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城市背景下一流大学创建研究

2023-03-11 03:50曲靖师范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中心
社会主义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曲靖省域中心

文 李 丹 曲靖师范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中心

朱沿锦 曲靖市沾益区财政局经济师

2018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云南努力创建的一流大学将分为世界一流大学、全国一流大学和全省一流大学三种类型。这意味着全省所有本科高校都是参与者,创建一流大学既是云南省曲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曲靖市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

曲靖创建一流大学的必然性

2021 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建设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功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枢纽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群的大城市和西南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点。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历程反复印证了“一个发达的城市必然伴随着多所高水平的大学”[1]的创建和发展。纵观“国内外城市创新发展,地位高、作用大、发展快、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市,一般都是大学集中地”[2]。中国领导智库发布的《15 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报告(2021)》将拥有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规模列为评价省域副中心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3]。由此可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必然伴随着高品质大学的创建和打造,创建一流大学是曲靖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和战略任务。

一流大学可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资源的快速增长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4],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更是离不开优质人才的支撑和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优秀人才来源于高校特别是一流大学的培养。一方面,大学在校就读学生规模的扩大可以增加所在城市的消费需求,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后,能够较快适应所在城市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岗位的需要,成为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成为创造城市价值的重要生力军。

一流大学可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科技服务。

创新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是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之一,通过知识创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相应的思想和智慧源泉,同时同企业一起共建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技术和重大实用技术的研发,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将为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对于资源依赖性较重的曲靖,在建设和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更为急迫地需要通过一流大学开展知识创新和技术研发活动,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内生动能。

一流大学可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咨询服务。云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践迫切需要包括本地高校在内的新型智库提供咨询服务。地方一流大学的创建,可以充分发挥“思想库”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整合利用相关学术资源,组织学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人文艺术科学等跨学科队伍建设,对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人口聚集、产业支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城市品质塑造、城市辐射功能提升、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发展问题开展系统化研究,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流大学可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增添品牌支持。大学的发展与城市品牌建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所成功的大学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不仅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多种社会效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需要提升城市品牌和影响力,客观上有赖于大学文化创新作用的发挥。曲靖在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创建地方一流大学,必然会进一步发挥高校知识创新、文化传播的功能,不断提升艺术、体育活动的内在品位,强化文化创新传承,塑造城市的文化窗口和品牌标识,提升城市品位。

曲靖创建一流大学面临的困难

曲靖市是云南省的人口大市和教育大市,但却不是高等教育大市或强市,高等院校的规模数量和办学实力相对落后,同西南地区兄弟省域副中心城市差距较大。一流大学的创建基础落后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难以对曲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有力支撑。

高校规模数量较小。大学规模数量代表一个城市高等教育的广度,是构成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曲靖范围内现有“曲靖师范学院、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曲靖职业技术学院4 所高等院校”[5]。与西南地区兄弟省域副中心城市相比,曲靖高等院校的规模数量最少,比四川省绵阳市少7 所,比贵州省遵义市少3 所,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桂林市分别少2 所和8所。从在校学生规模来看,曲靖市现有4 万多在校大学生,比绵阳市少10.04 万人,比遵义市少3.95万人,比柳州市、桂林市分别少2.69 万人和15.39万人。由此可见,曲靖现有大学规模和数量难以支撑和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和打造。

高校内在品质不高。现代大学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大学历史积淀、文化标识、学科专业结构、教学科研水平、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大学的内在品质代表着城市高等教育的高度。同毗邻省区的副中心城市相比,曲靖高等院校的内在品质不高,绵阳市、遵义市、柳州市和桂林市等省域副中心城市高等院校的类型和层次都比较齐全,不仅有冠名为大学的院校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还有享誉全国的一流大学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例如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柳州的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的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都是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院校。但曲靖现有的4所高等院校中“仅有普通本科院校一所,其余3 所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多学科性综合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6],高等院校的办学层次、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离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高校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不足。曲靖现有高等院校由于规模较小、品质不高,加之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活动的深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力和推动力。一是人才培养的广度不够。曲靖师范学院主要培养中小学教师,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要培养初级医务工作者,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煤炭开采技术人员,培育范围都相对单一和有局限。二是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曲靖现有高等院校囿于行业特点和层次规格的限制,较少利用人才和设施从事技术研发和创新,也很少有专利发明和技术成果转让,难以帮助云南曲靖重点行业和产业攻克科技难关,掌握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三是对提升城市品牌的支持度不高。曲靖现有高等院校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弱,社会认知度低,很难建立起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等的知识服务联系,无法建构起互惠互利机制。

曲靖创建一流大学的策略

遵循高等院校发展客观规律,聚焦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内在需要是曲靖创建一流大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充分借鉴发达城市创建一流大学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曲靖的实际情况,探索具有曲靖特色的一流大学创建发展路径,推动曲靖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扩大曲靖高等院校规模。一方面,规划建设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积极争取云南省政府把新建的省属普通高校落户到曲靖,扩大高等院校数量;另一方面,研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到曲靖市设立分校、专业学院和研究机构等。同市内相关企业一道构建协同创新的体系,推动产业发展中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曲靖高等院校数量到2025 年和2035 年分别达到7 所和15 所,在校大学生人数到2025 年和2035 年分别达到7 万人和15 万人,全市高等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达到中上等发达省区现有水平。

提升区域高等院校内在品质。针对目前曲靖高等院校品质不高的现状,应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等职业院校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的方针,支持和引导曲靖师范学院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彻底结束曲靖没有知名大学的历史;支持和引导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并积极创造条件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进一步壮大曲靖本科高等院校的规模和数量;支持和引导曲靖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开展地方经济社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文化创新,充分融入到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中。

充分发挥龙头院校的带头作用。曲靖现有高等院校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和三所高等职业院校,曲靖师范学院作为唯一的本科院校,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努力,已经具有承担曲靖创建一流大学领头雁的实力。一要引导和支持曲靖师范学院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整合和改造现有学科专业资源,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和机制,开展高素质应用型工业人才培养,为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要引导曲靖师范学院围绕曲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发展需要,构建“产、学、研”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进步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贡献率。三是引导和支持曲靖师范学院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功能,参与并引领地方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曲靖地方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四是引导和支持曲靖师范学院打造高质量服务平台。根据曲靖的资源特征、文化类型和经济结构,结合学校学科、人才优势,积极推进“两院三智库三中心”建设,即乡村振兴研究院、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曲靖发展研究院、中国爨文化研究院、珠江源旅游发展研究院新型智库,精细化工、生物资源、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引导高等院校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建设。立足地方、融入地方,形成高校与地方的良性互动,在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一是引导并鼓励曲靖辖区内高等院校围绕曲靖建成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光伏产业核心区等重要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本土化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全市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紧紧围绕曲靖市域内的优势行业,特别是烟草、钢铁、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结合曲靖市域范围内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领域设备和人才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选题和协同研究,探索创办科技园和产业基地,产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三是鼓励市域内高等院校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为师生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平台和转化载体,优化成果转化路径,促使校内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曲靖省域中心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曲靖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曲靖时代新装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曲靖方言的语气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