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薛 卿
当下,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但是,面对各方面能力有限的培智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比较困难。倘若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非但无法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会使其在枯燥的阅读中丧失兴趣,结果得不偿失。
如何攻克阅读难关?依托课标,我们可以在学段目标和内容中得到指引,如“阅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图文并茂、内容贴近生活的图画书”等实际指向的就是绘本这种图文结合的文学读物。因此,笔者决定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绘本阅读行动,尝试构建适合培智学生的特色阅读课程体系,通过多种合作分享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目前特教班学生暂有6人,四男两女(横跨学校四个年级集聚一起),他们在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都属于智力障碍且障碍程度各不相同。学生都有基本认知能力(倾听、阅读、书写等),但能力差异较大。课堂上,他们都能遵守课堂纪律,无随意走动的不良行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班级一直采用“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安排学生两两配对而坐,同伴互助以一带一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针对此情况,笔者制订相关内容及实施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秉承着差异融合的原则,经反复实践讨论,由教师精心挑选出画面颜色鲜明不乱、布局条理清晰、内容简单易懂的绘本,再经分类整理合成一个包含各种主题章节的阅读系列——“蜗牛读物”。“蜗牛读物”共分为12个主题,每个主题中推荐7~8个简单的绘本故事,从不同角度循序推进,供学生参考阅读(见表1)。
表1 “蜗牛读物”部分绘本阅读篇选
最好的阅读是发现与体验,所有的前期构建都是为后期的实践奠基。整个实施过程贯彻“共读共享”合作理念,融合学生差异,保留班级学习模式,从创意阅读制度、智慧共读时光、共享阅读表达及特色阅读评价四方面详细展开。
1.时间制度——同伴星期打卡制
建立和健全阅读管理制度是保障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关键。受郭学萍前辈构建班级阅读制度的启发,笔者设计了“同伴星期打卡制”。根据特教班实际情况,以同桌为单位,每组一本阅读打卡记录本,由两人共同填画。内容包括互相填写“阅读人”“记录同桌”,勾选“今日阅读情况”,填写“阅读书名”,涂画“阅读进度星”(阅读进度星可分几天打卡完成)。最后留一栏“阅读留言”,学生可记录阅读中遇到的困难等,教师机动提供帮助。打卡记录不限制方式,学生可选用不同彩笔,用自己的涂画风格,唯一要求就是每位学生要阅读完整作品,不能三心二意、挑三拣四。教师以周为单位,检阅每本打卡记录本,按学生表现进行物质鼓励。这样的做法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督促、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
2.共享制度——课间阅读漂流站
每个班级都配备了阅读角,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没有借阅条件的情况下,循环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这种好书共享的基础上对阅读角进行升级改造,建立了“阅读漂流站”。通过学校采购和学生个人图书漂流的方式,由教师分门别类整理,然后把“漂流图书”集中放在阅读开放区,实现资源共享。配合“同伴星期打卡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借阅喜爱的作品,相互间还能有效交流,自然形成一套完整的班级阅读制度。另外,笔者结合“蜗牛读物”系列安排阅读主题周,在阅读“漂流站”顶层推介两本图书,并对两部作品做个简单的内容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留下阅读悬念,给不会选择的培智学生多一个阅读机会。长此以往,图书推介成为阅读漂流循环圈中的一个特色环节,让班级营造了一种和谐友爱、书香满园的共享阅读氛围。
1. 精读时光——主题阅读课
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可以设计先自读或同伴读的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到师生共读环节,才是以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激发情感共鸣为主要目的。据观察,适合师生共读的时间较为有限,对此,笔者安排部分语文课、校本课为主要精读时间,采取主题教学模式,以“蜗牛读物”的12个主题为主,每学期研讨6个主题,以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及阅读分享课的形式,开展师生绘本共读学习。从促进培智学生认知、语言表达、图像思维方式等能力目标出发,设计绘本课的主要教育内容;从生活经验、换位思考等角度入手,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高效精读的时间里共度一段智慧时光。
2.休闲时光——蜗牛读书会
通常,我们把一本一本地阅读称作“散漫阅读”,时间一长,学生便进入了“漫读时间”。这种无目的、无主题的阅读显然不利于培智学生能力的长久培养。于是,在课程实施的多个阅读活动中,一部分以精读形式展开,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领悟和深化理解;另一部分则是利用晨会、班会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蜗牛读书会”讨论交流。事先让学生报名,事后回去准备一周,然后在读书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不规定任何交流形式,可以把故事读一读,也可用三两句话讲一讲,说说自己的认识等。整个过程,教师可适当辅助主讲学生,帮助他完整地表达。“蜗牛读书会”让学生们由一篇故事带动读更多故事,不仅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活动期间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自信的力量。(见图1和图2)
图1 绘本精读课现场
图2 “蜗牛读书会”交流活动
以阅读带动表达,这是阅读的一个重要使命。所以在推进整个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绘本帮助学生达成一定的阅读积累外,还得引导学生以不同渠道、多种方式进行语言输出。而语言表达又包含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只有二者并驾齐驱,整个阅读过程才是完整的。因此,笔者保留特教班同伴互助学习模式,结合学生特点和阅读要求,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共享读写活动,让具备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夯实读写基础,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下面笔者结合课例简单介绍实施中所采用的表达策略。
1. 自制简单导图——梳理内容
笔者在教学主题八 “感恩情怀”绘本精读课《艾薇的礼物》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艾薇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送礼物给别人,但她常常送错,最后在他人帮助下她成功送对”。学生在学习艾薇送错礼物又纠正的过程中,容易混淆,来不及反应。这时,简单的思维导图就十分便捷。兼顾学生能力,教师可提供“半成品”,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顺故事发展,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可以连一连、填一填。在纸上一边罗列艾薇送礼物的对象,一边罗列送出的礼物,学生根据理解选择配对,跟着艾薇体验分享与关爱。简单的思维导图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高精读的效率。
2.书虫问答纸——互动交流
笔者在教学主题六“亲情导读”绘本精读课《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时,面对绘本篇幅内容较长、动物对话较多的情况,考虑到学生接受、理解能力有限,阅读中可能会产生枯燥感,为改善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书虫问答纸”。由教师提前设计好各种题型的问题,同桌合作互助完成,可以你问我答、你找我写,也可共同寻找答案。“书虫问答纸”有效形成了 “读书—看题—检测”的游戏性共读活动,增加了绘本阅读的趣味性。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每位培智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最后锻炼沟通表达能力。
3.七彩阅读卡与个性花色书签——分层体验
当绘本阅读难易程度呈现两极化时,教师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做出阅读表达策略的调整,即“分层体验”。以书面表达为例,笔者设计了“七彩阅读卡”和“个性花色书签”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七彩阅读卡”,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或形状的卡片,写一句话的书评,表达喜欢、收获、疑惑等,然后投递给教师,一段时间后可作为“蜗牛读书会”的阅读素材进行交流。能力弱些的学生可选择“个性花色书签”,按照同样的方式,摘录生字、词语、句子等。之后同样进行分享展示,成为阅读积累。这个过程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受益于未来”的长期过程,学生用不同方式参与其中,都能获得阅读幸福,这是一种评价,也是一种收获。
阅读课程的持续推进,离不开评价制度。由于存在客观差异,教师不能用简单划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因此,笔者设计了阅读的多元评价方式——七色花奖励兑换机制。此机制又可分多种方式实施:“阅读榜单排行”,根据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后的读书量、分享次数、完成作品量等进行累计,得出班级阅读排行榜,再根据榜单发放不同数量的七色花。“评选阅读明星”,给学生发一张“推荐卡”,让他们自己推荐班级中爱读书、爱分享的同学,再结合教师意见,得票最高的学生成为“周阅读之星”,然后单独发放七色花。得到五次以上“周阅读之星”就能评为“阅读小博士”,再次发放七色花。待学生集齐一定数量后,就能根据七色花兑换等级要求兑换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断提高阅读课程推进的可持续性。
实施阅读课程的过程中,特色有趣的阅读制度、策略、评价体系深深吸引着培智学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新鲜感和未知体验。在“蜗牛读物”系列中,每本绘本都形象精美、色彩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审美体验,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阅读,不仅锻炼了思维方式、丰富了想象力,还知道用共享互助的理念相互照应,提升个人能力。通过绘本阅读,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又能将绘本中蕴含的道理逐渐内化,有助于培养优良品质。未来,为持续推进特教班绘本创意阅读课程建设,各方还需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的目标前进,充分利用绘本材料作为课程资源的优势,精化“蜗牛读物”系列,坚持共读共享理念,尊重、发掘、成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培养目标,为促进培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