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梅
产妇因受妊娠期激素、分娩时子宫收缩影响,极易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情况,进而影响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而常规产后康复训练缺乏对盆底功能的针对性康复训练[1,2]。本次研究即探究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6 岁,平均年龄(29.36±2.13)岁;产次1~3 次,平均产次(1.96±0.53)次;新生儿出生体重2560~3546 g,平均新生儿出生体重(3054.59±200.54)g。研究组产妇年龄24~37 岁,平均年龄(29.85±2.19)岁;产次1~3 次,平均产次(1.91±0.47)次;新生儿出生体重2589~3575 g,平均新生儿出生体重(3046.51±198.54)g。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
注:两组对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且足月分娩;②产后经盆底肌力筛查可知产妇盆底肌力为0~Ⅱ级;③产后出现生殖道脱垂、膨出等典型疾病症状,并存在慢性疼痛;④产妇及其家属知悉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①产后月经期或恶露未干净;②存在泌尿生殖道活动性感染;③合并癫痫、痴呆、认知障碍、沟通障碍;④存在伤口感染或手术瘢痕裂开情况;⑤存在既往盆腔手术史、神经肌肉病变情况。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即展开会阴肌肉、盆底康复指导。指导产妇通过调整呼吸以规律收缩、放松尿道、肛门、会阴肌等,20 min/次,3 次/d;同时指导产妇开展阴道哑铃训练,夹紧阴道哑铃后指导产妇收缩盆底肌、阴道,并根据产妇耐受情况适当增加哑铃重量,20 min/次,2 次/d。持续3 个月。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3.2.1 针对性盆底康复指导健康宣教 为产妇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盆底肌功能训练内容、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预期效果,提升产妇配合度。
1.3.2.2 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 由专业医师通过盆底表面肌电分析及生物反馈训练盆底功能程序评估产妇盆底电生理功能,并采集产妇盆底肌群收缩、放松时盆底肌肌电信号,进而评估盆底肌群肌纤维功能。结合评估结果展开针对性盆底康复指导。取产妇体位为30°仰卧位,将生物反馈治疗仪电极置入阴道内,针对Ⅰ类肌纤维功能产妇控制频率为8~32 Hz,针对Ⅱ类肌纤维功能产妇控制频率为30~80 Hz,并将盆底肌肉电活动信号反馈给产妇,20 min/次,2 次/周。
1.3.2.3 盆底康复运动 取产妇体位为平卧位,屈曲、分开双腿,指导产妇吸气时收缩肛门并持续5 s左右,根据产妇具体耐受程度逐渐延长收缩时间,30 遍/次,4 次/d。同时,根据产妇以往运动习惯、喜好,指导产妇产后开展有氧运动,如健身操、肌肉放松训练等,以产妇耐受为宜。持续3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生活质量 干预后,以PFIQ-7、PFDI-20 评估产妇生活质量,得分越高则表明盆底功能障碍对产妇影响越大,生活质量越差。
1.4.2 盆底肌力 干预后,以盆底肌力手法测定产妇盆底肌力情况,分级标准:①0 级:产妇无阴道肌肉收缩情况;②Ⅰ级:感觉阴道肌肉轻微收缩,但无法维持;③Ⅱ级:阴道肌肉收缩且能维持2 s、完成2 次;④Ⅲ级:阴道肌肉可完全收缩并维持3 s,完成3 次;⑤Ⅳ级:阴道肌肉可有力收缩并抵抗手指压力,持续4 s、完成4 次;⑥Ⅴ级:阴道肌肉可有力收缩并持续抵抗手指压力,持续5 s、完成5 次以上。产妇盆底肌力分级<Ⅲ级则为存在盆底功能障碍,优良率=(Ⅲ级+Ⅳ级+Ⅴ级)/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产妇PFIQ-7、PFDI-20 评分分别为(5.13±2.19)、(4.63±1.33)分,低于对照组的(7.65±2.13)、(6.54±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2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对比 研究组产妇盆底肌力优良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对比[n(%),%]
产妇因受妊娠期激素水平影响,极易出现盆底肌松弛,并随妊娠期进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盆底肌肉损伤。而于分娩过程中产妇子宫收缩加强,进而易导致部分韧带松裂,最终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影响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盆底肌力[3-5]。产后常规康复训练多开展会阴肌肉、盆底康复指导,缺乏对盆底功能的针对性康复训练,而尽早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生活质量对改善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十分关键[6-9]。在常规产后康复训练基础上,本次研究拟分析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的应用价值。
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开展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通过盆底肌肉电刺激以促进盆底肌肉有规律收缩,并根据产妇盆底功能状态不同开展不同强度、频率电流以刺激盆底肌肉、神经,进而刺激尿道、肛门区域弹性、强度,促进盆腔功能恢复。同时结合产妇具体耐受情况展开针对性盆底康复运动,不断提升产妇盆底肌力,进而改善产妇生活质量[10-12]。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PFIQ-7、PFDI-20 评分分别为(5.13±2.19)、(4.63±1.33)分,低于对照组的(7.65±2.13)、(6.54±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盆底肌力优良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开展针对性盆底康复措施可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