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新钰
2022年11月5—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来自13个国家的25个城市获得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包括7个中国城市:安徽合肥、山东济宁、重庆梁平、江西南昌、辽宁盘锦、湖北武汉、江苏盐城。
其中,重庆梁平是西南地区唯一入选的“国际湿地城市”,获此殊荣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生态密码?
在梁平城区有一片面积达1 800亩(约120万平方米)的湖水,倚巍峨梁山、映绵延竹海,水清岸绿、鱼儿畅游、鸥鹭翔集,这便是重庆市最大的城中湖——双桂湖。
走进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深处,两座竹子搭成的小屋坐落在栈道一侧。一进小屋,一块名为“双桂湖湿地公园鸟类AI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屏幕映入眼帘。屏幕上,正全方位动态显示着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信息,以及珍稀鸟类的活动情况。
公园内摄像头通过提取各种鸟类体貌特征,辅以数万张照片和影像素材,实现对视频画面中的运动鸟类进行多目标捕捉和“鸟脸识别”分类,并在监测到珍稀鸟类时,进行重点报告。
人们评判水质的好坏,往往只关注它清不清澈,但水环境究竟怎么样,鸟类最有“发言权”。2019年,阔别39年的灰雁再次回归重庆,“落户”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拥有脊椎动物280种(其中鸟类210种),高等维管植物623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内的上万只雁鸭类候鸟,每到冬季都会来双桂湖越冬栖息,还有《诗经》里提到的远古走来的植物——荇菜。
站在公园的栈道上抬眼望去,不远处就是繁华的市区。市民杨先生是位观鸟爱好者,每逢休息日,他总会扛上相机来到湿地公园蹲点观鸟。“水清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各种各样的鸟儿变多了,这一城清水也让梁平人的生活变得更欢畅惬意起来。”杨先生说。
六水蜿蜒、湿地绕城。现在,梁平建成了以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窝子溪、赤牛溪、张星桥河、八角荷塘等城市湿地公园、游园75个,形成结构完整、空间连续、功能齐全的城市湿地连绵体保护体系。
“小心一点,别把螳螂放走了。”冬日午间,在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口,一群孩子围在“昆虫旅馆”的周围,好奇地观察着昆虫的一举一动。
“昆虫旅馆”不到两米高,由废弃的竹木和瓦片搭建而成。每当下雨时,蜜蜂、蚂蚁等生物就会到这里来避雨。“昆虫旅馆”外,青山绿水,碧波荡漾,一栋栋白色农房掩映其中,房前屋后花木相衬,展现出一幅清新静美的田园画卷。
村子里,民宿老板陈万明时常忙得不亦乐乎。多年前,他的身份还是石膏矿的老板。他回忆道,村里曾经靠山吃山,因无休止采矿导致环境千疮百孔——地下水渗漏、地面塌陷、河道断流,村里也常年被浮尘笼罩。
看到曾经山清水秀的乡村“面目全非”,猎神村决定转型发展,当时建了不少民宿,希望通过旅游来增加村民收入。然而,房子建好了,没有客人来。这让当地管理部门意识到,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前提。
竹山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利用浅丘地带中的沟、塘、渠、堰、井、泉、溪、田等优质湿地基础资源禀赋,将小微湿地保护建设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进行了深度融合,让小微湿地成为乡村振兴的美丽风景。同时,村里还盘活闲置农房,打造明月山•百里竹海民宿群,让农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
湿地旅游资源成为梁平休闲旅游胜地的点睛之笔。近年来,梁平探索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广“乡村小微湿地+有机产业、民宿康养、生态旅游”等模式,建成400余个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小微湿地,有序构建乡村湿地生命共同体,形成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湿地康养、湿地旅游四大生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