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
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以和为贵,是家庭的福气,也是国家的财富。
儒家思想认为,人与人交往要讲礼仪秩序,也就是“礼”。讲礼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和”,正如《论语·学而》中所说“礼之用,和为贵”,对于礼的运用,要以和谐自然、遇事做得恰到好处为可贵。
“和”本意是音乐、声音相应和、相协调。“礼之用,和为贵”中的“和”可以理解为中和、和谐、恰当之意,即中庸之道。中国古代家风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敦亲睦族、敬老尊贤等,便是以和为贵家风的具体体现。
清代康熙年间,宰相张英老家的人和邻居因地界问题发生纠纷,便修书一封寄给张英,请他定夺。张英题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遂退让三尺。吴家人见了,也退让三尺。一场纠纷在互相礼让中得到和平圆满解决,桐城便有了著名的“六尺巷”。
张英家族是桐城派的世家显族,张英传承祖辈教诲,著有家训《聪训斋语》,其核心思想是廉俭和礼让。张英之后,张氏家族科举大张,人才辈出,呈现了“父子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的耀眼景象。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和为贵的风气渐渐被淡忘。殊不知,适度竞争能促进发展,过度竞争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因此,要把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结合起来,刚柔并济,在竞争中共赢,在合作中共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时代,以和为贵的家风也要有新的发展和表现。夫妻相处之道在于相濡以沫、和衷共济。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多欣赏对方的长处,多感恩对方的付出。如果男女双方能够在专注事业之外再分担一些家务,夫妻关系将更加琴瑟调和。
亲子关系中,父母的身教大于言传,如和风细雨般润物无声。父母勤劳简朴、积极上进、孝敬老人,孩子耳濡目染,不必刻意说教也会内化于心。父母还要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心平气和、循循善诱,不搞一言堂,主动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的潜能,使其才华得以更大施展。
孝道历来是中华民族推崇的美德,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子女对待父母要和颜悦色,以尽返哺之恩。不但要在物质上为老人提供良好条件,更要在情感上多关心和陪伴老人,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家和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父母要有度量,以慈愛、宽容、豁达的态度对待成年子女,即“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兄友弟恭的观念也日益受到关注,兄弟姐妹之间要保持一团和气、和谐相处。哥哥姐姐爱护弟弟妹妹,不恃强凌弱,弟弟妹妹尊敬哥哥姐姐,不任性妄为。同时,父母对待孩子也要中正平和、不偏不倚。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家庭形式如何演变,以和为贵的家风不能忘更不能断。家和万事兴,这是一个家庭和气致祥、蒸蒸日上的传家宝,也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从家和、国和、社会和,到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和为贵是每个人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