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23-03-12 17:19胡雪松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胡雪松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协同创新是高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之外必须着重培养的综合素养,也是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之一。面对当前行业新形势,经济类专业的职业指向不够具体。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提升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才符合新时代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1]。

一、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据着整个教学的重要地位,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为此,近年来,各教育学者加大了高职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力度,各高职院校也逐步完善了实践教学理论、模式和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职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仍面临着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与当前社会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要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经济类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在协同创新的理论之上,紧紧跟随行业发展的动态需求,不断加强高职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将精力过多投入到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重视不够。这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从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部分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在课程安排上,对经济类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在安排实践类课程时,还是较偏重理论性知识,真正动手操作环节较少。因此,由于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理念缺失,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企业经验不够丰富,实践教学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课教师数量较多,“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足够的师资。部分教师虽然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却并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这可能是考核和培训不分家,在具体操作上又放宽、放低了考核要求所造成的。

(三)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高职经济类专业虽然大部分安排了实践教学课程,但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少,通常将实践课程放在理论课程之后。并且,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较少对学生讲解实践项目的原理,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模拟实践操作,不能将之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

二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在校内开展的,这种以案例讨论、实验模拟、专题调研为主的实践模式,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加上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师资相对薄弱,校内实践教学设施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又能辅助教师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案。但是,当前的高职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也没有非常明确的评价方向,特别是对校外开展的实践教学更是缺少有效的追踪评估[2]。据了解,较多高职院校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评价,仍以理论知识考查为主,考查形式仍以书面试卷为主;对经济类专业教师的教学评价,仍以学术研究为主,其中学生的实践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占比较少[3]。而且,这种实践教学的评价通常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并未对实践教学过程投以更多的关注,因此就很难发挥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督促推动作用。

(五)整体目标不够明确

许多高职院校将经济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划分成一个个学制阶段,每个学制阶段都给出了具体的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教师只能将整个经济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拆分,学生也只能在每个学制阶段进行相应内容的学习。这种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将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时,只知晓每个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却并不清楚每个阶段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进行实践学习,这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的自身发展及职业规划较为不利,也很难完成实践教学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课程分为专业课、基础课、实践课等。部分高职院校安排的实践课程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性学习的需求;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践课程虽然较多,但是缺乏整体性,各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点不多,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较多实践教学设计源于课程开设之初,随着时间推移、时代的变化,企业的需求也随之改变,社会对经济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多年前的设计的课程内容显然已经相对滞后,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七)校企合作深入程度不够

经济大类的专业大多突出的是管理技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方式多为间接性的,很难像理工科类专业一样,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大多数的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岗位要求、商业机密等原因,很难一次性提供大量的岗位供学生实习,这也使经济类专业在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一般不愿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只有学校主动联系企业,才有可能开展合作。另外,高职院校花费了很大力气建成的实训实习基地,大多停留在表层合作层面,如参观交流、考察调研等,真正的生产性顶岗实习和教师跟岗实习很难实现。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采用订单培养方式和学徒制培养方式,但是对学生的培养主要还是在学校,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力度不大,不能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进而影响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

三、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一)更新理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这对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也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完善传统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经济类专业虽然不像一些专业技巧性强的专业那样,需要很高的动手能力,但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缺异常重要。学校既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安排,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做到先动脑再动手。例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后就要具备良好的账目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因此,对于学校的领导和专业课教师而言,只有充分意识到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先从思想层面转变教学思路才能真正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执行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技术、经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首先,要鼓励教师下企业,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在企业和行业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也可以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请教,还可以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其次,要鼓励骨干教师进入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虽然是非政府机构,但是其对整个行业具有组织与管理功能,能够协调解决行业共性问题。骨干教师进入协会,加强了学校各专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实现与行业的一体化联动。

(三)转换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方式

在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当前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适当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较为单一的口头传授的方式,安排学生课下完成实践作业。而在协同视角下,教师应当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性教学。例如,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从原来的纯理论或案例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布置实践作业(分组到海关实际调研,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通过对这些实践性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以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四)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经济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应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逐渐转移,重新构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是教学阶段的划分,需要将传统的学制时间划分转化为探索,发展和成熟三个人才培养考核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制定,需要根据当前市场行业发展的趋势更新相对滞后的教材,并在实践实验操作教学中增加相应的理论讲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方便学生吸收理解,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将传统章节式教学转变为项目任务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优化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真实地反馈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实效。为此,高职院校应针对经济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多元化的优化。首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除了学术论文的考核项,还应增添实践考核项。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考核除了书面考试成绩,还应增加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操技能、创新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将这些考核指标设置积分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调整合适的教学阶段反馈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反馈方式不同,其教学效果需要及时的反馈,以此促进教与学的调整反思。所以,将传统教学的学期末反馈周期,调整为一周或者每个教学阶段,这种及时的阶段性反馈能将上一阶段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尽早呈现出来,给师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整优化,以更好的状态进行下一阶段的实践教学,从而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实效。

(七)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一般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前者包括实验实训室、模拟操作室、模拟实习室等;后者包括实践教学中心、企业顶岗实习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大部分还是依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些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环境建设并不完善,所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硬件软件设施迫在眉睫。另外,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更多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争取更多的企业实践学习机会。

(八)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既是解决学校实训和实习基地问题的一条出路,又是学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延伸,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场所。部分高职院校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多个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并不断深化融合,真正实现了订单式培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场所,还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教师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找问题、提方案。通过与企业的职工互相交流,不断提升专业老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专业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企业的领导和专家也可以参与到学校实践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为学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的业务技能。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达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四、结语

实践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根据专业的特点不断改进。本文虽然针对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整体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校企合作深入程度不够以及难以实现生产性实训和教师跟岗实习等问题做了很多方法上的探索,但是如何调动学生实践性环节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性,仍然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