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途径初探

2023-03-06 21:27:12陈振生张忠敏赵遥遥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6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补偿交易

陈振生,张忠敏,蓝 坚,赵遥遥

(广西国有博白林场,广西 玉林 537617)

森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固碳持氧、改善小气候、提供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人类生境等多个方面生态效益。长期以来,森林三大效益中,更多体现在其经济效益方面,经营的主收入来源为林产品,包括用材林的木材和经济林的经济作物,森林产品收获具有长周期性,且由于人工和原料成本增加,经营森林的经济效益不高。其社会效益更多体现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劳务收入。森林发挥了巨大的生态价值,人们享受了森林的生态价值,但其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途径缺乏,森林经营者很少或无法从生态价值获取经济利益,森林经营主体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导致森林经营者森林培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

1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1 认识不高,缺少内在动力

一直以来,人们只认识到森林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以销售森林木材和产品及其林产工业产品作为经济收益,没有充分认识森林的生态价值,影响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内在动力。

1.2 缺乏专门法律保障[1]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和浙江省丽水市出台地方性的《丽水市(森林)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和市场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一定遵循,但系统性、整体性、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生态价值转化经济效益缺乏专门法律和政策保障,生态价值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

1.3 缺乏公认科学量化的价值评估标准

目前,虽然对生态价值评价的探索研究不少,但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规范性和权威性不够,未形成公认、规范的评估标准,缺少国家层面颁布的标准,制约了政府对生态的补偿和市场交易的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方法未形成共识,生态补偿预算口径不一。

1.4 政府和社会投入不足

政府层面,主要表现在:生态保护补偿主体单一、补助范围不广、标准低;政府采购生态服务由于财政资金不足和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而没能有效推广;政策性贷款长期低息贴息覆盖面不广。

在社会层面,我国为发展中国家,许多企业处于财富积累阶段,可用于购买生态价值如碳汇交易资金不足,积极性不高,而政府惩罚和激励不足,企业和个人购买生态服务意愿不强。

1.5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普遍缺少绿色金融制度和激励机制,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2 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途径

2.1 生态保护补偿

生态保护补偿是对森林经营主体进行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2021年9月国家两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实行分类补偿制度,在森林生态补偿方面,针对公益林、天然林、国家森林公园补偿,各省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从政策层面,对森林经营主体所经营的森林生态价值进行补偿。

2.2 国家财政补助

目前,国家对林业财政补助政策比较健全,林业补助范围比较广泛,包括造林补助、森林抚育补助、三江源防护林补助、重要江河水库防护林补助、沿海防护林补助等,每年投入大量的国家财政资金,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2.3 政府采购生态产品

根据生态价值评估结果,由政府采购生态产品。部分发达地区已开始生态产品政府采购试点,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出台了《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和市场交易制度》,分解下达了各县(市、区)2022-2025年森林生态产品价值(GEP)提升任务,并制定了《市(森林)生态产品二级市场交易办法(试行)》。2020年云和县政府按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洪水调蓄四项品目计算出的生态产品总价值的0.1%~0.25%采购,向所辖的雾溪乡和崇头镇两个先行试点乡镇发放采购资金300多万元。作为政府主导的行为,是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有效途径之一。

2.4 林业贷款实行长期低息贴息

利用世界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开发银行两个国家政策性银行向森林经营主体实行长期低息贷款。对各类银行发放的林业贷款,由中央财政贴息,目前,林业贷款贴息采取一年一贴,据实贴息的方式,年贴息率为3%。实行长期低息贴息制度,是社会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可,是森林生态价值的经济效益体现。

2.5 林业绿色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服务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生态资源收储为支撑的绿色金融体系[2]。2015年以来,部分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利用绿色金融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林业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建立了绿色金融对林业的支持机制。自2008年,我国兴业银行、中国银行、贵州银行、湖州银行、江苏银行等14家银行按“赤道原则”先后加入生态银行建设。2007年至2020年6月,我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资金超过11万亿元。实践证明,生态银行和绿色金融服务,是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有效途径。

2.6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是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凭证,是森林资产评估、作价入股、市场交易、林权抵押贷款的权属证明,是开展生态补偿、财政补助、政府采购生态产品、绿色金融服务和碳汇交易的前提,因此,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也是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

2.7 林业碳汇交易

森林是碳库,具有强大的固碳增汇功能。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简称碳交易。林业碳汇交易作为碳交易的主要部分,碳交易体量巨大,前景广阔,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达103亿t,交易额2290亿欧元,我国2020年碳交易额12.67亿人民币,折合为1.8亿欧元,仅占全球碳交易的0.08%。我国的碳交易正处于起步阶段,前景广阔,需要在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大力推动。

2.8 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

森林为社会提供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森林经营者增加了经济收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和身体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方兴未艾,其门票及其他开支为森林经营者带来的经济收入,也是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途径。2019年,森林公园旅游收入1.0万亿元。

3 结论与讨论

1)目前,森林生态补偿方面,各地对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不同,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一般为300元/hm2左右,国有的补偿标准为150元/hm2左右,省级公益林更低。部分省区开始天然林停伐补偿。森林生态补偿标准低,实际上森林人工管护劳务补助,还不是生态价值的补偿。国家财政资金支付生态价值标准应随着国家富强而扩大补助范围和补助标准,包括生态补偿和财政补助,也应包括公益林、商品用材林、经济林,实行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2)限于政府财政资金不足,政府采购生态产品不能大面积推广,随着政府财政资金充足,政府采购生态产品现状将会得到改善。

3)作为带有公益性质的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开发银行,应探索林业实行免息贷款可行性。同时提高放贷额度和服务质量,更广泛惠及广大林业经营主体。

4)生态银行建设应加强政府引导,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完善自然资源的市场运作机制,确保绿色金融服务规范有序进行。同时扩大绿色金融服务对象和金融服务额度,更广泛惠及广大林业经营主体。作为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应完成相关制度,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

5)林地确权登记中,一些林地权属存在争议,或者边界不清,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难以核发林权证、错发林权证现象,林地确权应力求准确无误,错发的林权证应及时收回,重新发证。

6 )碳汇交易作为生态价值市场化的最有效途径,前景广阔,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体量巨大。中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为了达到“双碳”目标,除了降低能耗外,碳汇交易是另外一条最主要的途径。但因各种原因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强制性的政策措施,交易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020年我国碳交易金额折合为1.8亿欧元,仅占全球碳交易的0.08%,需要建立公认的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市场机制,才能推动碳交易包括碳汇交易的健康发展。

7) 目前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包括ESV[3]、杨伟青等人的GeoSOS-FLUS[4]、黄蕾等人的SEEA[5]、卢荣旺等人的当量因子法[6]等评估方法,但没有一个公认权威的评估方法,影响国家补助标准的确定和生态价值市场交易。政府有关部门尽快组织研究确定统一的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建立统一的评估数学系模型,以便于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

8 )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相对于整个森林面积来说,占极少部分,且森林康养投入大,收益周期长,效益普遍不好,需要财政资金和政策持续支持。

9) 森林生态价值巨大,探索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途径,增加森林经营主体的经济收入,提高人们培育森林的积极性,对林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促使人们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从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补偿交易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山东冶金(2019年5期)2019-11-16 09:09:38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9
解读补偿心理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上海国资(2015年8期)2015-12-23 01:47:28
大宗交易
《吃饭的交易》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现代农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