公戏、牛娘戏、啀戏、丝弦戏等15个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保护扶持濒危剧种名录。2017年进行的广西戏曲剧种普查显示这些濒危剧种分布地域大多在基层农村和偏远民族地区,普遍存在“有保护无传承,有传承无作品,有作品没有影响力”等问题。许多剧种仅靠为数不多的国办剧团或民营团体、民间班社在支撑,很多地方剧种因鲜见于舞台,或无剧团、或无名角、或无名剧,正快速淡出人们视野,甚至在其发祥地,不少当地人也不知道这些本土剧种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濒危剧种的抢救保护形势在“十四五”时期依旧刻不容缓,任务繁重。

为进一步加大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力度,切实改善濒危剧种的生存发展状况,亟须进一步厘清广西濒危剧种生存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做好广西濒危剧种的调查研究,2022年10月8日,笔者赴南宁市千年平话师公戏演出艺术中心实地调研并跟随其演出队伍到南宁市西乡塘区可利坡实地观摩“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暨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2022年10月11日,笔者与参与并承担2021年剧目提质升级任务的广西戏剧院的杨毅云、杨丹华等濒危剧种保护扶持工程实施单位的扶持指导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向他们了解广西戏剧院组建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时导演团队赴各地开展指导、排练、导演等工作的具体情况。此外,笔者还拜访濒危剧种演职人员、濒危剧种受众群体、青少年群体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探讨2021年广西濒危剧种传承工作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2021年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加大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力度,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财务司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戏曲公益演出(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戏曲公益性演出(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项目,并公布了保护扶持濒危剧种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戏曲公益性演出工作的通知》和《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通知》,实施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于2021年9月至12月启动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计划,对我区桂南采茶戏等15个濒危剧种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濒危剧种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服务,以演出为核心推动濒危剧种保护扶持工作。

2021年是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被列入“十四五”时期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重点项目实施的第一年。为做好相关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广西濒危剧种2021年度实施方案》和《“十四五时期”广西濒危剧种保护扶持工作方案》,明确了活动主题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演出时间是2021年9月至12月,演出地点是各市社区、村屯、学校、企业、厂矿、军营,演出形式是广西濒危剧种专场演出或戏曲综合晚会,每场演出时长不低于60分钟,指导单位为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承办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和相关市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演出单位为各濒危剧种国办团体、民营团体和民间班社。2021年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由广西戏剧院牵头实施,制定对广西15个濒危剧种扶持、指导剧目分类准则及台账要求,细分为恢复剧目、调整剧目和重点剧目三个分类,根据每个剧种不同的发展状况,依托各濒危剧种国办团体、民营团体和民间班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服务,对濒危剧种实施精准分类、定向保护政策。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统计,2021年度该项目广西共获得2021年戏曲公益性演出(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项目资金750万元,涉及南宁等10个市、桂南采茶戏等15个濒危剧种和玉林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等19个演出单位,完成公益性演出1417场,其中传统剧目演出564场,占比40%。演出指导团队赴各地对15个濒危剧种、19台剧目进行提质升级,较为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

二、2021年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实施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分级分工责任

为做好相关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了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组委会,统筹领导广西演出工作。结合广西濒危剧种的实际情况,广西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了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指导团队,由广西戏剧院专家等人员赴各地开展导演、排练、演出等工作,多次召集濒危剧种院团负责人召开工作会议,推动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打造惠民品牌。同时,工作人员对演出佐证材料进行细化要求,分类归档演出证明、演出照片、观众满意度调查等有关资料,确保“资金有落实、场场有记录、年终有总结”。

(二)加强前期沟通,合理制定项目方案

相关单位前期要认真摸底濒危剧种生存情况、面临困难等基本信息,根据不同院团承担演出能力的实际情况,制定演出任务、扶持资金方案。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进行濒危剧种专场演出或综合晚会演出,既保证演出任务,又丰富演出形式。2021年6月和7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戏曲公益性演出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通知》,制定全年演出计划、经费分配方案、演出实施方案等,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分工。

(三)组建专业团队,因地施教提升剧目品质

相关单位组建6支演出指导团队,专人跟城市、跟剧团,赴19个濒危剧种院团所在地市、县区,制定剧目提质升级一团一方案,开展濒危剧种演出剧目排练辅导工作。团队导演在戏曲身段、眼神、面部表情和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给予专业的表演指导,创编人员对剧本、唱腔、唱词等方面进行修改提升。指导团队对15个剧种、19台剧目进行提质升级,建立台账,确保工作有记录、追溯有渠道、数据有支撑,为今后剧目的改编新创固本强基。

(四)坚持为民演出,不断提升演出质量

相关单位采用每场演出进行观众满意度调查的方式,知民之所好,演民之所乐。在过程中汲取素材,加强与观众互动交流,听取观众意见修改剧目,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部分民营院团和当地院团同场演出,加强了文化交流,促进民心沟通。

三、2021年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实施的效能评估

(一)充分利用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圆满完成绩效目标

2021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750万经费全部用于15个濒危剧种的演出和提质升级。政府为每场演出补助5000元,其中1000元用于提质升级,并于2021年内通过公益演出支持濒危剧种数量15个,全区完成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1417场惠民演出,传统剧目演出564场,占比40%,观演群众达46万人次。桂南采茶戏、文场戏、毛南戏、仫佬剧等4个剧种因疫情原因未能全部完成预期演出任务,其中贵港市桂平市油麻镇红丰文艺队演出桂南采茶戏延期3场,桂林市荔浦市群众艺术馆演出文场戏延期18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演出毛南戏延期36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艺术团演出仫佬剧延期100场,计划与2022年场次合并完成。

(二)促进了濒危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完善项目机制

目前广西濒危剧种面临的困难是创作、演出人员缺口大,戏曲人才、戏曲受众者年龄断层严重。濒危剧种要传承发展,既要有市场,又要有舞台。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项目通过专项经费的保障,以惠民演出为核心,实实在在给濒危剧种院团提供资金扶持、演出指导,让濒危剧种得以流向市场,保住舞台。据了解,因为有中央专项经费的保障,越来越多的戏曲团体加入这项扶持工程当中,广西濒危剧种演出单位(院团)由2021年的19个,增长到2022年的23个,整体呈增长趋势。笔者在调研走访南宁千年平话师公戏演艺中心时了解到,这个演艺中心承担了2021年南宁平话师公戏100场的演出任务,演出的剧目是南宁市平话方言区群众最喜欢的传统戏之一《送鸡米》,演出地点覆盖南宁市的西乡塘、安吉、扬美等社区、村屯、学校演出场所。2021年濒危剧种扶持工程项目的实施让这个民间剧团的演出经费和场次得到保障,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演艺中心的主要负责人赖钟林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提前与各社区、村屯、学校保持联系,做好相应的演出计划和安排,平时抓紧时间排练,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演出质量。在2021年的100场演出中,南宁千年师公戏艺术演出中心演员的演技得到了锤炼和提升,演出隊伍得到了相对的固定与优化组合,喜爱平话师公戏的中老年观众得以在家门口的戏台免费观看演出。

(三)进一步优化了演出剧目,丰富基层文化供给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广西各地濒危剧种的受众群体年龄普遍偏大,剧目剧情老套,身段唱腔陈旧。依托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专项工作的实施,各地的濒危剧种通过专业人员指导优化了演出剧目,既保留了剧目的传统性,又注入了时代性。工作不仅有效缓解了优质传统文化供给不足的矛盾,也激发了广大人民享受戏曲文化的热情,有力带动了戏曲文化蓬勃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2021年广西在实施濒危剧种扶持工程中创新实践,严格落实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国有文艺院团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力度,成立由广西戏剧院和各市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成的濒危剧种提质升级工作小组,采用“以团带传”“下沉基层”的方式做好各濒危剧种演出剧目提质升级的工作。广西戏剧院成立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导演组、创编组、演出组、宣传组、资料组、财务组,做好濒危剧种艺术提升和督查落地的工作。

广西戏剧院艺术创作部主任杨毅云指出,国家在“十四五”期间能够拿出专项经费对濒危剧种进行专项保护,足以看出国家对文化建设和戏曲振兴工程的高度重视。国家抢救濒危剧种,各地如何接住工作任务,出台相应政策实施扶持工程并实现传统戏剧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是项目实施前须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广西在实施濒危剧种扶持工程的首年,重点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充分发挥国有文艺院团的骨干与专家作用,派驻专家深入民间剧团对濒危剧种的演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与提升,真正体现了社会多方力量对面临濒危的基层民间剧种“扶一扶”“帮一帮”的“扶持”意义与作用。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国办院团充分发扬优势,以团带传,下沉基层,让民营剧团和民间班社的戏曲表演艺术水平有显著的进步与提升,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濒危民间剧团与专业剧团结对帮扶的关系,更利于不同属性的戏曲演出团体在未来的戏曲表演中互相帮扶、共促共进,实现广西戏曲生态可持续发展。这种结对帮扶的做法及效果好坏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和稳固的互动结对关系中去观察与评估,短期做法恐难达到真正固本强基的作用,可持续发展和良性互动的目标就更难实现。

在调研时笔者也了解到,2022年度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实施方案因故取消了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指导团队的派驻工作,改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各市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做好各项保护扶持政策的落地和督查工作。对未来几年如何更好地利用多方协作增效去做好这个扶持工程,广西还可以探索更好的新模式新做法,需要每一年总结和积累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继而进行推广,鼓励各地基层创新实践,在中央政策框架下实地走出一条更适合广西各地濒危剧种扶持的特色发展道路。

(四)扩大濒危剧种影响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濒危剧种演出采用与文化惠民演出相结合的方式,演出地点覆盖至所在地县区、乡村、学校等,受众面积广,围绕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培养更年轻化的戏曲爱好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濒危剧种扶持工程以下基层惠民演出的方式进行,以演出为核心让参演剧团主动下到基层面向民众送戏演出,得到基层民众的赞扬与感谢。据统计,2021年广西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观演人次达46万,年龄层次跨度大。桂南采茶戏、牛歌戏、客家戏在当地有一定观众基础,群众的观演积极性较高,观演人数达5万人次以上。

四、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实施的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1年广西出台的“十四五”时期艺术规划中提出要实施“广西有戏”,202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印发《“广西有戏”品牌战略行动计划(2022—2024)》,明确指出要强化“广西有戏”品牌,擦亮广西舞台艺术名片,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演出就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位列其中。而“广西有戏”的重要体现要素为剧种丰富度(有众多种剧种资源)、剧目品质高(经典传统戏与艺术精品并驾齐驱)、发展程度高(各剧种间发展平衡、充分,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得其所),因此要实现广西濒危剧种在“十四五”期间得到有效保护,濒危剧种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濒危剧种的戏曲活力和生命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弘扬,濒危剧种扶持工程得到实质性的完成,有待广西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戏曲演出团体、社会各界力量等相关利益方协同保护,协作增效,以此实现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高质量发展。

(一)以演出为核心,加大濒危剧种系统性保护力度

因为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被列入“十四五”时期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重点项目,属于中期实施项目,我们应该立足各地实际,逐年积累经验,做好典型做法和案例推广与示范,除了以经费划拨保证以演出为核心的政策理念外,要在保有基本演出的基础上,针对濒危剧种的剧本创作、剧目提升、谱系整理、艺术提炼、表演规范、名家培养、数字化存储与保护、表演赛事举办、技艺切磋、理论研究等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去做更细化的可持续性顶层设计与要求。与此同时也要做好濒危剧种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与“文化惠民工程”“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专项工作的衔接与互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下基层的更多渠道和方式,优化现行方案,出台更有针对性的配套和考核措施,而不是简单重复和保留每个濒危剧种每年固定演出同一个剧目100场的演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每一个濒危剧种的演出剧团就能排演、积累和盘活更多数量的剧目,群众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实现濒危剧种演出量质齐升。

(二)盘活演出场所资源,扩大濒危剧种演出空间

相关部门鼓励各类文体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给濒危戏曲剧种剧团开展公益性演出;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在城镇建设中,合理布局戏曲演出空间,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馆要设置或通过合作方式优先解决濒危戏曲剧种排练演出场所;鼓励采取灵活的产权形式,或以政府购买演出场所的演出时段、提供场租补贴等形式,帮助濒危戏曲剧种院团增加演出活动。相关部门要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场馆,维修、改建、开发闲置场所,通过自主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盘活国有演出场所资产面向濒危剧种免费或低价开放。濒危剧种的演出场所除了村屯、社区、学校、企业、厂矿、军营以外,应拓展更多的城市空间,让濒危剧种走进景区、公园、商圈等,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游客流量较大的旅游景区优先安排濒危剧种演出,进一步提升濒危剧种的公众可见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坚持“一剧一策”的定向保护原则,主动探索联合式保护与发展新模式

推进濒危剧种和剧目的保护、扶持与抢救,着眼人才队伍建设和院团建设及受众土壤培植,不同剧种区别对待、分类实施、精准施策,全力修复当下戏曲剧种生态环境,激励少数民族剧种、地方小剧种和濒危剧种展示自身艺术个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切实营造百花齐放、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美美与共的良好氛围。此外,根据艺术品种、艺术水准、布局结构、地方特色等多种因素,确定重点保护剧团和一般保护劇团名录,实行重点扶持和分类指导。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为濒危剧种探索联合式发展的新路径,积极为各个濒危剧种定点挂钩各级艺术学校、艺术院团、文化馆等单位,结对子互帮互扶,参与帮助濒危剧种组团组班,演出提质升级,尽量规避专业艺术院团与地方剧种的民间风格产生鸿沟,让专业人士深入基层对濒危剧种进行常年、系统的戏曲资料搜集、整理和数字化保护等工作,搭建各演出团体之间交流学习的桥梁。

(四)开展全区濒危戏曲剧种、剧团普查,建立广西濒危剧种数据库

相关部门集合全区的力量组织编撰《广西濒危戏曲剧种全集》。广泛搜集15个广西濒危剧种的剧目、音像和影像资料,对濒危戏曲剧种手抄本剧本、经典唱段、名家名曲等进行数字化整理、保存,并出版专辑,建立广西濒危剧种数据库,全景展现广西濒危剧种的艺术特色,尝试利用新技术实现濒危剧种的数字化新体验。

(五)跟踪督查项目进展,不定期举行工作交流会,树立标榜推广典型案例

加强濒危剧种专项督查,跟踪资金使用情况,落实项目季报制度,对瞒报、不报项目进度,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各市要按照濒危剧种保护扶持方案,指导和督促项目执行单位落实项目工作,及时解决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项目任务。相关部门不定期举行广西濒危剧种工作交流会,对全区濒危剧种扶持工程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进行总结,对各地良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并对年内绩效考评优秀的演出单位进行表彰,以此激励各相关演出单位做好濒危剧种的演出工作。

(六)加强普及推广,激发濒危剧种的传承活力

相关部门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群体推荐本地濒危戏曲剧种优秀作品,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以上本地剧种戏曲演出;鼓励学校建立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与本地戏曲院团合作开展戏曲普及活动,建立戏曲普及基地,举办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戏曲展示和比赛活动,增强青少年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努力传承优秀地方戏曲文化,发掘培育戏曲人才;中小学可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加强戏曲评论阵地建设和戏曲评论人才培养,发挥好文艺评论的指导、引领作用。

(七)扩大社会影响,拓宽濒危剧种的传播面

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广西濒危剧种的宣传力度;鼓励将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制作成影视作品,支持优秀传统剧目的整理、出版、传播;广播电视台、报纸杂志和新媒体要开设、制作宣传推广戏曲作品、传播普及戏曲知识的栏目节目,打造在全区、全国有影响力的戏曲专题栏目节目;推进“互联网+戏曲”等新兴传播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对濒危戏曲剧种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当地群众对广西濒危剧种的认同感,提升广西濒危剧种的公众可见度与社会知名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广西濒危剧种扶持工程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办公室.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2020.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报告[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3] 傅谨.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 周香梅.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的濒危剧种的研究与保护[J].戏剧文学,2015(6):126-132.

[5] 刘文峰.戏曲的生存“危机”和应对措施: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85-90.

猜你喜欢
院团剧种剧目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舞台剧目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优秀剧目进校园
乱谭小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