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加强新时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3-03-09 03:40贺亚萍刘尚洪
南方论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时代

贺亚萍 刘尚洪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兰州 730050)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加之“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不断深化,党所面对的执政环境更为复杂,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方位提高长期执政能力。

一、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从世情维度分析党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亚洲国家的经济地位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重要,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它们视为维护其霸权主义的主阵地和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曾经作为全球化主导者的欧美国家开始推崇“逆全球化”,以保护自己国家经济发展为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局部冲突与动乱频繁发生,全球性问题愈演愈烈,世界又进入了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考验,这给身处全球化中心的我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从国情维度分析党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凸显,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高精尖技术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一些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网络恐怖主义等相互激荡,还有新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等言论的泛滥,这些不良思潮与言论让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趁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展开更加猛烈的攻击,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遭到削弱。

(三)从党情维度分析党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思想方面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理想信念缺失的严重问题,在组织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等问题层出不穷,从而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在作风方面,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正的问题仍然突出,有的工作浮躁、急功近利,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唯有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优良作风和清除党内作风痼疾的能力,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才会巩固不动摇。

(四)从社情维度分析党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当前城乡地区发展和收入分配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居民就业和增收受限制,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群体差距仍然存在,人们对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关乎民生的问题依然相当重视,尤其是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环境下,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现象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党应该不断提升危机处理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才能保证党在人民心目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习近平关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论述的创新发展

(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不同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对政党性质的描述深刻阐释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奠定了基础。习近平关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秉持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人民立场,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准则。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得到了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执政力的广大而深厚的基础。”[1]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明显的人民性特征。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党的执政水平与执政成效如何都必须由人民来评判,这是检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成效的标准。

习近平关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时代之问,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独特优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二)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创新论断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

执政党建设思想在毛泽东的执政理念中就已体现出来,邓小平也提出了“从制度上建设党”的重要论断,江泽民首次提出了“执政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两个明确的概念,胡锦涛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借鉴百年大党执政经验,把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一条主线,融入新时代党建工作之中。党的十九大提出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写入党章,使全党对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其次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由于当前党面临着复杂的执政环境,全党必须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如果治党不严,党内腐败现象滋生,导致人民群众反映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党将丧失执政资格、退出历史舞台。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回答,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

(三)理清党的领导与执政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兼具领导和执政的独特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2]。党的领导是实现有效执政的政治前提,有效执政是实现有效领导的政治基础。[3]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地位是通过直接领导社会而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执掌政府将自己的政治纲领付诸实施,通过执政实现党的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4]同时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把党的执政行为置于法律保护范围内,是在根本法层面上充分保障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可以较好地调整党政关系,提升执政效率,从而为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提供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领导与执政内在联系的阐述,较好地厘清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了新的局面。

(四)新技术革命下的政党建设规律为世界各国政党建设提供了有效参考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推广运用,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政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前党面临的新的执政环境,深刻分析了在未来如何将数字化技术有效运用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首先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在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体系中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由大党而为强党,强大的网络执政能力是必备要素。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5]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提高到成为影响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要因素的新高度。其次将提高党员干部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作为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应顺应时代潮流,着力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解执政危机的能力,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倾听民意,了解人心,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现实问题。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适应新技术革命浪潮,积极更新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世界各国政党在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下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方案。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1.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的重要措施。我们要从制度机制上将党的领导具体落实到各种组织活动中,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开展工作的全过程。制度的建立不在于空谈,而在于执行,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配套的执行机制,全方位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充分发挥各项制度的作用。

2.加强党的政治能力建设

政治能力是干部第一位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就广大党员干部自身来说,要提高政治能力,就要敢于和错误言行作斗争,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同时要积极开设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课程,培养党员干部在应对艰险任务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除此之外,要涵养健康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激励广大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敢作为、有担当,对于一些造谣、诬陷诽谤等严重破坏政治生态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在全党范围内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创新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党的领导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关系到党执政地位是否巩固长久。创新改进党的领导方式,首先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在面对难题时根据“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然后作出决定。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潮交流碰撞,人民群众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多元。所以党要顺应时代改进和创新群众路线方法,可以通过网上群众路线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与人民群众进行密切联系,听取群众呼声。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1.加强全党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加强全党的思想建设,必须系统学习、科学把握思想体系,学懂弄通其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其次我们要充分使用现代网络技术、短视频传播平台,将深奥难懂的思想理论以简单易懂的短视频方式展现出来,吸引全党上下自觉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思想传播方式更加时代化、大众化。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精神之“钙”,必须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续坚定信念、坚持信仰。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教育学习,在感悟历史和缅怀先烈的过程中充分汲取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营养。必须注重革命传统的弘扬和发展,组织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纪念馆的参观访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接受精神洗礼、坚定理想信念。

3.坚持知信行统一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读书如果不体验认识,就犹如闪电照物,一照而过,一点要点都抓不到;读书如果不身体力行,就犹如走水路却得到车、走陆路却得到船一样,一点儿也用不上。坚持知信行统一必须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要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改革发展问题、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将党的理论成果转化为解决方法。

(三)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1.健全党内法规制度规范体系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在路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健全以党章为根本和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及党的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党内法规制度,使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具生命活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2.健全党统一领导的监督体系

中国共产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历时已久,健全党统一领导的监督体系对保证党实现长期执政意义重大。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是建成权威高效监督体系的首要措施,要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我们党必须敢于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时刻牢记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将党外监督与党内监督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监督合力,要进一步推动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

3.健全干部队伍任用考核体系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拥有一支政治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因素。因此,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正确方向,打造出忠诚、干净、负责任的队伍。除此之外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过程中既要突出对工作实绩的考评,又要重视对干部“德”的考评,使“考绩”与“评德”有机结合,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科学规范、简洁高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1.以零容忍的态度反腐惩恶

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反腐败没有选择,一定要知难而进,“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我们要大力遏制腐败增加,有效清除现存腐败,面对群众举报的情况要及时核查处理,对违反党纪国法的要严肃处理,杜绝一切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的现象发生,惩治腐败绝不姑息。

2.全面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

近年来,海外成了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追逃防逃追赃工作,腐败贪污人员即使逃到了天涯海角,也要将他们抓回来接受法律的制裁,坚决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深入推进“天网行动”等追逃措施,对腐败分子持续施压,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另外要持续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加强对走出国门的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并对其关键岗位、主要工程重点监督,对于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严肃处理。

3.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反腐倡廉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只有用廉洁文化丰富精神世界、陶冶社会情操,才会在根本上引导人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培养廉洁“爱人”的观念,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治理国家不但要节约开支还要爱护人民,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新时代廉洁文化,使廉洁为荣、贪腐为耻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结语

加强新时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我们要审时度势,在面对任何挑战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走好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应结合时代发展和变革,自觉借鉴新时代执政能力建设成功经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时代
坚持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