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俊杰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兰州 730030)
公路施工企业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解决了大量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过程注重技术的集成研发和应用,然而技术研发的基础性源头更多在施工企业外部,导致了公路施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速度不快、规模不大,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不够,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未充分发挥[1]。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某国有大型公路施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特点,根据某典型案例,提出公路施工企业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痛点和难点。
国家及有关部委先后出台多项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政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基本树立了“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2]。公路施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企业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和推广应用,直至形成可商业化、产业化的产品或可工程化应用的技术,并获得预期收益的活动或过程。
甘肃省某国有大型公路施工企业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1个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家高新技术企业、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企业2010年开始与科研院校通过科研项目委托合作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科研项目基本以施工图设计为基础,主要是围绕施工项目和产业需求,以应用研究和掌握新技术应用为目的。
该企业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工法、专利、软著等各类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见表1、表2),说明该企业采用的施工工艺在行业中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科研平台的建设、科研项目的开展、科技成果的形成对该企业的发展、行业影响力的提升、工程质量的提高、工程成本的降低发挥了积极作用。
表1 企业新增知识产权数量统计表
表2 企业工法数量统计表
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聘任行业权威专家组建了技术委员会,实验室设备和面积等硬件条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专职的研发人员和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基本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探索形成了相关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办法。(2)一线职工依托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创新研究,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断提高,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不断增长。(3)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队伍,形成了相关适用性成果,在产品开发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研发、中试、量产的管理和技术经验。
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1)企业自有科技成果即职务科技成果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实施转化。(2)引进外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实施转化。(3)与外单位合作研发的科技成果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实施转化。
目前,该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主要以服务公路工程施工为主。通过研究,开发且产业化的产品主要是改性沥青系列产品、快速修复材料、减水剂、速凝剂、压浆料等产品。改性沥青主要以SBS改性沥青、高粘改性沥青、高粘乳化沥青、橡胶沥青为主。改性沥青在起步阶段也是经过该单位内部市场的培育、孵化,且是在省内部分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背景下形成规模的。公路施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如下特点: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单位出具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施工单位研发的新产品、新工艺如果没有形成标准,将无法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使用,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
2)工程项目建设的业主、监理、中心试验室、施工单位都要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的参与主体众多,需要进行统筹协调。
3)公路施工企业大量的科技成果是通过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降低劳动成本、提高施工安全水平等间接方式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企业现虽然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但是存在没有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较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创新主体的工程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还不足、成果转化收益不明显、科技创新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不明显等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不足,部分科技成果无应用价值。(2)工程化成果的推广受限。由于公路的特殊性,新产品的推广受设计文件等的严重制约,存在转化推广受阻,周期长等众多问题。(3)公路市场的需求主要为材料、设备、工艺工法。材料目前已陆续形成产业,设备主要是改进或改造,大型设备涉及企业转型问题,工艺工法主要以设计文件和标准规范为主。
该企业制定了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没有建立良好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对取得工法、专利的研发人员直接采取现金奖励,导致科技成果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专利申请比较随意,具备产业化和工程化转化条件的科技成果较少。
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与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人员虽然懂得技术和创新规律,但是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市场开拓、商务谈判和合同审批能力,导致很多科研人员对成果转化只能望而却步。
该企业所在地拥有新材料研发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在新时代服务地方企业的历史使命下,该企业与研究所深度合作,通过成立科创基金的方式,用科技成果概念验证资金,积极推进材料的绿色化研究和成果转化,合力解决行业基础性技术问题,促进工程实践和技术研究的有机融合,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
该企业内部首先会充分调研并挖掘工程项目技术需求和项目施工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同时研究机构的研发人员会深入基层施工一线,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并发掘可以从材料角度解决的技术问题。经过双方讨论形成明确的研发目标和技术指标后,双发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以企业自立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立项研究,然后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由双方人员参与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完成后,双方对原材料、配方及生产工艺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室内试配测试,合格后对室内研究成果进行第三方综合评价,如综合评价后认为研究成果不满足要求可终止该项研究,如果研究成果满足要求则进行现场中试验证。中试验证后根据验证效果双方签订技术成果转化协议,建立生产线开展产品生产,在产品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该企业技术人员、研究机构的研发人员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应用要求。
该企业按照上述模式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双方研发的混凝土水性养护剂、水性路面标线漆两项技术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并在公路建设项目中进行了中试验证。尤其在高海拔、强紫外线环境下应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解决了市场上同类产品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
这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双方技术人员同时参与,项目研究过程比较灵活,建立了容错机制,研发目标无法实现时,可随时调整技术路线或终止研究。同时双方技术人员组建了转化团队对成果进行转化,并根据应用情况进行产品的优化与升级,使产品始终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该模式下签订的科技成果转化协议中,对于利润分配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更多地倾向研发与转化团队,有效激励了团队的创新与转化动力。
1)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立项原则,从源头解决科技成果无应用价值、无法转化的问题。
2)构建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从自评、互评、第三方评价3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从商业评价和技术评价2个方向进行评价,审定和评价技术成果、科技成果的实用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采用先评价、后奖励方式,大幅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通过成果转化收入分配的后补助方式,对科技成果发明人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实施奖励。
3)企业设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资金,从科研项目立项源头推动成果与市场对接,开展市场化的概念验证。验证科技成果是否能进一步形成全新或改进的产品、工艺或者生产方法,以及是否能运用新产品、原理和方法解决企业需求,从而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4)以甘肃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契机,探索联合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用人机制灵活的产业研究院,进行先进技术成果的孵化和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产业研究院内部组建由技术、管理、法律、金融等方面专业人才组成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部门,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和管理,扭转专利所有权人怕承担风险而不敢转的局面。
公路建设与民生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公路施工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对于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安全生产、绿色节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层面正在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因此,公路施工企业要抓住科技体制改革机会,通过树立以技术需求为导向的项目立项原则、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设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资金、建设具有新型研发机构性质的产业研究院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公路行业科技水平提升,促进公路施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