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分析

2023-03-09 09:22陈利红济南科誉展业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资金监管

文/陈利红 (济南科誉展业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其对企业的影响也是致命的,例如市场供求关系与主体发生变化、政府相关政策内容的变化与调整都会造成企业收入的不稳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

企业应当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活动全过程风险进行管控,在每项决策进行之前都应当进行风险分析,控制风险的发展方向,定期召开风险分析与总结会议,对企业近期的风险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认真整理相关数据资料,总结风险管理经验,为企业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奠定基础。

本文重点论述了风险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影响,并针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全过程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避免以后类似风险的发生,从而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不利因素,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偏差,对企业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1]。比较常见的财务风险包括资金回收风险与筹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深究其产生的动因有多方面的,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外部不可控的一些动因,如政府政策内容的变化与调整,外部原因一般是企业无法预料和控制的,企业应当加强对常见财务风险类型的分析,并不断研究和探索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不断总结风险应对方法,而且企业不仅应当关注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还应当加强对市场行业的分析,只有正确树立风险意识,才可以科学应对各种风险[2]。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与经营中必须面临的一项挑战,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就应当强化风险管理,只有树立风险意识,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才可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促使企业立足于市场环境。而且企业针对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这些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从而帮助企业稳定发展。同时,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对企业增强内部控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督促企业各部门可以遵循相关管理制度开展工作,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现阶段,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其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那么就无法准确预测风险,难以对各种财务风险实施科学管理,进而会使企业受到多重财务风险因素影响从而遭受经济损失,使企业受到重创,损害债权人以及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不利于企业稳定、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学习,在对各类财务风险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制定可行、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案,进一步解决企业的各类风险问题,规避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一)资产结构不合理

资金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一项资产,对企业维持自身经营活动具有支持作用,一旦资金短缺,企业无法调集更多的资金用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也无法支持企业对外投资等项目,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而现阶段绝大多数企业都加强了资产管理工作,将资产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与优化作为主要的工作,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资产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企业整体的偿付能力。

具体而言,绝大多数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资源,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就采取了扩张性的发展策略。而企业在对外扩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但是企业内部的资金较为有限,就会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方法进行融资,一旦企业出现经营不善等情况,大量资金就会外流,企业就会负债累累,不仅不能及时偿还到期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也无法及时向合作方足额支付相关货款,因此企业就会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甚至会面临法律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一,企业缺乏风险预警机制。企业不仅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的分析与管控,还应当综合考量企业的发展环境,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准确预警,使企业可以提前了解财务风险因素的各种信息,从而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滞后性[3]。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财务人员对市场环境以及变化不灵敏,无法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也难以对风险进行预警,很大程度上不能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第二,风险评估与分析机制不健全。企业正确认识和掌握各种财务风险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但是风险评估与分析机制不健全,企业没有对风险评估和分析的具体流程加以规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也无法满足现实工作需要,因此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第三,风险监管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在发现财务风险时,应当及时对风险进行反馈,并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管,从而对风险管理工作形成有力监督,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监管不到位,风险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三)资金使用成本高,利用率低

目前很多企业普遍都存在资金利用率低的问题,具体而言:第一,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营不善,为了维持自身的经营活动就选择了贷款的方式,用企业正在建设的项目或者以企业的房产进行抵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企业需要偿付大量的利息,因此企业就应当合理有效利用这些资金。但是现实中,很多企业将这些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或者投入到长期的对外投资项目中,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收回这些资金,投资收益也无法及时获取,从而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第二,企业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未对日常的资金支出进行严格控制,财务部门只是在各项费用产生之后,才进行事后核算工作,并将核算结果上报领导决策。在此过程中未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其没有主动对资金的滥用情况进行监管,资金使用规划也没有真正落实。另一方面,企业未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未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计划与安排,同时企业在预算管理实施环节对预算管理的约束力较弱,因此导致资金浪费,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压力[4]。有些企业领导层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对于资金的审批与支付,全凭某一位重要领导的一句话或者高层商量的结论,其对资金管理的随意度较大,甚至资金的使用与分配缺乏合理性,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支出,加大了企业的财务压力,久而久之财务管理机制无法对各岗位形成有效的约束与监管,极易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秩序混乱。

(四)信息化应用程度低

企业在财务数据信息收集与监控等方面都需要依靠大数据技术,从而对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管,更好地将财务管理战略目标落到实处。目前,部分企业信息化应用不足,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缺乏准确性与实时性,对企业正确决策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环节,财务人员需要利用大数据系统完成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完成信息的整合与运用,从而增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一旦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就无法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各部门就各自领域的信息数据无法向其他部门分享,因此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就较差。

(五)缺乏内部监管机制

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可以对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形成有力的监管,从而督促各部门严格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各部门风险管理的规范性。但是,企业缺乏内部监管机制,没有对内部监管工作的相关流程进行详细规定,同时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也没有加以明确,监管部门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制度支持。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监管机制,但是只是重视事后环节的监管,并没有在制定中规定企业事前与事中环节的管控,因此也没有制定全过程的监管机制,致使监管机制无法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企业也无法充分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就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策略分析

(一)优化资产结构

企业应当运用一些科学的财务手段,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效率,如债权融资和租赁融资。企业还需要制定资产计划表,对企业内外部的经营环境进行衡量与分析,结合企业现阶段的实际经营状况,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使用进行统筹安排,并且还应当根据企业的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资金使用计划方案,使其可以适应企业的现实发展需求[5]。同时,企业还应当科学制定投融资管理计划,在开展具体的投资与融资活动前,都应当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的资金存量,制定相应的融资政策,从而不断优化资产结构,确保企业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例如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前,应当对自身的资金总额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整体实力,而且企业还应当结合自身现阶段的财务战略目标与管理策略制定相对应的融资计划,对融资进度以及具体的数额进行明确规定,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

第一,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企业合理预测风险、及时对风险进行预警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在预警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应当融合信息技术,及时对异常的财务数据进行监控,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企业还应当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结合企业下一年度的具体项目情况,对现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规划,形成科学的预算体系,通过预算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预测与安排。企业还应当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财务人员及时对信息化系统中预警的数据以及一些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手段,尽早发现问题所在,从而防范风险的产生。第二,企业需要对风险分析机制的具体流程与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并对整个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总体步骤进行规划,为企业加强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使其可以增强对财务风险评估环节的认识,并提高对市场信息与环境的敏感度,正确评估财务风险产生的动因和类型,为企业科学解决风险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三,企业还需要构建有效的风险监管机制,一方面企业需要明确财务风险工作的监管流程,对监管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使其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加强对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对监管人员工作职责和内容进行明确,确保专人负责,从而提高财务风险监管的有效性。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应当加强资金的管理,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第一,企业应当制定并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对资金流入与流出环节进行规范,不断规范企业资金的使用流程,促使各部门可以严格按照资金的管理制度开展资金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还应当实行集中管理措施,制定资金管理计划,把宏观的资金管理战略目标与策略通过具体的计划落实与实现,并将其落实到年度、月度以及周计划的资金安排工作中,严格按计划收支,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报告和分析,详细掌握资金的流向与流量,并加强资金管理的审计核查,避免资金流失[6]。第二,企业还应当加强预算管理,根据企业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编制预算,并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管,增强预算管理对各部门资金使用的约束力。

(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企业应当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一方面,企业可以加大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采用合适的办公系统,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各项工作的管理体系与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促使各部门可以就财务数据进行交流与讨论,制定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应用对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与监管过程中,及时发现分风险因素。企业还需要将各个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确保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

(五)构建内部监管机制

一方面,企业应当构建内部监管机制,对内部监管工作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流程进行规范,同时对内部监管活动的目标进行设置,确保企业内部监管的顺利开展。企业还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系统,对信息化技术实行监管的流程以及目标做好顶层设计,使信息化系统可以在风险预警与防范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完善内部监管部门,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就此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进行说明。企业领导也应当充分发挥财务监管的职能,带领财务管理部门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的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可以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有效防范与解决风险。同时财务人员还应当充分借助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准确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依据自身的实际管理活动,科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企业的投资与融资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能力。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发现财务风险、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路径,提高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资金监管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