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芳 宁夏海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
企业为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往往会实施融资行为。在履约过程中,受自身经营、外部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恶化履约状况,导致到期融资及债务难以如期偿还,随之形成融资风险。特别是近些年来,市场竞争形势日益严峻,部分企业为扩大市场规模,制定激进的发展战略,没有合理使用融资,导致产生融资风险,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科学树立融资理念,完善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识别和防范融资全流程中的风险问题。
具体来讲,融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因筹资规划而导致的收益变动风险[1]。其中,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是融资风险的主要影响。经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充足的现金流,或出现亏损等情况,导致到期债务难以如期偿还。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的借杠杆经营活动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甚至出现金融市场波动情况,随之发生融资风险。
受企业盈利、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风险问题。企业只有科学建设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够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融资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识别、评估与控制融资风险,促使企业可能经受的经济损失得到降低或规避。通常情况下,可从识别、评估与控制三个阶段划分融资风险管理过程。第一,风险识别。企业结合自身经营状况与融资模式,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全面识别潜在的融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2]。第二,风险评估。融资风险具有较强的随机性,难以科学预测、确定风险大小。为更好地防范和处理融资风险,企业需灵活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方式考量各种影响因素,客观评估融资风险。第三,风险控制。企业依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有效降低或规避风险问题。在风险控制阶段,可结合融资风险的类别及产生原因,灵活选择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手段。风险规避指的是企业为防范融资风险,放弃可能产生风险的融资方案。风险转移指的是企业结合预测的融资风险,提前对不必要的风险进行转移,促使企业风险得到降低。风险控制涵盖风险预防及损失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发生风险之前,制定相应的预测和防范方案。当出现风险后,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为有效管理和防范融资风险,企业需对风险预警和评价体系进行建设,促使潜在的融资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现阶段,部分企业缺乏相应的风险预警评价机制,没有科学评价融资用途、期限、回款周期、还款来源等融资要素,单单关注资金融通,导致出现融资无序发展问题,存在着明显的过度融资情况[3]。甚至一些企业的各项偿债指标已经偏离行业平均值,已经暴露潜在的偿债风险。
只有科学建设融资计划,有序开展融资活动,才能够降低融资风险的发生概率。但很多企业并未制定融资计划和方案,存在着盲目融资问题。第一,融资集中度高。目前,一些企业长期采用银行信贷等单一的融资手段,具有过高的集中程度。近些年来,各大商业银行结合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当前社会形势,对信贷资金的流向进行调整,逐步减少信贷规模,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发生概率。一些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融资环境,获贷难度大幅度增加,资金链断裂问题很容易出现,随之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第二,融资前瞻性不足。一些企业没有结合战略目标及发展现状科学制定融资计划,往往在授信新增后立即开展融资活动,且销售回款资金没有在银行融资偿还中优先使用,而是盲目投入到市场拓展等方面[4]。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金短缺状态将会长期保持,更容易出现融资风险。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导致出现融资无序发展情况。很多融资行为不但无法贡献经营收益,反而会造成企业财务负担的加重,不利于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同时,一些集团企业具有众多的子公司,集团总部没有高效使用子公司账户中的沉淀资金,导致内部资金闲置与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出现。此外,部分企业的融资管理团队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企业没有积极建设风控文化,融资团队只关注融资目标的达成情况,忽视了融资风险管理工作,这样将难以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融资风险[5]。
现阶段,部分企业在融资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选择融资方式和融资规模,容易出现债务危机。同时,投资决策机制不够健全,投资行为的盲目性较强,无法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随之产生融资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造成威胁。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要加快建设融资风险预警评价体系,利用具体的评价指标转化抽象的融资风险,量化处理融资风险,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判断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具体来讲,融资风险预警系统指的是有机结合融资风险指标计算与相关经营资料分析,对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进行预先发现,让企业拥有充足的时间制定风险控制方案,促使风险发生概率及造成的损失得到减小。在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设计融资风险预警指标,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常可从这些方面建设预警指标:第一,盈利能力指标。企业的持续经营受盈利能力的直接影响,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将会获得更多的现金流量,随之提升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因此,企业可将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作为融资风险评估指标。第二,资产质量指标。此类指标主要是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现金周期进行评价,涵盖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通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大小与企业周转速度、偿债能力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越大的资产质量指标表明且具有越快的周转速度和越低的融资风险。第三,债务风险指标。此类指标主要是对企业的负债水平以及综合偿债能力进行评价,涵盖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内容。第四,经营增长指标。此类指标主要对企业的成长能力进行评价,涵盖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内容。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增长指标评价得分,则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远期偿债能力[6]。
针对当前融资计划缺失的问题,企业要充分重视融资计划的制定,增强融资的计划性与前瞻性,控制与防范潜在的融资风险。第一,合理确定负债规模。企业要想高效防范融资风险,需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科学控制负债水平。依托负债杠杆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如果出现过度融资问题,企业将会陷入财务陷阱,不断实施借债、还债行为,导致财务风险显著增大。因此,企业要依据最佳资本结构理论对企业融资方案进行优化。具体来讲,最佳资本结构理论指的是在融资活动中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与资金成本。受客观现实的影响,在资金成本最小化时往往无法实现企业风险的最小化。因此,企业在应用最佳资本结构理论时,可将风险最小化延伸为企业能够承受的最大风险能力范围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资金,若缺乏相应的资金,将会影响到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而如果出现资金冗余情况,又会浪费资金资源。因此,企业在制定融资方案时,需要将资金需求量纳入考虑范围,从数量、时间等维度对资金周转需求进行确定。在具体实施中,企业可依托费用成本、销售回报对资金流出、资金流入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对资金使用量进行预测,再将融资规模、方式等确定下来。同时,要以季度、月度为单位精准安排和部署企业一年的资金使用量,制定明确的资金调度计划,避免在任何时点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此外,需注意的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确定不同的负债规模。例如,部分企业处于稳定发展期,具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可将负债规模、融资体量的稳定状态保持下去。一些企业的收入、利润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则要对负债规模及时减少,避免财务负担进一步加重。第二,避免融资期限错配。现阶段,企业往往采用长短期贷款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为防范融资风险,在贷前即要筹划安排还贷资金,避免出现短贷长用问题。如果企业在构建固定资产等长期用途中使用短期贷款资金,很可能无法顺利偿还到期的短期贷款,随之实施被动融资行为,如增加授信、抛售资产等,导致企业的融资及偿债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针对回收期长的投资或支出项目,企业需将中长期融资方式应用过来,且提前分析项目的优势劣势,对还款计划进行确定,避免因归还长期融资而导致短期流动资金遭到大量占用[7]。第三,拓宽融资渠道。目前,一些企业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导致融资风险显著加大。因此,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引入员工持股计划、直接融资等方式。员工持股计划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较低的税率,企业可借鉴其他大型企业的先进经验,积极建立员工持股计划,对股利分配及推出机制科学设计,避免员工利益受到损害。直接融资能够紧密联系资金供求双方,有助于高效配置和使用资金资源。同时,企业的知名度与公众认知度也可得到逐步提升。例如,企业可向社会发行公司债券等。
融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企业需构建必要的制度机制,切实提升融资风险管理的规范性与有效性。第一,构建融资风险管理制度。制度机制的规范性、约束性较强,能够为融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依据。因此,企业要结合融资模式及潜在的融资风险,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具备较强操作性的管理机制,全面识别、预测各类融资风险,提前制定防范方案。同时,企业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增强管理机制的适应性。具体来讲,融资风险管理机制需包括这些内容:首先,风险识别评估机制。企业要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全面识别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依据实际情况对各类融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将市场行业发展、项目资金需求以及现有资金规模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保证识别评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其次,过程监督和预警机制。企业要动态监测投融资项目,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识别。通过加强过程监督,能够更好地预警和控制风险。第二,完善财务内控机制。为避免内部因素引发融资风险,企业要进一步健全岗位分工、授权审批等财务内控机制。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财务部门及融资管理团队的建设情况,科学划分岗位责任,避免出现权力交叉、责任推诿等情况。同时,利用规章制度确定人员的权力和职责,发挥部门、岗位之间的监督制衡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要优化融资审批流程,明确各个流程节点的审核目标及重点内容[8]。通过层层审批,保证融资计划与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要同步建立问责和激励机制。如果在融资风险管理中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需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综上所述,融资风险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需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目前,一些企业构建的融资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难以高效防范和应对融资风险。因此,企业要从风险预警评价、融资计划、内部管理等多个角度着手,不断完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融资风险管理水平,避免融资风险威胁到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