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疗愈:挖掘AI人文价值

2023-03-10 21:11木浓
看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画笔治疗师绘画

木浓

今年1月,一项面向近4500名专业人士的调查显示,近30%的人士已在工作中使用了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程序,受访者包括亚马逊、美银、摩根大通、谷歌、推特和Meta的员工。

与艺术的结合,是AI(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近年取得许多惊人的成果。当学界的焦点聚焦于“AI是否将替代艺术家”以及探讨AI艺术的伦理、边界等时,安鹏铖与加拿大的团队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人文主义价值。对他来说,AI绘画系统可以被看成一种新的材料,既丰富了艺术疗愈师的工具箱,也丰富了艺术疗愈的手段。

艺术疗愈进入医疗系统

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出站,来到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任教,两年多来,安鹏铖远程与加拿大的团队一起,继续开发“基于AI协同绘画的交互式艺术疗愈系统”。

2019年末,他已关注到人工智能绘画的新成果,当时大部分对于AI艺术的研究,都与生产效率相关,“但科技发展的成果,是否也有可能为相对较少被关注的人群提供便利?”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发现,AI协同绘画有很好的运用场景—艺术疗愈。

在欧美国家,音乐治疗、艺术治疗(此处“艺术”多指“美术”)、舞动治疗、戏剧治疗、表达艺术治疗(综合利用多种艺术手段),均已有近百年历史。它们区别于谈话类的心理治疗,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打开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并展现其内容,令来访者对内心进行整理和修复,增加自我价值感。其有严谨的受训、认证、督导体系,已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进入医疗系统,也在市场上被广泛应用和接受。

而“艺术疗愈”区别于以治疗为目的的“艺术治疗”,指一些有受训背景的治疗师或专业人士,为帮助有需求的大众进行表达、获得情绪缓解等而进行的工作,目标偏向于体验、疗愈。

AI更好帮助关注“月亮本身”

选择AI+艺术疗愈这个方向后,在与加拿大治疗师的沟通中,安鹏铖了解到,疫情使公众对艺术疗愈产生了更多需求,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包括行动不便者在内的特需人群,需求更为迫切。

了解到现有的线上沟通系统难以用于艺术疗愈,安鹏铖团队决定开发一个可用于跨设备使用的在线工具。系统开发完毕后,项目团队与治疗师一起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测试,并多次组织大学生、普通用户进行场景模拟。

项目团队逐渐组建起来并明确分工: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赵健教授作为实验室导师共同发起了该项目,并为团队提供了悉心的指导,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读硕士生Xuejun Du负责组织实验与论文撰写,在读本科生Justin Leung负责前后端的技术开发,在读本科生April Li负责界面设计。团队中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艺术治疗师Linda Chapman,最早作为接受访谈的专家,后来持续合作成为了研究团队的一员,担任顾问的角色。另有来自强脑科技的神经科学家杨锦陈博士,以及设计团队负责人杨钊祎女士,也作为顾问团队成员。

安鹏铖说,在优化系统的过程中,他萌发了AI协同绘画赋能孤独症人士的想法。“孤独症人士的沟通障碍影响他们融入社会,绘画成为他们重要的表达手段,而AI绘画很可能成为他们的新工具。”

引领艺术疗愈活动的导师,通常会强调“艺术没有好坏,没有对错”。这种理念与大众往常认知的艺术有区别—在大多数时候,艺术被认为是具有技能技巧的、高度专业化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被专业人士“垄断”。艺术因此具有评判标准,且允许被分出高低、胜负。

一名艺术治疗师表示,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画得不好”“画得不像”“没有绘画天赋”等评价而受挫甚至受伤,导致成年后对于绘画有“畏惧心理”。而艺术治疗摒除常规观念的束缚,强调艺术是权利和本能、不是被垄断的资源,看重创作的过程而非结果。

“AI就能被用于降低绘画的门槛。”安鹏铖说,普通人通过AI参与艺术创作,可以将AI系统中大量图像和艺术家风格的映射关系,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考虑如何实现画面效果,而是把精力更多放在自己想要通过绘画表达的对象上,体验自己想要呈现的概念和意向,探索自己的感受。

“对于绘画治疗来说,绘画好比是手指,要探索和表达的心理对象好比手指指向的月亮。普通人没有专业的技能,所以可能原本需要花很多功夫在手指上,才可以看得到月亮,但是AI可以帮助普通人更容易地关注到月亮本身。”

安鵬铖进一步解释,AI绘画系统的画笔和传统的画笔有区别。使用传统画笔时,绘画者要选择颜色绘画点、线、面,并以其作为元素来表达脑海里的景象;而使用AI画笔时,绘画者在画板上采用的颜料,代表的不是颜色,而是意向:“当画了山一样的轮廓,填上颜色,就是一座山,AI会根据你带语义的画笔,来生成对应的意向,而你在画板上的绘制、修改甚至擦除的过程,就成了你和AI在意向和概念层面的对话,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和A I软件协作完成的画作

引领艺术疗愈活动的导师,通常会强调“艺术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在绘画的过程中,材料和身体的互动或是松弛的,或是紧绷的,或是不受控的,或是充满张力的,其实都是表达的过程,接受它,体会它,也是探索自我、得到疗愈的过程。”安鹏铖认为,传统画笔不会解读人的笔触与颜色,AI画笔不仅仅会解读,还会给出反馈,人可以再根据反馈进行互动—AI的不受控性往往带来惊喜。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思考、探索与体验,正是艺术疗愈的目的。“可以说AI作为一种艺术疗愈的工具,是‘天作之合。”

点醒艺术对科学的启示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说:“伟大的革新会改变艺术的全部技巧,由此必将影响到艺术创作本身,最终或许还会导致以最迷人的方式改变艺术概念本身。”曾经,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性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关系,打破“等级秩序”而带来艺术和文学的平等化、大众化,“有关技巧的特权性质消失了”。而如今,“AI作为一种机器全自动的‘生产方式,将进一步提升平等化、大众化程度”。

针对“机器全自动”,安鹏铖更强调“互动性”:“互动性是艺术疗愈的基础。我们希望AI不是一种可以取代人类绘画的自动化技术,我们在探索的是人与AI的协同绘画,更多的是一种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对话过程,而不是用自动化的算法‘生产艺术的过程。”

安鹏铖说,团队现阶段想通过艺术学和人文主义的视角“重新诠释新的技术”,来丰富我们对技术发展可能性的探讨和反思,以此来平衡当前技术进步驱动一切的观念。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画笔治疗师绘画
小画笔
小画笔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小画笔
神奇的画笔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