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旅游流网络研究进展

2023-03-08 02:33侯俊轩王权明
绿色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网络结构发文旅游

侯俊轩,王权明

(1.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国家海洋环境检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1 引言

我国《“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旅游信息呈井喷式扩散,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愈加多元化、普及化。在旅游信息大发展,全民旅游常态化的催生下,中国市民的旅行模式也开始从单一的跟团观光旅游逐渐向自助式休闲度假旅游过渡。在此条件下,依赖调查问卷、官方统计数据的单一旅游线路或旅游景区研究难以满足时下全民化的旅游发展需求,旅游流的组织和发生与网络相伴而生,所以,越来越多学者将视角转向旅游流网络研究。大数据及其采集技术的进步,使得旅游流网络研究的数据来源极大扩展,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游记、百度指数、微博签到等。研究主题也拓展到时下流行的红色旅游[1]、避暑旅游[2]、山地旅游[3]、乡村旅游[4]等出游方式之中。相较于传统的入境旅游流的网络分析,对于国内不同尺度下的旅游流网络研究日渐丰富,例如方叶林等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5];刘美燕等通过对江西省47个景点旅游客流的研究,发现江西省旅游流网络节点分布不均,集中趋势明显[6];闫闪闪等基于多源数据构建了洛阳城区旅游流网络,发现洛阳市域旅游流网络表现出明显的四大旅游集群的态势[7];王金伟等基于社会网络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通过网络游记数据构建了井冈山旅游流网络,并对其时空分布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8]。近年来,从不同旅游主体出发,探究其旅游流网络特征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例如入境与国内旅游流网络的比较分析[9]、团队游与自助游网络的比较分析[10]、自驾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11]等。在研究方法层面,社会网络理论、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在旅游流网络研究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旅游流网络研究的日渐成熟,衍生出众多旅游流网络的关系研究,如旅游流网络的影响因素[12]、空间效应[13]、相关耦合研究[14]等。

综上所述,旅游流网络相关研究日渐成熟,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数据来源更加广泛,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对旅游流网络的综述研究能够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发现研究的热门领域,预测未来旅游流网络的研究方向。然而现有综述类研究多为旅游流的研究综述,对于更加细化的旅游流网络综述研究稍显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旅游流网络文献的梳理,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探究了旅游流网络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问题及前沿领域,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预测旅游流网络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旅游流网络的深入研究。

2 数据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高级检索功能,以“旅游流网络”为主题和关键词进行匹配检索,检索时间为2022年11月1日,检索的开始时间不限,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中文文献354篇,为避免收集到重复及无效数据,将数据处理规则定为以下几点:一是查看所有文献,将仅涉及到“旅游”“旅游流”“网络” 等词汇,而无旅游流网络实质性内容研究的文献进行剔除;二是剔除会议论文、报刊评论以及重复出现的相关文献。根据以上数据处理规则,共收集到有效文献304条,主要包括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研究成果。

2.2 研究方法

为直观展示旅游流网络研究的结构、关系及演进脉络,本文采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文献分析及结果的可视化表达,其能够通过系列动态、差异化的圈层和联结点组成的可视化图谱对指定范围领域的文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量分析[15]。分别基于CiteSpace的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及关键词(keywords)等模块进行旅游流网络研究现状的分析及可视化表达,其中关键词分析模块又包括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分析角度或不同阶段数据呈现某一领域科学知识的研究现状分析结果,最终得到由该软件绘制而成具有规律性、统计性、时空性的序列化的知识图谱和知识图形[16]。

3 旅游流网络研究的基本特征

3.1 时间分布特征

发文量的时间变化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揭示其发展历程。通过整理旅游流网络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得到旅游流网络年度发文量分布图(图1)。由图1可知,中国旅游流网络研究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大体经历了缓慢起步阶段(2007~2011年)、波动上升(2012~2019年)、快速增长(2020~2021年)3个阶段。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流网络研究的文献数量受政策影响也比较明显。

图1 2007~2021年旅游流网络年度发文量分布

(1)2007~2011年,我国旅游流网络研究处于缓慢起步阶段。2005年,在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方针,然而,2006年“十一五”规划,将该方针的顺序改为“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旅游业的发展重心由入境旅游转向国内旅游,然而,政策制定到实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扩大了我国知名度,入境游客快速增加,所以该阶段旅游流网络的研究仍然以入境旅游流为主,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刘法建等从旅游流的内在联系特性入手,分析了入境旅游流网络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7];吴晋峰等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从整体型态特征和个体结构位置特征两个方面对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进行了定量研究[18]。

(2)2012~2019年,我国旅游流网络研究处于波动上升阶段。《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政府对全域旅游这项工作的重视,同时“乡村旅游”也被进一步深化提出。这个阶段,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及实施,极大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流网络的研究重点也由入境旅游流转为国内旅游流,国内多尺度的旅游流网络研究在此阶段有所增加,本时期高被引的文献包括:张妍妍等利用数字足迹数据对西安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的探究,发现西安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分层明显[19];陈超等利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构建了中国农民旅游流空间网络,识别出我国农民旅游流网络空间的节点呈现“东部沿海密、内陆疏、偏远地区游离”的格局[20]。

(3)2020~2021年,我国旅游流网络研究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旅游业转向高质量、细粒化发展方向。本阶段旅游流网络研究呈现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旅游业恢复的相关研究开始出现并呈增长趋势[21];二是不同旅游主题下的旅游流网络研究成为热点。李磊等基于GIS、Gephi等研究方法,对154处隶属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红色旅游资源的网络关注度和旅游流网络进行了分析[22];刘益等运用广州市夜间旅游数字足迹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得出广州市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不均衡,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分层特征[23]。

3.2 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分析

发文作者及合作机构分析能有效发掘旅游流网络研究的核心作者及其所属机构,并能识别各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基于CiteSpace的“author”分析模块对作者的发文量及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得到旅游流网络研究作者图谱(图2)。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了作者出现的频次;节点间连线越宽,其之间的合作强度越大。通过统计作者发文量(表1),吴晋峰和陆林发文量最多,分别为17篇和11篇,刘大均、唐澜和杨新菊紧随其后。从合作角度来看,吴晋峰团队合作主要发生于内部之间,同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较少;陆林团队同其他团队研究者合作较多,合作强度最高的为汪德根(苏州大学)。除此以外,还存在多个双人合作的团体,例如马丽君和肖洋;靳诚和闫闪闪等。总体来看,旅游流网络研究呈现一定的集中态势,同机构内部合作密切,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缺乏。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加强作者之间的合作,从而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避免各研究团队自成一派。

图2 2007~2021年旅游流网络核心作者研究图谱

表1 发文作者及其单位(排名前20位)

利用CiteSpace的“institution”分析功能,分析旅游流网络研究机构情况,得到发文量机构排名(表2)。据表2可知,目前主要发文机构为高校及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及华中师范大学位列发文量的前5位,这5所高校发文量占旅游流网络研究总发文量的40.46%。然而,发文量过于集中会拉大研究机构之间的差距,影响机构间的合作。就地域而言,我国旅游流网络研究机构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尤以长三角地区为重,西部地区仅有西安市研究机构分布较多。究其原因,我国东部地区旅游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有着较强的旅游吸引力。而西安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是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加之高校众多,成为西部地区旅游流网络研究的重要城市。

表2 主要发文机构表(排名前20位)

从合作角度来看,陕西师范大学虽成果众多,但合作发生在其内部之间,同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较少。相同情况还出现在云南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同安徽师范大学之间产生了密切合作,这是为数不多的跨地区合作较为紧密的链条。此外,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同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等都为同地区产生合作的机构,相同情况还出现在成都大学与西华师范大学之间。总的来看,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受地域关系影响较大,相同地区易产生合作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克服距离对合作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旅游流网络研究深化发展(图3)。

图3 2007~2021年旅游流网络核心机构研究图谱

3.3 研究内容分析

3.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发掘不同研究时期的关注重点,梳理出某一领域的研究脉络。本文利用CiteSpace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旅游流网络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共生成280个节点和423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08。从图4可以看出,大部分节点之间存在连线,散落的关键词较少,说明旅游流网络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优势,研究的热点较为集中。选取各个阶段词频大于3次的关键词,得到旅游流网络研究关键词表(表3)。由表3分析可知:

表3 旅游流网络关键词

图4 2007~2021年旅游流网络关键词共现图谱

(1)2007~2011年,我国旅游流网络研究侧重于入境旅游的研究,包括入境旅游流网络的空间结构、网络结构等,进一步研读相关文献发现,对于网络结构特征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中国”“长三角”等关键词可知,研究尺度多为宏观尺度下入境旅游流网络的研究,长三角出现在本阶段,原因在于长三角城市群属于我国最早开放的一批城市,上海等大城市被世界范围内所熟知,成为我国入境旅游的重要地区。

(2)2012~2019年,该时期关键词有所增加,研究内容逐渐丰富,一方面体现在大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流网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另一方面我国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使得短时间远距离出行成为可能,这极大地改变了我国旅游流的空间格局,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京福高铁”“京沪高铁”“高铁效应”等关键词的出现印证了这一点。另外,本时期网络结构特征研究进一步深化,开始出现旅游流网络结构的演化研究。研究方法也不断丰富,尤其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使得旅游流网络研究得到拓展,此外,对比分析、耦合协调、复杂网络分析等手段的应用也丰富了研究的手段。从研究尺度来看,“京津冀”“东北三省”“甘肃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苏省”等关键词的出现,说明本阶段研究尺度较为丰富,侧重于中观尺度旅游流网络的研究。

(3)2020~2021年,本研究阶段关键词数量进一步增加,研究内容更加细化,这与我国旅游业发展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导向密不可分,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时间针对不同出游目的、不同出游时间、不同出游方式的旅游研究相继出现。“红色旅游”“假期旅游”“乡村旅游”“夜间旅游”“文化旅游”等关键词的出现印证了这一点。本时期旅游流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回归分析、加权网络等研究方法也伴随其相继应用。研究尺度进一步拓展到城市、旅游景点等微观尺度地区。

3.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能够简洁明了地体现出关键词的类别,更好地把握当前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聚类得到网络同质性(Mean silhouette)的评价指标S=0.9699(大于0.7),网络模块化(Modularity)的评价指标Q=0.8438(大于0.3),表明网络图谱结构显著且令人信服。由图5可以看出,中国旅游流网络研究大致可以分为11个集群,对聚类标签及热门关键词进行合并分类,得到有关旅游流网络的三大研究主题:网络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时空演变。

图5 2007~2021年旅游流网络关键词主题聚类图谱

3.3.2.1 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网络结构是旅游流网络研究的主线,贯穿于旅游流网络研究的始终,其它关于旅游流网络的研究也多为在其基础上的衍生研究,现有研究多为对其结构特征的探讨。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化,网络结构特征研究不仅停留在单一网络的判读上,多个网络结构的特征对比研究成为旅游流网络研究的前沿领域,例如入境旅游流同国内旅游流网络、散客与团队旅游流网络、不同出游时间下的旅游流网络等的结构特征对比。采用的方法主要为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网络结构洞、凝聚子群及核心边缘分析等角度判断旅游流网络的结构特征。近年来,也有学者通过加权中心度、平均路径长度、特征向量中心度及平均聚类系数等指标判断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关系特征。GIS空间分析的手段一直是学界地理空间研究的重要方法,应用到旅游流网络分析上也毫不例外,其能够将相应指标计算结果叠加到地图之上,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示研究成果,成为旅游流网络研究的重要可视化手段。

3.3.2.2 影响因素研究

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①单一因素的出现或改变对现有旅游流网络的冲击或影响,主体是单一变化因素,客体是旅游流网络。例如刘大均等探讨了成渝城市群在高铁开通后旅游流网络的变化,发现在旅游流网络中地位不断提升的节点多位于高铁沿线且旅游资源条件好的地区[24];②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影响因素研究,主体是旅游流网络,客体是影响因素,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回归分析和QAP相关分析为主。如李倩等通过对赴上海自由行国内游客旅游流网络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核心节点的影响力、旅游节点自身的知名度以及交通便利程度是影响网络结构中旅游节点重要性的主要因素[25]。

3.3.2.3 时空演变研究

旅游流网络的时空演变研究能够弥补静态网络研究的不足。从动态演变的角度,观察到不同旅游节点在旅游流网络中的角色和位置变化,从而为旅游资源合理布局、旅游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学者们从不同时间切片探讨了旅游流网络的时空演变,例如周李等通过对“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变分析,发现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表现为明显的等级分层结构和节点分散分布特征[26]。而李晶等研究发现相较于2016年杭州市区的旅游流网络,2019年出现了新的旅游节点,文化节点成为新的城市文化体验场所[27]。

4 结论与讨论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梳理了2007~2021年旅游流网络的研究现状,并对发文数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及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发文时间特征来看,2007~2021年我国旅游流网络研究发文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了缓慢起步(2007~2011年)、波动上升(2012~2019年)和快速增长(2020~2021年)3个阶段,发文数量的增长呈明显的政策导向性;从作者及机构合作来看,吴晋峰、陆林、刘大均为旅游流网络研究的核心学者,学者间的合作主要发生于团队内部之间,团队间的合作较少;相同地域内的研究机构易产生合作,不同地域的研究机构合作较少,其中,陕西师范大学成为旅游流网络研究的核心机构,影响力较大。从关键词共现及主题聚类来看,旅游流网络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优势,散落节点较少。2007~2021年间,关键词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流网络研究尺度经历了宏观—中观—微观的转变,研究内容大致归纳为网络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及时空演变3个方面。文章基于中国知网(CNKI)有关旅游流网络的研究进行现状分析,并未对其它数据库相关研究分析,这将成为今后本研究需要完善之处。

鉴于当下旅游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流动性及网络化视角出发,能够从整体上结构化的把握某一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对于旅游线路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区划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目前旅游流网络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①旅游流网络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缺乏对其理论体系的探讨;②相关研究多为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衍生研究的探讨,未来可从网络的稳定性、韧性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入手,拓展旅游流网络的研究的广度及深度;③目前旅游流网络的研究大多是对现有状态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对未来网络的仿真研究,预测未来网络的结构变化,或可成为旅游流网络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网络结构发文旅游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旅游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知识网络结构维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远程创新搜寻的中介作用
沪港通下A+ H股票网络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复杂网络结构比对算法研究进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