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之 王金鑫
(新四军纪念馆,江苏盐城,224001)
曾山,1899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广州起义,领导官田暴动,指挥攻打吉安,并担任首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华中局、华东局等重要领导职务,转战大江南北,立下卓著功勋。
新四军纪念馆藏有一封于20世纪80年代征集而来的曾山亲笔信。信件共4页,信纸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用笺”,长24厘米,宽16厘米,毛笔书写,字迹清晰完整,落款处盖有曾山的红色印章。这封信是1946年9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常委、组织部部长的曾山写给中共阜东县委书记陈宏惠、新四军阜东县总队政委钟国铨并转中共射阳县委的指示信,全文如下:
陈宏惠、钟国铨二同志并转射阳县委:
射湖[河]渔民自卫队由惠琅[飕]、王晓云、彭林三位同志领导的武装及海委,他们这个组织是直接归华中分局财委直接领导的武装,请你们在政治上加以帮助他们,但他们海委与他们武装建制直归华中分局财委直接指挥管理,他们的任务是团结渔民,组织船只与船业工作,帮助海外贸易打通上海与其他海上联系,主要是担负对外贸易与各公司经营事业的保障。当然地方上治安任务他们也应担负,比如前次海边一带发生反动派烧劫时,他们有镇压反动派的责任。此外听说地方上对他们不优待,分田时也不分田,这是不妥当的。请你们立即通知当地区乡政府对海委指挥的武装部队的指战员要与地方武装一样的优待,当地指战员要同等一样分得土地,并望你们在政治上经常加以指导他们为盼。
敬礼!
华中分局组织部长兼财委书记 曾山(印)
九月十五
信的首页左上角是陈宏惠转给阜东县总队政治处主任严成元办理的批示:
转成元同志阅
陈宏惠
10.18
这封信件明确了中共苏北海上工作委员会(简称“苏北海委”)的组织隶属和工作职能,并对其所属射河海防队指战员应享受的政策待遇作了强调,对于了解苏北海委开辟苏北海上交通线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1940年,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即不断遭到。日伪“扫荡”。沿海港口多被马洪亮、刘九功、高希田等几股海匪所控制,他们依靠敌伪,活动猖獗,时常骚扰当地渔民。开辟海上交通线,成为当新四军的务之急。
《曾山致陈宏惠、钟国铨并转射阳县委信》
1944年2月,中共盐阜地委决定成立苏北海上工作小组,惠飕任组长,王晓云、彭林为组员,开辟海上工作。盐阜地委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发动海上渔民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成立海上武装,打通海上交通线;消灭海匪,确保海上运输与渔民生产安全;输送干部到敌占区,以及到敌占区购买军用物资。[1]苏北海上工作小组根据形势与任务,经过一番研究后,选择进驻阜东县八大家镇作为开展海上工作的落脚点。
苏北海上工作小组负责管辖盐阜地区的22个港口、200多千米海岸线,其中大小渔船2250艘、渔民19000多人。当年4月,苏北海上武装工作委员会成立,王晓云任主任,顾月波、徐宝荣任副主任,同时在渔民中建立了海上武装力量——八大家渔民自卫队,队长张啸东,副队长朱益志、马干,下辖1个排,共20人。1944年12月,中共苏北海上工作小组升级改组为中共苏北海上工作委员会,惠飕任书记,王晓云、彭林为委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苏北海委率领渔民自卫队从阜东县的八大家迁到射阳县的合德。渔民自卫队改称射河海防队,张啸东任队长,徐宝荣兼任指导员,马干任副队长,部队发展为4个班,约60人。抗战胜利后,苏北海委改由华中财经委员会领导。
结合苏北海委的形成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曾山在信中所提“海委”即位于合德的“苏北海委”,“射湖渔民自卫队”便是已更名的“射河海防队”。
1946年因内战爆发,9月,新四军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华中财委也随大军北撤。苏北海委因此与华中财委失去了联系。9月13日,为了和上级联系,海委书记惠飕与委员王晓云、彭林率射河海防队指导员徐宝荣、副队长马干和一个班的战士,沿着大军北撤路线步行,历时三天,沿途打听,到9月15日,终于在涟水县高沟镇找到华中分局,见到了财委书记曾山。
惠飕、王晓云等人向曾山汇报苏北海委自1945年8月从八大家迁至射阳县合德镇后的工作情况时提出:“一是海委和海防队近百人,给养困难;二是地方政府对海防队家属无优待政策;三是大军北上,海委和海防队是否一同前往山东?”。曾山边听边记,连连点头,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赞赏。曾山听完汇报后,当即指示:“一、你们海委和海防队不能随大军北上,要坚持原地领导船民开展对敌斗争;二、你们苏北海委会今后隶属华中海委;三、你们领导的海防队伍应与地方部队同等享受优待政策,其家属在农村同样分得土地;四、拨给你们一些枪支及十万元华中币作为活动经费。”[2]
在确定苏北海委今后改隶华中海委领导之后,为了解决苏北海委和海防队所面临的困难,曾山又连续写了三封指示信。第一封信写给华中五地委书记曹荻秋,指示他拨给苏北海委10万元华中币;第二封信写给阜东县、射阳县的县委书记,说明苏北海委领导的海防队是直属华中财委领导的队伍,他们的家属要与县总队家属同等享受军属待遇,分得土地,并嘱咐他们在政治上对苏北海委经常加以指导;第三封信写给军械库,指示拨给苏北海委轻机枪3挺、步枪50支、枪榴筒6个、枪榴弹60发。[3]9月15日当天,惠飕等人持着曾山给军械库的指示信领了枪,找民夫用独轮车推着枪支踏上了归程。17日傍晚,他们安全回到了合德镇。过了几天,去华中五地委领回了10万元华中币的活动经费。11月,惠飕与王晓云、彭林三人拿着曾山的介绍信去斗龙港找到华中海委,接上了组织关系。[4]就在这一期间,苏北海委将《曾山致陈宏惠、钟国铨并转射阳县委信》交给了阜东县委书记陈宏惠。
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苏北逐渐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党的干部、民主进步人士、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来往频繁。苦于陆地和江河长期处于日伪严密封锁之下,海上交通线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在海上,仍有日军舰艇巡逻,伪军和海匪也活动猖獗,在敌情复杂的环境下,贸然海运的风险极高。因此,安全接送党的干部、进步人士和运输根据地急需物资成为苏北海委的重点工作。
苏北海委发动、依靠渔民群众,通过渔船货船的伪装掩护,运送重要物资和接送党的干部等人员,来往于上海、山东和苏北之间,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一支重要的后勤力量。在苏北海委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输送干部和工作人员30多人次,全部安全送达目的地,无一事故发生。
苏北海委的前身中共苏北海上工作小组在成立之初,就在阜东县华成区八大家内河船只中组织了“驳船工会”,在海上渔船中组织了“渔业工会”。后来的苏北海委从八大家迁到射阳县合德镇后,将原“渔业工会”改组为“船业工会”,在船员群体中建立了“海员工会”。
苏北海委通过成立工会、人民政权和革命组织等方式,成功将渔民和船员组织到了一起。这种方式强化了劳动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护了劳动群众的正当利益,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在党的教育下,广大渔民和船员们摆脱了“靠天吃饭”的思想,勇于和船主恶霸们开展斗争,用自己的力量支援革命事业。
与此同时,苏北海委还成立了公私合营的海运商行,由王晓云任经理。商行直接掌握一部分船只,承担生活物资和军用物资的进出口任务。商行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努力争取思想进步、支持革命事业的船主,坚持不懈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使得一部分船主能够团结在党的周围。海运贸易在苏北海委的指导下蓬勃发展,船主经营积极性不断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活跃,顺利解决了人民军队和政权的物资及军备需求。
长期以来,苏北沿海地区海匪活动猖獗,这些反动武装先后依靠日军和国民党,在海面上拦截船只,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百姓深受其害。为了开展抗日剿匪斗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苏北海委发动渔民,成立了苏北海上武装工作委员会和渔民自卫队。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苏北海委迁往合德镇后,渔民自卫队升级为射河海防队,肩负着海上对敌斗争和护航保卫任务。自1946年6月,海防队首次派遣巡逻船主动出航后,多次打击沈月亭、刘九功等海匪武装,夺回被海匪盗抢的船只并物归原主,沿海渔民船员无不拍手称快。
人民海防武装力量的出现,有效打击了海匪的嚣张气焰,多次完成了护航剿匪任务,在苏北沿海地区打出了海委和海防队的声威,保障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支前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海委还发动群众,组织船只近千条,在斗龙港、新洋港、射阳河等12处先后搭船桥17次,给部队放渡800余船次,为顺利解放刘庄、便仓、伍佑、盐城等地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