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个人去买珍珠,可他买完之后,却把放珍珠的盒子留下,而把珍珠还了回去,这是为什么呢?
原文
楚人有卖其①珠于②郑者③,为④木兰之柜,薰以⑤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⑥而还其珠。此可谓⑦善⑧卖椟矣,未⑨可谓善鬻⑩珠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其:代词,他的。
②于:在。
③者:……的人。
④为:做,制造。
⑤以:用。
⑥椟:盒子。
⑦谓:说,认为。
⑧善:擅长,善于。
⑨未:不。
⑩鬻(yù):卖。
译文
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宝的盒子,又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并用珠宝点缀,用美玉联结,用玫瑰、翡翠装饰。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走了,却把盒子里面的珍珠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拓展阅读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回国途中,他经过鲁国的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宁嬴看到阳处父仪表堂堂,认为他肯定品德出众,就对妻子说:“多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够投奔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但总是没有找到。现在,我觉得阳处父这个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
于是,店主就去找阳处父,表示自己愿为他效犬马之劳。阳处父觉得有这样一个人在自己鞍前马后服务也很不错,就表示自己求之不得。到了第二天,宁嬴辞别妻子,跟随阳处父走了。
路上,宁嬴和阳处父聊天。经过交谈,他发现阳处父并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夸夸其谈。他想了想,就改变了主意,离开阳处父回家了。
妻子见他回来,就问:“你不是要去晋国吗?为什么又回来了呢?”
宁嬴回答:“我看他相貌堂堂,举止有度,以为这人必是品行高尚之人。可是经过这几天的深入交谈,我发现他虚有其表,只会高谈阔论,他这样恐怕会招人嫉恨。我跟着他,不但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反而可能遇到祸患,所以就离他而去了。”
后来,阳处父果然因树敌太多,被人暗杀。
读文会意
郑国人被精心装饰的盒子所迷惑,放弃了价值连城的珍珠,选择了徒有其表的盒子。而宁嬴能够透过表面看到人物的本质,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由此我们懂得,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取舍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