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监督治理信息化建设

2023-03-09 14:21:19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监督信息工作

温 晓 楠

(沈阳大学 纪检监察处, 辽宁 沈阳 110044)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重任。为加快构建高校发展新格局,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高校各项工作开展有效、合理的监督治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全面渗透至高校各个层面,推动高校各项工作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高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监督管理机制,利用海量数据信息展现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脉络,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高校监督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校内部生态的良好运行,推动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监督治理内涵

1.监督内涵

“监督”主要指的是监察与督促,广义上的监督既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也包括社会力量的监督。监督能够使社会达成共识,包括推进立法,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社会发展制度。站在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合理的监督也是一种保障,监督应以更全面更深刻的方式对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协调、监督,促进社会共同发展。监督的职能都是相同的,而在不同领域发挥监督的作用则各有不同。高校是我国社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多项工作,高校监督应覆盖教学监督、管理监督、科研监督、职能监督等多个方面,需要由校方、学生、教师、社会等多个主体之间形成良好的监督关系[1]。

2.治理内涵

“治理”一般指管理、协调。目前,宏观层面的治理需要由国家、企业、公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共同促进治理实施,实现社会的公正生态持续发展[2]。对高校而言,治理是落实高校战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方式。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必须要考虑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深刻认识到各利益相关者在高校发展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重大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构建内部治理体系,完善治理机制,促进各项制度相互制衡,营造良好的高校内部环境。

为推动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能力,加强监督治理对高校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①优化高校内部环境。在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建立监督制度,完善监督体系,能够促进高校各项制度相互制衡,构建良好的运行环境,稳固工作结构,推动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②提高高校自身监督治理能力。实施监督治理已经成为高校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监督治理环境能够使教师、学生、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监督治理工作当中,形成以个人、部门、学校为核心的自我治理要素。利用好治理要素构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框架,使高校建立“协同一体”“上下一心”的治理环境,有效提高高校自身治理能力;③提高高校社会影响力。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推进,高校监督治理体系与社会、经济、文化、人才等多个方面相互渗透结合。将高校监督治理职能覆盖到高校的各个工作领域当中,营造高校完善的内部环境,实现高校通过自身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进而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监督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全面推进高校监督治理工作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高校监督治理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制度,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搭建高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共享,可以畅通高校监督治理体系的信息化渠道,为高校监督治理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借助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可以全面完善高校信息化监督治理环境,确保高校监督治理战略规划全面落实。

高校监督治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可以推动高校全面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高校以往的监督治理主要以教学、科研、财务为对象,未能实现高校监督治理全方位、跨领域、全覆盖。大数据技术突破了原有的数据供给界限,进一步优化高校监督治理工作范围,通过分析高校所有数据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全面监督与高效治理,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监督治理工作中的全覆盖优势,提高高校监督治理工作的渗透性。

2.提升监督治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改变人工监督现状,减少主观因素,增加数据定向分析功能,优化监督质量,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全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得到及时反馈结果,促进高校监督治理反应更加迅速,有效提高高校监督治理的质量与效率。

(1)创建良好监督治理工作环境。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数据管理系统,每天生成的海量数据,能够呈现出高校每项工作的进程及结果。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各项工作与监督治理工作相关联,利用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打破传统监督治理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和业务脱节现象。不同部门可根据自身业务职责制定分析规则、整理数据差异,通过分析结果提出预警,有效避免问题发生,及时筛查解决各类影响高校发展的问题隐患,提高高校监督治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实现大数据资源共享。在高校传统的监督治理工作当中,主要以人力监督和数据监督为主,而传统的数据监督方法单一,数据分析不够精确,这导致许多潜在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获取高校监督治理工作当中的教学数据、科研数据、管理数据及各类相关资源数据样本。以样本数据为基础进行统筹,对相近数据展开全面统计分析,构建完整的数据模型,从而使监督内容数据的获取更加精准,帮助监督管理者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和事件,实现全过程智能化数据监督与分析,有效避免因样本数据丢失而忽略细节内容导致的问题。大数据技术让高校监督治理工作开展得更加全面、高效、准确。

3.实现常态化、动态化、智能化监督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远远超越传统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对各类复杂数据进行获取、储存、分析,为学校管理与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化依据。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信息整合及信息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高校监督治理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技术具有可视化分析、预警提醒等功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明晰数据产权,推动数据开放和隐私保护。高校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使各部门、各主体突破权力机制应对数据和信息的垄断,获得更多知情权、监督权和话语权。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私人领域与高校中的公共领域进行数据交叉,在保证隐私和知情权的同时实现对各主体的全过程精细化数据筛查。加上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大数据技术中的推广应用,使得高校内部大数据系统具有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能够有效抓取和分析相关数据获得价值数据、行为方式等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梳理,生成格式化文本和数据库,为高校各层面的监督治理提供海量信息与数据支持。在高校监督治理工作当中,除了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挖掘已经存在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落实常态化、动态化监管,预防各类风险发生,保障高校内部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1)实现监督治理常态化,全过程追溯与跟踪。高校监督管理工作应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完整的数据记录,在对监督管理工作的类型、对象、处理方式等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将这些数据自动形成有效信息数据归纳于数字化平台当中,并在每一项工作环节中都外延出子数据库,使这项工作后续的进展情况得到记录,保障监督工作的数据能够全过程追溯与跟踪,使高校监督治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实现监督治理动态化。高校数据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价值会逐渐降低,传统的监督工作中数据信息出现异常后,人为手段无法及时作出反应,会导致问题无法被及时处理[3]。大数据技术具有极速处理和批量处理的核心优势,在分析处理各频率数据信息时,能够根据时间样本实时筛查,发出相应的提示和警报。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工具辅助监督,实时筛查各项数据信息所存在的问题,能够保障数据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利于及时制定解决策略,确保高校监督治理工作实时动态高效进行。

(3)实现数据分析、预警智能化。高校工作复杂多样,涉及范围广,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线查看各事件的流程结果及审核进度,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后对结果展开图表分析,并将各类关联数据应用于监督审查调查工作中,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智慧化线索分析,将新产生的信息数据与以往的信息数据进行关联,根据事件的发展进度展开动态化、智能化监管,不断挖掘现有工作及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新旧问题都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高校监督工作在大数据基础之上进行分析,自定义风险等级阈值和运算规则,设置提醒、警示、纠正等多种预警功能,全过程监督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隐患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为高校监督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撑。

三、高校监督治理能力提升策略

当前正处于大数据应用的高速发展时期,人们每天都生活在海量的数据信息当中,在得到各类数据信息帮助的同时,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这主要是因为大数据技术能够进行全面数据分析,及时锁定目标、追踪目标,使数据信息在各个环境中发挥最大价值。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全面覆盖、精准监督和及时筛查优势,应将大数据技术嵌入高校监督治理工作,科学利用大数据分析促进高校监督治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让高校自身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无处遁形。

1.建立共享信息监督平台

高校人员数量众多、事务繁杂,学校内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内容,深层次展现出高校内部工作脉络,成为监督治理的主要依据。通过建立共享信息监督平台的方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资源共享和网络结构打破传统高校内部工作体系之间的空间区隔、权力限制,让校园内部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网络系统、数据系统建设,通过分析各类数据信息发现目前高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实现及时有效监管,制定相应治理措施,形成透明化、安全化的大数据监督治理共同体。

信息监督平台的搭建要以提高学校监督治理工作水平为目标,结合实际,明确学校全面工作中监督治理的主要方向,科学制定大数据监督治理工作计划。邀请相应的技术团队为信息监督平台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完善基础监督数据库的搭建。平台应具备数据清洗、数据碰撞、分析预警、职责落实、信息公示等一系列功能模块,逐步达到部门全覆盖、事项全公开、过程全规范、结果全透明、监督全方位的监督治理效果。

2.建立联动监督治理工作模式

高校内部各部门按照自身业务分工和工作职责,全面梳理行权事项及业务流程,查找自身工作中有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在学校统一信息监督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信息监督子平台,把部门手中所有的权力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子平台中,逐步解决各部门之间业务关联不畅、传统数据交换困难等数据“孤岛”问题,进而提高各部门的信息化监督意识,实现高校内部各工作环节的高效数据互通和实时信息共享。同时,对数据信息开放相应查阅权限,保障平台内部数据信息全公开、全透明,形成数据信息“一张网”,权力运行到哪里,数据就监督治理到哪里。

建立信息监督平台不仅提高了高校的整体监督能力,而且加强了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高校内部治理关系,实现了监督治理的数据化、共享化和可视化[4]。构建一种全新的监督模式,提供合理可靠的监督方法,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打造高校各部门的联合治理模式,提高高校整体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3.加强监督治理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高校监督治理队伍面向大数据方向的业务培训,使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监督治理专业素质,更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在能够充分灵活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具备大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培养队伍遇到问题找数据、解决问题靠数据的大数据思维,逐步提高队伍利用大数据进行监督治理的作战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准、高素质、高能力的监督治理团队,为高校监督治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人员保障。

4.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建立问责机制

(1)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大数据技术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储存性功能和数据追溯功能,加强档案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数据整理分析能力,而且能够通过海量数据为高校监督治理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因此,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在高校内部大数据系统中建立多个虚拟模块,以时间线、数据类型为数据储存依据,使大量数据能够成为提高高校治理能力的依据[5]。站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高校主要工作为育人,是高校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应将监督治理工作全面应用于高校内部管理、师资管理及学生管理工作中,依托大数据技术优势建立高水平监督体系,以完整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为高校建立良好管理环境。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建立教师可追溯档案。师资力量是影响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还应拥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行。在传统的师资管理过程中会对教师的学历、资质进行审核管理,在大数据视域下可对教师的学历、教学、科研及生活行为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例如:通过数据平台建立教师等级评分系统,将教师的学历数据、教学数据、学生评价数据、个人征信数据甚至违规违纪行为数据等进行详细记录,自动生成教师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的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发出警示,使其守底线、知敬畏,提高高校教师整体水平[6]。

第二,建立学生可追溯个人档案。学生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在传统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学校主要以保存学生的学习档案为主,一般为纸质保密档案。高校可以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面向学生管理部门的学生信息公开系统,通过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各类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背景、心理健康,为教师教学工作、心理辅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7]。该系统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智能分析,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在就业方向上进行规划,还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隐患,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第三, 建立综合行政档案管理。根据高校各项行政工作实际需要, 对不同层面的大数据信息进行提取、整合, 构建详细的综合行政档案管理系统, 以海量数据为高校的行政监督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经验支持。将行政档案中的数据及整合后的分析结果存储于不同的虚拟模块当中, 进行分区域、分类别数据分析及跨区域、跨类别的交叉数据分析, 生成智能化分析结果, 指导不同行政领域开展工作, 促进高校整体监督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建立问责机制。大数据技术具有实时监测的优势,能够弥补传统监督工作中监督不及时、不全面等实际问题,可以依照监测数据分析出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有效提高高校监督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大数据技术提供的开放数据具有一定的增值性特征,能够精准化赋权和多元性监督[8]。基于大数据分析,高校监督系统可准确获取不同时间维度上的各类数据变化和趋势,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数据供给,提高高校内部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此背景下应搭建数字化评价问责机制,实时监控高校数据信息,展开预警、分析、决策工作,打造高效监督体系,提高治理成效,最终建立良好的绿色生态发展环境。

第一,明确高校监督治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将高校各项常规工作划分为不同功能模块区域,每一个区域之间可以进行数据共享、功能牵制,建立各部门之间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并实行相互制约模式,加强各部门对高校监督工作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高校内部协同监督评价机制,并促进各部门积极配合监督工作[9]。

第二,进行全过程数据公开。高校治理工作主要是为了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监督治理工作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应及时进行公示公开,让所有人都能够对目前高校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让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够在公共监督的环境下进行,同时也能够让高校内部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风险意识,主动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第三,加强大数据监督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公平透明的多元化赋权视域下,准确分析高校内部各主体的行为数据[10],根据行为数据对某项工作进行评分,追踪主体行为产生过程中的前因后果,实现全过程精准监督,推动相关责任落实。在现有监督模式下,可以加强重点领域大数据专项监督力度,不断优化和完善大数据监督体系。例如:使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某项工作的专项监督模型,对每一次行为数据进行智能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推动问题整改、实施追责问责,减少人为因素在监督治理中产生的影响,使高校监督治理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四、结 语

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高校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内部环境的监督治理,提前发现、防范、杜绝高校中各类安全隐患和腐败问题的发生。当前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搭建高校数据监督治理平台,为高校监督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通过海量数据挖掘与智能化数据分析及时识别、防范与化解风险,将监督治理覆盖于高校的各个工作环节,促进高校各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使高校各监督主体信息互通、相互制约,全面精准监督,及时实施治理,不断提升高校自身治理监督能力,营造高校内部稳定生态环境,推动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信息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选工作
监督宜“补”不宜“比”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