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武
梦,是一个滚烫的热词,值得所有人追寻。在中国梦提出10周年之际,56岁的邓清明终于圆梦了。
2022年11月28日,邓清明第三次出现在问天阁。不同的是,这次是他成为航天员后首次以主份的身份在这里亮相。从备战到备份再到主份,为了追逐一飞冲天的梦想,邓清明深潜了近25年,耕耘了近25年,也等待了近25年。
1998年,14名飞行员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截至神舟十五号任务前,这14人中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而又是现役的,只有邓清明一人。此时此刻,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邓清明终于触摸到梦想。
邓清明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探索他的奋斗故事、励志故事,可以给我们太多震撼心灵的启示。正如他所言:“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逐梦苍穹的路上,我从没想过放弃”。事实证明,永不放弃者必定圆梦。
两千多年前,屈原叩问苍天:“冥昭瞢暗,谁能极之?”两千多年后,这份“抬头问天”的浪漫,化为中国航天人心中有梦、逐梦不止的执着和坚定。
有人说,梦想是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之所以魅力無穷,就在于它是永不放弃者的信仰、信念和理想。“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这首歌正代表着“邓清明们”的心声。
近25年的坚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强烈支撑邓清明的是初心和信仰。邓清明始终认为,“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无论年龄有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永不放弃,他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驻留在长期奋斗上。
从32岁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邓清明始终按照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珍惜每一次选拔的机会,主动给自己加压加码,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据张陆说,每次跟他一起训练,听到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再来一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梦想也是奋斗出来的。正是无数个“再来一次”让邓清明用近25年换来了首次飞天,让刘旺用14年换来了“太空穿针”交会对接,让张晓光用15年换来了太空15天……
追梦的路上,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是不如意。面对困难和挫折,永不放弃者总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2005年,邓清明以微小分差落选神舟六号任务,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成功飞天;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出色完成全部准备工作,却再一次与飞天无缘。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他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从来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他笃定“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32岁进入航天大队时,他风华正茂,如今56岁成为主份,终于圆梦太空时,他已经两鬓斑白。
挫折面前不屈服,便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相反,那些遇到不顺就气馁,遇到困难就止步,遇到失败就“躺平”的人,注定看不到“一览众山小”的美景。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永不放弃者能坚持到最后,靠信念,靠汗水,也靠能力。邓清明时刻把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他常说:“宁可备而不用,决不可用而无备。”长期备战,他坚持一往无前;作为备份,他备出最高水平;作为主份,他拿出一流素质。邓清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决不允许当任务来临时没有准备好。
梦想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何为有准备?那就是具备“接受挑选”的能力。有些人常为职务和机会感到恐慌,事实上,真正值得恐慌的应该是自己的本事和本领。有了足够的能力素质,梦想之门终会敞开。
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所有梦想的实现都要靠人的努力,靠永不放弃者的坚守。“邓清明们”为我们如何让个人梦对接强军梦、中国梦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样板,共产党人、革命军人都应向“邓清明们”学习,用自己的“孤光一点萤”,照亮逐梦征程,最终“散作满河星”。
(王文炎摘自《解放军报》2022年12月21日 图/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