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树民
有一位官员,春节去乡下拜望恩师,以两瓶名酒和一些营养品为礼。师生相谈甚欢,临别时,官员又悄悄留下一个礼包,不料被恩师发现。恩师说:“你出手如此阔绰,老朽很担忧啊。”“请老师放心,我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官员回答。恩师把两个玻璃瓶子递给官员说:“我送你两瓶清澈的井水,你有空读读《孔子论水》和《隋书·赵轨传》吧,我意自明。”
在古代,古人常用清水形容清廉。清水为礼,似乎既是警示也是期望,恐怕只有恩师肯送。
《孔子论水》说,水无偏私,似君子之德;水所到之处,万物葳蕤,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似存大义;水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似蕴满智慧;水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果决而勇毅;水似柔弱却无微不达,可明察秋毫;水蒙受恶名却不申辩,有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污浊之物进入清水中,就涤荡得干干净净,似善教化;水入量器,总是很平,好似立身正直;水遇满则止,从不贪多务得,似君子处世有度;就算经历百转千回,水也必定向东入海,似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清水颇有圣贤气质,若得清水馈赠,可谓难得之礼。
《隋书·赵轨传》载,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造福一方。因其清正廉明、政绩卓然,被调回京师做官。临别之际,当地百姓挥泪相送。一位老人捧着一碗清水,颤抖着双手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犹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特此献上一碗清水为您饯行。”赵轨接过,一饮而尽。自此,“清水别驾”传为佳话。
《旧唐书·薛仁贵传》也讲了一个以水为礼的故事。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发迹,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里,缺衣少食,全靠近邻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仁贵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前来府上送礼者络绎不绝,但都被薛仁贵谢绝了。薛仁贵唯一收下的是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并当众连喝三碗,施礼说:“当不负清水之德!”
清廉若水,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崇高境界,更是仁人志士的一种追求。清廉者,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心中坦然,脚下踏实,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为个人荣辱所困,无朝不保夕之虞,更无闻风丧胆之惊。尽管清廉若水已然不易,但若想获得黎庶的真心拥戴,尚须以民心为己心,造福一方。
可以说,清水为礼,寓意深刻。或赞赏,或希冀,或提醒,发乎于心,蕴含深情,非清廉贤能之士,欲获清水之礼,几无可能。清水为礼,贵重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