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新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政府会计制度和预算管理法的逐渐推进,产生了新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需要迎合时代发展趋势,突出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方法,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工作方案,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有效地解决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在业务活动实施之前做好科学的规划,保证业务活动能够具备较强的规范性,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要核心优化内部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的稳定进步提供重要的保障。
预算管理模式的推进要和基本内涵相互协调,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具备较强的思想认知,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进行,使事业单位服务职能能够得以有效的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指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按照自身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对投资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未来状况的预测,采取有效的控制行为和制度安排,对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进行动态化描述,划分为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等不同的管理项目[1]。使事业单位日常业务活动能够更加科学,促进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稳定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具备全面性特点,主要涵盖于事业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控制约束能力,并且在部门内部贯彻落实责任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参与到全面预算编制和执行等不同的模块之后,再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综合性较强的管理模式,使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符合预期要求。
与此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还具备较强的适用性,这主要是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全面预算编制和考核过程中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并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按照事业单位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内部控制系统,符合事业单位内在发展需求。在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中,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进行动态化调整,落实现代化工作思路,减少对全面预算管理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逐步的调整和优化,制定成熟度较高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有效解决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矛盾,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
事业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所发挥的价值较为突出,首先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预算是事业单位完成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保障单位本身的控制能力,实现战略目标的固化调整,从而达到企业当前的战略发展目标[2]。
在管理方式利用过程中,将计划和实践进行整合,进一步保证资金使用能够具备较强的规范性,并且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调整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单位战略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各项管理活动落实过程中按照不同的业务环节进行经费的科学控制,并通过不同的数据对业务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及管理,之后也可以对下一年度的业务绩效进行深入评估。在某项业务超出或者是不足预算时,可以按照之前所制定的预算管理方法以及应急预案对预算执行进行有效的调控,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保证收入和支出配比更加合理,贴近于单位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避免出现严重的资金浪费。
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中落实于事业单位不同的业务环节,通过有效的优化及调整为全面预算管理职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可能地解决其中所产生的问题,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推动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的稳定发展。
其次,在预算管理方案落实的过程中,还有助于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在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落实过程中,会受内外环境的影响产生诸多不确定风险,并且也会导致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产生较为严重的偏离,增加了损失的可能性,长此以往会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造成较为严重影响。再加上事业单位缺乏对应的约束机制以及管理制度,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风险较为多样,例如会出现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等,严重影响资金的科学使用,因此相关单位需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按照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下发对应的责任机制,在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之前,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采取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的方法,减少各种因素对全面预算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将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地实现防患于未然,突出现代化的管理思路,保障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虽然事业单位在以往工作中进行了预算管理,但是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还与预期存在较为严重的差距,尤其是在编制内容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问题,无法推进后续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在各项业务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前期的预算,太过注重后期的成绩,并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论证。在预算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职能缺位和其他业务参与度较低的情况,很难充分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价值,不能为各项活动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活动落实时,仍然采取传统的编制方法,虽然传统的编制方法具有简单便捷优势,但是无法从宏观性的角度科学规划对应的预算管理模块,再加上单位并没有进行预算内容的科学预测,导致预算执行进度和目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离。无法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出现严重的资金浪费,影响各项活动的科学实施。
在全面预算管理方案执行的过程中,要强化自身的监管力度,按照新时期下的发展特点,充分地发挥预算管理的重要职能,之后再做好全过程的监督,保证预算管理活动能够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但是在预算管理执行环节缺乏必要性的监督以及管理力度,无法有序地执行收支管理制度,在使用财政资金时,也没有进行各项数据的有效审批,管理人员并没有做好不同环节的科学监督,各项监督管理活动太过形式化,很难全面地优化预算执行的模式,出现执行力度不高的问题。再加上考核体系中的内容仍然采取以往的工作思路,很少能充分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很难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在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使用方面出现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各项管理活动太过形式化,对预算管理产生了诸多的影响。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条件,真正地减少对预算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基础条件不完善的情况,无法推动各项环节的有序进行,事业单位在管理时,很少投入完善的信息化设施,在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中仍然采取手工操作方式。不仅太过依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出现严重的人为操作失误,对全面预算管理活动造成了较为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财务风险概率大大的提升。由于在各项工作中存在基础条件不足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各项监管活动和预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差,很少按照时代发展进行有效的改进,无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活动有效监管,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按照实际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化的工作原则,尤其是完善预算管理边际模块,保证各项数据能够具备较强的准确性,之后再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推动预算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产生管理制度不严格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政策,约束好全面预算管理的行为,并且深层次地理解预算管理的利益,高度重视和支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内部扩大宣传工作,讲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要点以及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部门中落实责任机制,使各个部门管理人员能够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能以及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有序的落实工作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实施提供重要基础[3]。与此同时,相关企业还需要制定奖惩机制及评价机制,全面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时,相关事业单位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完善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内容的科学设置,把握预算和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细化预算任务,设置岗位不分离制度,完善预算管理审批,保证各项资金的正常使用,推动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我国新型准则落实的过程中,对会计报表编制提出了诸多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体系,精准性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的资产使用情况,并且设置对应的工作指标。使预算管理有效性符合预期要求,规避各种影响因素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在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监管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管理时并没有优化现有的监管模式,导致执行效率出现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相关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有效地应对其中所产生的各项问题,为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的稳定进步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此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按照不同业务环节做好全过程的监督,可以实现资金的科学配置,彰显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优势,首先,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各个业务环节的严格监督,并且要特别注意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以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基础实现资金的科学分配,预算支出要和前期所制定的预算内容相互协调,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在项目实施中要保持进度和预算支出的协调性,防止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使预算资金安全系数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保证资金的科学使用[4]。
其次,在全面预算管理活动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实际工作情况将定性定量原则相互协调,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绩效管理模式,做好各项数值的有效核对。配合完善的奖惩机制,全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更加严谨地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尤其是要跟踪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按照不同的业务环节进行信息的记录,将规范性思路落实到不同的工作环节,保证预算监督工作的顺利执行。强化整体的监督力度,提高事业单位的控制效果。
最后事业单位还需要按照自身的发展现状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强化预算控制的力度,多方位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并且对预算编制项目执行过程进行支出额度的规定,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整改,再将数据信息整合到信息化平台中,使全面预算管理任务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认识,搭建信息化系统,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及时地发现在全面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按照不同的业务环节快速地整理资金的使用信息,和前期预算方案进行有效的比对,快速地发现在数据背后所蕴含的隐患问题。之后优化预算执行情况,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帮助事业单位应对在后续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隐患。再按照实际情况调整预算执行参数,在平台中进行快速的传输以及共享,密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分析全面预算管理所反馈的相关数据,这样一来可以为各项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5]。
其次,在人力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事业单位要开展科学的培训工作,讲解新形势下全面预算管理的要点,并且还需要渗透信息化的操作方法,使各个部门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操作的技巧,按照自身的工作重点做好信息的快速整合,真正地减少对全面预算管理所产生的各项干扰。
此外,在培训活动中还需要进行法律法规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渗透,完善财务管理基础,为预算管理活动提供重要的保障。
为了使全面预算管理效果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需要以财务报告的准确信息为主要的基础,为后续预算管理活动提供重要的支持,凸显现代化的管理方案。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能够实时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内部情况,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因此相关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科学地编制财务报告,呈现出财务指标预算收支比例和公共支出等共同的模块,并且及时地整理最新的信息,录入到系统平台中进行统一的分析。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融入先进的sap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清晰的罗列,搭建网络化的信息管理机制,为信息共享提供有效的支持,使财务分析报告内容能够变得更加真实。在财务报告制定过程中,也要在单位内部贯彻落实责任机制,将不同部门的信息进行相互整合,共同融入财务报告中,也可以和大数据库相互连接,统一完成数据的整理以及分析,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地位较为突出,有助于加快单位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因此在全面预算管理时,单位要立足于以往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具备较强的反思意识,改进不同模块的工作方法,实施全过程的监督,配合信息系统逐渐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提升事业单位的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