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流域农业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分析

2023-03-10 07:23:33崔新颖
东北水利水电 2023年1期
关键词:辽河流域灌溉工程水肥

崔新颖

(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

1 农业灌溉现状

西辽河流域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衔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地势平坦,玉米产量高,品质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也是中原农耕区与北方游牧区的交错区。此次分析范围为西辽河流域的通辽市和赤峰市,主要针对水浇地灌溉情况进行分析。西辽河流域通辽市和赤峰市水浇地面积约158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约127万hm2,占水浇地面积的80%;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61万hm2,占水浇地面积的38%,占节水灌溉面积的48%。水浇地灌溉年用水量37亿m3,灌溉用水量为2340m3/hm2。微灌实际灌溉用水量为1650~1950m3/hm2,管灌实际灌溉用水量为2700~3000m3/hm2,传统地面灌溉实际灌溉用水量为3900~4500m3/hm2,农业节水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2 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分析

高效节水灌溉主要是通过首部水泵提水,源头进行加压,管道输水,然后利用喷头、微喷头、滴头等灌水器对田间进行节水灌溉。但最终因为水流的不同,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方式是喷灌与微灌。微灌又主要分为微喷灌和滴灌。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是灌水系统,更成为水利、农业、农机、农艺等各项农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的载体,可集成灌溉、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农艺等多项技术,综合效益显著。近些年,西辽河流域种植玉米高杆作物采用的节水灌溉模式主要以滴灌为主。

2.1 浅埋滴灌模式

浅埋滴灌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滴头及控制、量测和保护装置等组成。浅埋滴灌种植玉米采用大小垄种植模式,在小垄中间开沟,将滴灌带埋入1~3cm沟内,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

浅埋滴灌对地形适应能力强,平原、坨沼及坨甸相间地块按照常规方式整地即可应用。播种机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也可利用自家播种机自行改装。将播种机斗垄距由匀垄60cm调整为35~40cm小垄,将市场上直接购买的滴灌带支架(150~180元)和开沟铺带铧子用卡子固定在播种机横梁上即可。播种时,大小垄种植,大垄80~85cm,小垄35~40cm。播种时在小垄中间开沟,将滴灌带埋入1~3cm沟内,每公顷底深施45%含量配方肥522kg左右。由于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密度可适度增加,建议玉米播种密度为70500~76500株/hm2。

浅埋滴灌技术优点:1)节水节肥。滴灌只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部分土壤,不破坏土壤结构,湿润区土壤水、热、气、养分状况良好,减少土壤表面蒸发,节约用水。浅埋滴灌灌溉玉米用水量在2025~2250m3/hm2,较传统地面灌溉用水量可减少约1650m3/hm2,较膜下滴灌用水量高150~300m3/hm2。同时,借助压力系统,可将作物需肥与灌溉水一起按比例定时、定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更有效。2)省时省工。灌溉不需要人工轮灌,还可实现水肥一体化,节省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劳作效率。3)稳产增产。浅埋滴灌配合大小垄种植模式,可实行密植和水肥一体化,起到稳产增产效果。浅埋滴灌与膜下滴灌产量基本一致,较传统灌溉增产约2250kg,增加纯收入1650元/hm2。4)土壤和地形适应性强。浅埋滴灌在地形坡度30°以下都可以使用。5)防风通风。浅埋滴灌带埋设在地表下1~3cm处,防止风吹。同时,采用大小垄种植模式,增加通风性能,起到抗倒伏效果。

2.2 膜下滴灌模式

膜下滴灌系统与浅埋滴灌基本一致,也是采用大小垄种植模式,铺0.008mm的农膜和滴灌带,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

赤峰市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的膜下滴灌,本身也经历了逐步探索的过程。以松山区为例,松山区从2000年开始推进高效节水灌溉。2009年,松山区大田滴灌多级地埋支管轮灌的技术模式在当地乡石界庄村谷子种植取得成功。2011年推行一级地埋铺管轮灌,2012年推行二级地埋铺管轮灌,全市大面积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面积达13.3万hm2,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2013年来,松山区大面积实施了二级地埋支管轮灌、滴灌带大管径小流量、变频自动控制、智能化、信息化灌溉管理技术模式,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在实践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膜下滴灌的玉米种子要选择优良品种,比当地不覆膜的品种晚熟5~7d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和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播种时间提前7d左右。膜下滴灌灌溉玉米用水量在1650~1950m3/hm2,较传统地面灌溉用水量可减少1950m3/hm2左右,较浅埋滴灌用水量少150~300m3/hm2。其他种植技术、优点及效益与浅埋滴灌基本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膜下滴灌系统的需要适时查田,苗期做到及时补苗、除蘖。另外,膜下滴灌可能带来白色污染问题,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来提高残膜捡拾率。

3 农业节水的建议

1)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统筹做好相关规划,积极协调农业部门,将节水灌溉工程需求纳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争取财政资金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开拓思路,创造条件,以集约经营效益驱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推进农业节水稳定发展。

2)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西辽河流域已建的节水灌溉工程,其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包括公司化管理模式、农民经济合作社管理模式、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村民组专人管理模式等。从趋势看,高效节水灌溉的分散管护模式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力量薄弱、管护经费保障不一等多方面制约,总体上属于较为粗放落后的管护模式,难以为高效节水灌溉的长效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建议进一步强化合作组织、用水协会等管护作用,以有利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激励补贴机制,培育引导专业化市场主体开展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管理。

3)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水资源管理各项措施,落实水资源管控指标要求,倒逼节水和产业结构调整,管住用水真正形成水量倒逼机制,推动用水户将农业节水落地落实。建立多部门联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灌溉面积、灌溉方式、种植作物等,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土地规模集约经营,提升农民用水意识等措施,从部门、行业到用水户,从制度制定、调整到实施,形成合力推进农业节水落地生效。

4)完善农业灌溉水价形成机制。健全和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发挥农业水价的杠杆作用,是促进农业节水的根本性经济动力。健全节水灌溉工程体系和用水计量设施,科学合理核算供水成本,按照适度从紧的原则及时修订用水定额,逐步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制定阶梯和加价幅度,并落实相应管理责任及畅通各项流程,以增强农民的水商品意识。

5)加强节水宣传和示范推广。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广播、展会、宣传画等载体,大力宣传节水灌溉省时省力增产增效的优势,总结交流各地发展节水灌溉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普及推广节水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群众节水的意识和技能,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让群众真正认识、接受、会用、愿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打牢群众基础。加强示范引领,着力示范推广,夯实农业节水基础,如赤峰市松山区引入PPP模式发展高效节水;通辽市开鲁县井长之家模式,落实农业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和运行维护的主体责任;东凤镇东方红村万亩红干椒标准化溯源种植基地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的经济作物,达到增产增效致富的目的等,可因地制宜、由点到面推广到整个西辽河流域。

猜你喜欢
辽河流域灌溉工程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0:44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中国农资(2018年25期)2018-08-07 08:21:48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辽宁省辽河流域石油炼制排放限值的制定
辽河流域水生态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辽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