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装置艺术能收藏吗?

2023-03-06 02:13
艺术品鉴 2023年31期
关键词:苏富比藏家艺术作品

A:

装置艺术最初是在反收藏和干扰收藏体系的观念中诞生的,它藐视博物馆的权威。作为一种对传统博物馆进行抗议的手段,最初的装置作品经常是在“非正式”场所展出。但收藏是艺术品流通的最终归属,作为艺术品,装置艺术最终还是要被收藏系统所收编,但在当下,中国的许多藏家以及艺术机构对装置艺术的收藏都还持观望的态度,迟迟不肯下手。

造成这样的情形是具有独特的原因的:

首先,装置艺术还未被多数藏家认可。装置艺术在国外已经出现近百年,现在业已成为主流的观念性艺术之一,而在中国的发展,也仅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劳申伯格来华展览过后才开始的。并且在诸多艺术家当中,进行装置艺术创作的少之又少,美术馆、画廊机构也很少开展的装置艺术展览,导致人们缺乏对装置艺术的认知,还停留在对传统的架上绘画和雕塑的追捧当中。

肖鲁 《对话》240×270×90cm 1989 年图片来源:中国嘉德

其次,装置艺术本身的形态使得收藏成为一种困难。如前所述装置艺术最初的出现是以一种反博物馆、反收藏的姿态,作品采用组合、改造各种材料来展示观念,一般作品的尺寸都比较大,使用的材料也都各异,对收藏的要求很高。首先藏家需要解决作品的运输问题,其次需要有足够的场地来存放作品,再次对作品的材料进行相应的保护,这些条件让许多即便喜爱装置艺术的藏家也望而却步。直击2009 春拍,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之“观念艺术”板块,成交效果让人欣慰,但其主要拍出的作品均为室内较容易收藏的小型作品。真正的大型装置作品却很难进入拍卖主场。

再次,装置的拍卖现状对藏家造成干扰。在国内拍卖场中众多的艺术作品当中,装置艺术占的比重特别小,之前分析的两个因素也可作用于此,自身循环的因果导致装置艺术作品持续的得不到拍卖场的重视。拍品的价格也沉于低端,迟迟得不到上升,2006 年嘉德秋拍当代艺术专场上,肖鲁在89年现代艺术大展中的作品《对话》以150 万人民币起拍,最终以231 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首件超过百万成交价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作品。2009 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黄永砯作品《六十甲子车》以338万港元成交,刷新了装置艺术作品的拍卖纪录。在国内的装置作品拍卖历史中,似乎再没有其他能被人们所记住的了,其他的装置作品价格持续低迷。市场现状让藏家对于装置艺术的前景无法判断,导致不敢出手。这也是国内学术与市场缺乏交流导致的后果,装置艺术的市场跟不上学术。

猜你喜欢
苏富比藏家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