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志, 杨建勇, 朱桂玲, 明广增
(山东省郓城县林业局,山东 郓城 274700)
郓城县地处鲁西南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具有梨树生长结果的最佳土壤、环境条件,为种植优质梨的最佳优生区。2022年山东省郓城县梨树种植面积为533 hm2(0.8万亩),总产量约为2.5万t,总产值为12 400万元。目前郓城县梨树早、中、晚熟品种较多,结构搭配较为合理,主要品种有绿宝石、晚秋黄梨、黄金梨、秋月梨、大果水晶梨、皇冠梨、丰水梨、园黄梨、爱宕梨、砀山酥梨、山农酥梨、红香酥梨等。
近年来郓城县梨树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早、中、晚熟品种趋于合理,梨农收入逐年增加。但梨农在梨树栽培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栽培技术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造成梨树产量低,梨果商品果率不高,梨树经济效益低。为保障梨树优质丰产,满足消费者对梨果安全健康的需求,增加梨农经济收入,笔者对当地梨产业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动传统梨业向现代梨业转型的对策建议,以期保障当地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近几年郓城县梨树优良品种栽培发展较快,栽植33.3 hm2(500亩)合作社有3个,6.7 hm2(100亩)以上的合作社20个,3.3 hm2(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0余户。引进栽培的基本上是当前市场上竞争力较强的品种,如晚秋黄梨、秋月梨、山农酥梨、红香酥梨等。目前这些品种已开始进入盛果初期,占梨树栽培总面积的60%,占总产量的65%以上,亩(667 m2)产量达3 000 kg,纯收入9 756元以上,已成为市场上主打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郓城县各乡镇街梨树基地各具特色,如玉皇庙镇西陈庄村、潘渡镇任屯村以酥梨、黄金梨、秋月梨等为主的休闲观光梨园,目前西陈庄村已举办五届梨花节,任屯村已举办10余次梨花节,接待游客13余万人次;黄泥冈镇沿G35高速两侧以秋月梨、晚秋黄梨为主的休闲采摘观光魅力乡村示范片;郭屯镇丁官屯、魏楼、辛庄以晚秋黄梨、秋月梨等为主的沿线集采摘、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采摘园;此外还有张营街道办事处秋月梨种植基地、唐庙镇山农酥梨种植基地等。
目前,郓城县梨农品牌意识有所增加,已创建“齐鲁放心果品”4家;“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2家,“菏泽市果树标准化示范园”2家,“菏泽市果业致富带头人”4位,唐庙镇王老虎山农酥梨基地更是被山东农业大学作为“山农酥梨栽培示范基地”。郭屯镇丁官屯村晚秋黄梨注册“盛秋”商标,前辛庄村梨农注册“汉修”商标,唐庙镇王老虎村山农酥梨注册“曹都虎头酥”商标。2022年省级果品监测梨46个批次均未检出药残超标,示范带动了全县梨业品牌化发展。
郓城县梨树种植合作社及栽培大户都比较注重现代化科学先进的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的学习、引进及推广,经常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普遍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的绿色安全栽培理念应用于生产实践,采取“水肥一体化”、地膜覆盖等新型管理技术,在病虫害防控方面注重健身栽培,推广实行糖醋液、黄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控及人工防控,同时梨园生草,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自控作用。通过科学先进栽培技术生产出来的梨果品质安全优良,市场竞争力较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郓城县梨树栽培获得长远的发展。
郓城县部分梨园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群众自发种植缺乏统一规划,园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到位,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生产资料入园困难,果品采后分级或运输不及时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梨果产量、梨果品质及梨果销售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梨果商品果率和进入高档商场的频次,造成当地梨农经济效益偏低。
目前郓城县除新建梨园外,多数梨农仍沿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和管理技术,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化栽培管理配套技术,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存在树体结构不合理、通风透光不良,梨树疯长,病虫害发生严重,化肥、农药使用频繁超标等现象,严重影响梨果食用安全。另外,倒春寒、冰雹、干旱等极端天气频频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时常造成梨树及梨果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梨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梨园收益没有保障。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梨农年龄偏大,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仍然按照传统理念管理梨园。郓城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县果树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22个乡镇街区基层基本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技术力量差,再加上经费缺乏,导致科技培训偏少,先进的科研成果得不到普及推广应用,不能满足梨农技术指导的需求,科技生产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比较先进的县市梨农采收后对梨果普遍采取洗果、打蜡、分级、冷藏、保鲜、加工等处理,而郓城县大部分梨树种植户或企业配套的采后处理体系尚不健全,比如,梨果采摘后洗果、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配套设施缺乏,商品果级别不高,进入大型超市等高档场所的几率偏低;贮藏保鲜设施缺乏,贮藏质量难以保证,梨果市场供应期偏短,不能做到人无我有;全县无果品加工厂,制约了梨果附加值提高;销售渠道少、能力差,果品销售主要依靠当地市场,产品积压现象依然存在。
郓城县部分梨农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偏重追求产量,导致梨果整齐度差异显著,再加上偏施化肥、农药等不良习俗,导致果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商品果率低。同时郓城县梨农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打造停留在浅层次的包装设计上,即使有自己的商标,如郭屯镇丁官屯村晚秋黄梨“盛秋”商标,前辛庄村“汉修”商标,唐庙镇王老虎村山农酥梨“曹都虎头酥”商标,但使用的频次及维护品牌的意识上市场意识淡薄,商标使用不足,主要以内销为主,外销数量很少,名牌效应难以发挥。
选择适于梨树栽培的区域连片规模栽植,建园时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如道路及耕作道系统,水肥一体化节灌系统,采后分级、打蜡、包装等处理系统,果品贮藏保鲜系统等,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梨园,实施机械化、标准化管理,增加梨农收入,加快我县梨树产业化进程。
借鉴现代化、科学化栽培模式,逐步推进梨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组织化、机械化、轻简化经营,采取目前适于机械化作业的避涝害宽行密株起垄栽培;树形由多主枝大树冠向主干形小树冠或双臂顺行式棚架转变;浇水施肥由大水漫灌向节水灌溉(如喷灌、滴灌或渗灌等)的水肥一体化转变;土壤管理由清耕制向生草制或覆草制转变,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力成本,提高梨农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梨树栽培管理的规范化及轻简化。
一是利用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战略郓城挂职科研人员技术优势,实行产、学、研相结合,解决梨树栽培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成果转化率。二是建立梨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如唐庙镇山农酥梨示范基地、郭屯镇于官屯晚秋黄梨示范基地、张营街道秋月梨示范基地等,示范推广现代化先进的梨树栽培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技术推广科技投入,特别是加强县、乡镇街道两级科技投入力度,开展技术骨干及梨农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技术骨干及广大梨农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
3.3.1 低产梨园改造技术
针对低产梨园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分别进行改造,如针对品种老化退化,采用高接换优更新品种;针对树形紊乱,徒长的梨园,采取精细修剪,调整树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
3.3.2 地下管理技术
大力普及推广秋施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行内覆盖与行间生草技术及节水灌溉技术等,从而达到优化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养分均衡供给能力,保证土壤合适墒情,创造适于梨树根际生长的土壤环境。
3.3.3 整形修剪技术
为保证梨树修剪量轻,成形快,操作简单,省工省力,结果早,一般采取纺锤树形或主干形。栽植主干于80 cm处短截,留顶芽做延长枝,促进下部枝条萌发。新梢长到25 cm时,通过扭、撑、拿等方式开角,控树势,促花芽分化,同时疏除过密枝、交叉枝,改善通风透光性;冬季修剪主要采取去强留弱、去直留斜、去密留疏,疏剪为主,缩放结合,基本不短截。树高不超过3 m落头开心用小枝带头。
3.3.4 花果管理技术
主要普及高接授粉花枝技术、花期放峰技术、人工授粉技术、疏花疏果技术、果实套袋技术等,保证树体合理挂果,提高坐果率,改善梨果外观及内在品质,达到生产高档梨果的目的。
3.3.5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以提高梨果食用安全性,保障梨园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积极推广梨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如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健身栽培技术、病虫害人工、物理与生物防控技术(如人工捕捉、杀虫灯、黄板、迷向丝、天敌、生物制剂等防控病虫害等),病虫害危害严重时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化学药剂进行防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确保梨果食用安全,实现梨果绿色安全生产。
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梨果采后的重、色、糖分级处理水平,避免大小果、次优果混装,提高梨果品质,增加销售,提升果品附加值;提高梨果预冷和冷处理水平,延长梨果保质期及上市期,提高市场供应期,解决集中上市价格下跌等问题;设计不同的包装材料、规格、式样、颜色、图案等,丰富产品多样性,提升梨果包装档次,助力梨果进入高档商场。
为生产绿色食用安全梨果,避免农药残留或重金属超标,政府林业部门应主动对梨农进行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如生物菌肥、生物疗法和生物农药等,积极指导梨农尽量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到最低,树立食品安全意识,生产绿色安全健康梨果。同时,结合食用林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好梨农化肥、农药使用监管的工作,使梨果产业向着绿色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梨果产业品牌建设力度,引导梨农进一步提高梨果食用安全,开展商标品牌建设,提升郓城梨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郓城县梨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当地果农增产增收及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目前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梨园管理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偏低、采后处理能力偏弱及品牌效益不强等诸多问题,需不断强化各方面技术,尤其是现代先进的健康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了规模化、技术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郓城县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