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洋
物流金融可解释为,物流业在运营期间借助各类金融产品对各种资源加以整合,通过该方式调节资金、优化组织结构的经营活动,本文一般把物流金融解释为银行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供应链运作期间提供的各种融资及结算服务;也可将物流金融称为物流公司为相关企业助力融资所展开的各类服务。
H公司是河北唐山一家钢铁公司,该企业推行的交易业务是在基于统一原则授信后进行的保兑仓融资活动,钢贸交易业务需要在物流金融业务正常的前提下才可能进行,它把国有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有着融资需求的中小规模钢贸企业相结合,把三个参与主体的信息和资金有机整合,突破了传统思维的限制,就是资信不达标或存在地域限制也不会影响最终的整合结果,对中小钢贸商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2.1 合作风险识别。钢贸业务实施期间,H公司需与银行签署相关合约,合约中会明确规定相关方的责任及义务,签订合同的每个主体都希望在后续操作中降低风险发生率,不希望自身承担过高责任或义务。但因在与银行共同签订合约范本时,很多企业没有树立风险意识,即便银行在合约中要求H公司需要去确定、调查融资企业的物权和信用状况,H公司也没有反对。但在业务实施期间,由公司负责对物权进行界定或调查客户的信用情况时很少有客户会全力配合,如此一来,公司就有许多证据收集不到。
2.2 市场风险识别。H公司凭借自身的努力持续扩张钢贸业务客户群的覆盖面,再加上其需要监管多种不同类型的钢材,各个客户提交的质押品、类型更加丰富,很容易出现质押品的价格区间有明显跨度的情况,且每一个客户对于外部经济环境和市场的感知能力不同,某些具有较强管理水平的客户,即便外部环境发生变动其承受能力会比较强。但H公司的客户群体普遍为中小企业,在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时特别敏感,只要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彼此的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动。这不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收益,还会对其的生存能力造成打击,如果打击过大,融资企业就不能维持稳定运营,更无法如期收回贷款,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2.3 管理风险识别。进入管理阶段后,必须基于系统层面针对钢贸融资企业的信用情况展开全面分析,在贷款企业提交融资申请后,银行要对其展开涉及各个方面的资信评估,比如了解借款方的经营状况、还款能力和财务情况等指标。但钢贸业务开展期间,由于我国的部分评估机构还没有针对此类企业构建涉及各个方面的评价体系。一方面,H公司未树立风险意识,没有针对融资方创建与评估安全隐患相关的信用体系,很容易选到不合格的合作对象;另一方面,由于钢贸业务中的参与主体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引发风险的概率大幅提高。再加上我国未针对失信行为制定严格的惩戒机制,甚至会出台相应的约束政策。一旦出现风险物流,企业就会蒙受巨大损失。上文已提及,H公司合作的普遍为中小型钢贸企业,在行业环境一般,企业又难以扩张规模、无法获得更多盈利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会选择以现金结算作为的结算模式,这会让企业极易出现现金流稀缺的情况,还可能因此而引发风险。
2.4 人员风险识别。在钢贸业务开展期间,还要重视与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此类业务开展期间的所有环节都要由专业水平较高、有着职业道德的工作者来推进业务,从把质押品送到仓库到盘点数量再到后期的监管及赎回质押物等每个环节H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要展开监管工作,并掌握与质押物有关的所有操作。如果负责监督管理工作的员工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容易造成风险。
2.5 操作风险识别。第一,盘点风险。在进行钢贸交易业务期间,必须通过盘点来保证质押物的数量及质量符合相关要求。H公司在推进业务时,很多质押物的盘点工作都特别复杂,特别是某些大宗散货,因监管人员没有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盘点,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员为了省事而完全参照钢贸商递交的数据,事后也没有盘点或核实质押物的数量及质量。进入交接阶段,未监督管理钢贸商的盘点过程,甚至有部分管理者签发《质物清单》后仍然没有核实相关数据,致使货物与实际情况不符。第二,道德风险。开展钢贸业务时,H公司需要根据银行的委托要求来监督管理质押物,此类监督管理工作普遍是由监督者和钢贸业务经理与现场展开的,但因这二者都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责任感也比较弱,一旦遇到利益诱惑就很容易和钢贸商畅通,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风险。如监督者暂未收到银行书面通知的情况下,给客户放货或者是置换质押物,甚至为了让该流程顺利开展而签发假的仓单,这些行为都会给H公司造成威胁。第三,审批风险。H公司的下级单位在整理与钢贸业务相关的审批内容之后,需要汇报给上级单位。但其所汇报的只是自己了解的内容,并没有把审批流程中上级单位想知道的内容完全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公司的上级单位在审批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把握所上报材料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H公司没有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来负责业务审批,且审批人员大多缺乏专业性,在对下层单位所提交的项目材料审核过程中,其中隐藏的信息以及核心问题无法被及时指出或发现。H公司设计制度当中提出,针对项目的审批结果。上级单位无需承担任何一种责任,所以也不会使审批人员产生压力和紧迫感,部分审批人员对下级单位所上报的材料并未做到认真研读,审批工作非常敷衍,所以对预见和规避风险并不能起到应有的帮助。
3.1 合作风险防范。钢贸业务开展的前提是签订合同。只有严格监督合同管理,与公司具体情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在合同中覆盖到所有可能产生的风险。第一,建立合同审批专项小组。H公司在成立合同审批小组时,可以由不同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队伍,在协商的基础上拟订合同所需文本库或范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缩短审核时间,而且效率也会显著提升,也能够防止因审批人员不专业所引发的风险。主要措施如下:在确定签订项目合同前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都要参与审核,确保合同材料以及内容准确无误之后,项目经理向H公司风控部门进行上报,商议之后确定出最终的范本,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第二,对合同及时做好追踪与反馈。一开始执行合同,H公司一定要实时掌握项目进度,而且要做好持续追踪,对不同阶段的各个环节一定要实时掌握和关注,但凡产生突发事件,一定要做好记录,对流程中出现的漏洞反复思考,如果存在未按照合同章程实施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上报,等到项目完成后统一归纳和总结项目当中暴露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3.2 市场风险防范。钢贸交易涉及的主要市场风险为政治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钢价变动,针对这种情况。企业一定要始终保持紧迫感,及时了解各种政策的变动,针对性的调整经营决策。因为这两种风险区别于其他普通风险,难以实现有效规避和转移,所以只能及时的关注政策的变动并且做出预判,以此来保证尽早规避风险。而且,能否顺利地开展钢贸交易业务也和宏观环境分不开,H公司一定要对经济环境以及价格方面的波动及时关注,基于侧面了解金融市场,对金融市场以及钢贸交易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有效规避风险。
3.3 管理风险防范。基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H公司也在不断拓展内部经营业务,持续增强产品创新能力,H公司要想使风险管理手段和方式进一步优化,必须将企业的具体业务和风险管理经验有效结合,针对性地制定出简便、科学且具有很强实用性的一套风险管理办法,以此来是企业的经营现状得以改善,在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的基础上,使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在钢贸业务交易当中,要考察融资企业的资信状况,在考察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誉,
3.4 人员风险防范。对国有物流企业而言,内部的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能力比较缺乏,具体体现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文化建设方面。基于H公司钢贸交易缺乏风险管理效力的情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决:一方面,严格把好招聘关;另一方面,提升高层领导风险管理意识,特别是业务审核流程当中,在对钢贸业务授信当中,一定要严格根据企业的审核标准进行落实,而且要针对性地完成审批报告。
3.5 操作风险防范。H公司一定要高度重视质押物权属审核工作。在具体审核的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一步明确质押物的合法性和所有权。质押物正式入库监管之前,一定要仔细的核对材料内容,具体包括查证付款单据、确认权属证书、核查原始发票等等,一定要保证内容真实有效,避免出现仓单造假的情况。内部管理层面,H公司一定要严格遵循制度要求,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及时做好登记和汇总,在对进出库处理的过程中,要和预留印签进行对比。第一,仔细检查质押物质量;第二,加强监督质押物的力度。在质押物的存放与保管上,切忌将质押物放置在执法力度不足、法制氛围不浓的地方。如果不得已要在异地监管质押物,监管人员也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章程来执行。
引用出处
[1]曹佳佳,王凯利.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4):70-71.
[2]邵宏轩.“智联+”模式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9,(11):15-16+18.
[3]黄丽香.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应对方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7):68-70.
[4]崔艳媚,陈畑梓.我国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07):36-37.
[5]巩伟,周晓田,刘峥.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5,(2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