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3-06 14:24:37郑雅丽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4期
关键词:斑点湿度田间

随着社会、科技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已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发出连续性干旱或暴雨等极端天气,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这就需要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原因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出有效的具体应对策略,降低因环境变化给玉米生产带来的影响,保证玉米种植能够增产增收,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常见玉米病害及防治措施

1.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在凉爽区域发病概率较高,尤其高发于中国东北以及西北地区。该病害的具体症状为:玉米叶片、叶鞘以及苞叶等多个部位存在大斑病侵染问题。在叶片遭受侵染后,侵染部位沿着叶脉逐渐蔓延。若田间湿度过高,病斑表面将附着有灰黑色霉状物。当玉米生长期间温度为20~25℃且湿度较大的种植区域容易发生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常见防治措施为:在种植前,种植户应当优选抗病性较强的优质玉米品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播种前需平整土地并施入充足的基肥,搭配施入适量磷肥以及钾肥,及时摘除植株底部的2~3片叶,能够有效解决田间湿度过大的问题。在日常田间管理中发现带病植株需及时清除,以有效减少田间带菌量。此外,还需采取科学的轮作方式,并适当早播。发现患病问题后需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在大斑病发病初期,结合病害实际情况合理喷施50%的甲基硫菌灵、50%的多菌灵和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一般间隔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1.2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大多发生于玉米灌浆末期,一旦发生将严重伤害玉米植株,对玉米产量造成直接影响。其具体症状为:玉米灌浆末期出现青枯,整株叶片表现为干枯褪色水烫状,与此同时可见苞叶枯死、果穗下垂。植株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转变为淡褐色,同时有倒伏情况出现。

防治玉米青枯病的主要措施有:优选具备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案,尤其需对排水问题高度重视。

1.3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矮花叶病和粗缩病这两种。在玉米生长期间都会出现矮花叶病,但高发于出苗后至7叶期。苗期玉米在患病后,可见其心叶基部存在条形或者点状褪绿花叶,同时在全叶内逐渐扩展,接着叶肉组织逐渐褪绿变黄,叶片表面出现黄绿相见的条纹。若植株病情较为严重,其无法抽雄结穗,将提前枯死。在玉米粗缩病发生后植株的典型症状为矮化,叶片颜色转变为暗绿色,叶肉厚度增加,出现明显的弯曲弓状现象。

防治玉米病毒病的主要措施有:在玉米早期种植户采用药剂及时消灭蚜虫以及灰飞虱等,使用3 000倍液的40%氧化乐果进行喷雾,也可按照225~300 g/hm2的标准使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兑水750~1 125 kg/hm2进行喷雾,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4 哑玉米病

哑玉米病也叫玉米丝黑穗病,该病病原为丝轴团三黑粉菌,植株感染后逐渐蔓延发展,在玉米生长期间的发生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在玉米幼芽阶段病原菌开始入侵,随着植株生长逐渐扩展蔓延。一般玉米穗期阶段最为典型,对雄穗和雌穗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哑玉米病能够导致玉米植株出现不结实现象,同时玉米还会有明显的矮化问题,并在玉米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条斑。哑玉米病孢子散落在土壤中,还会附着在种子表面和粪肥中进行越冬,一般能够存活2~3年,种子表面带有病菌是主要传播路径。

哑玉米病的常见防治措施主要为:种植户需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优先选择具备较强抗病性能的品种。在玉米播种前,需科学处理种子,采取浸种、拌种、包衣等方式,尽量避免病菌入侵。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种植户还需严格落实田间覆膜工作,为玉米种植营造适宜的湿度以及温度条件,以促进种子发芽以及出土。另外,种植户还需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在日常管理中,种植户应仔细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对出现的病苗、异苗、怪苗等及时拔除,防止其对其它健康苗带来影响。另外要注意的是,播种前应采取轮番耕作的方式,能逐步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1.5 枯叶病

枯叶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玉米感染该病后前期表现为在叶片上出现水滴状灰色斑块,种植户发现不及时,斑块会逐渐扩大,随叶脉方向逐渐向四周延伸,发展成暗色大斑块,此时玉米叶片开始逐渐脱水,暗色斑块转变为棕色,该病后期病斑常表现为纵裂,情况严重时会出现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受到雨淋的情况下,斑块上会出现黑色霉点,通常是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部分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较差,染上枯叶病时,感染部位出现的斑点较小,一般在叶片脉络的周围分布,斑点中心呈黄绿色,其余部分为暗褐色,部分抗性差的玉米品种感染枯叶病后会越过前期和中期症状,直接表现出病害的后期症状。枯叶病的发生和品种有关,在环境温度在20~25℃、湿度为90%时易爆发,在环境温度持续几天保持在15~25℃、湿度不足60%的情况下,枯叶病会明显受到抑制。如环境温度在20%左右,并持续雨淋的情况下,就为枯叶病提供了有利的爆发机会。极易出现大面积感染。通过研究发现,玉米生长期间在缺乏氮肥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容易感染枯叶病,此外,同一地块数年连作时,也会明显提高感染该病害的概率。

防治措施有:防治枯叶病最主要一点就是选择种植具有抗性的优质品种,同时对种植地实施精细化管理。发现玉米感染枯叶病后,要立即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处理,避免病菌扩散蔓延。选择抗病玉米品种时,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采用农业防治时应选择适当提前播种,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辅以磷钾肥,同时搞好田间培土除草工作,及时摘除苗下部的2~3片叶,保持苗根部通风良好,降低湿度,促进玉米苗快速成长,提高植株免疫力。玉米收获后,应集中处理秸秆,将田地及时整理干净。使用药剂防治时,应在植株染病初期立即使用瘟散乳油或多菌灵等进行控制,可选用500倍液的多菌灵,或600倍液的甲基硫菌灵,800倍液的菌灵乳油或百菌清,800~1 000倍液的瘟散乳油,结合玉米病害情况进行喷洒,间隔10 d再次进行喷洒,通常情况下连喷3次可有效防治玉米枯叶病。

1.6 斑点病

玉米斑点病也叫玉米小斑病,该病常与玉米枯叶病同时出现,能够对玉米生长带来双重伤害,该病害不仅对玉米的叶片、苞叶及叶鞘产生危害,还会对玉米的根茎带来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玉米杆断裂或果实腐烂发霉,斑点病与大斑病相比发病时间稍早,发病时,先是在玉米叶片上出现棕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步扩大,其边缘部位逐渐变为棕红色,病斑上分布有2~3层纹路,染病后期,病斑中心又逐渐变成暗棕色,在潮湿的情况下,斑点处一般会生出黑色霉点。玉米斑点病主要对叶片产生危害,叶片受损后,由于叶绿体受到破坏,导致叶片的光合作用出现下降,对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玉米产量。通过研究发现,玉米感染斑点病后轻度减产一般在15%~20%,严重减产时可超过50%,甚至造成绝收。斑点病是通过孢子传播,造成其他植株感染,大风暴雨极端天气非常有利于孢子进行传播,环境温度在26~29℃时发病率最高。环境温度在23~25℃时,有利于孢子进行传播和繁殖。通过研究发现,在玉米生长期间,在雨水充足且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容易爆发斑点病。此外,斑点病的发病程度与气候、品种、种植条件、菌源量有关,如种植的玉米品种抗性较差、温度高、生长期间露日多、种植区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均是玉米斑点病爆发的诱因。

防治措施有;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杂交抗病品种。搞好农田清洁工作,深翻土地,减少菌源体,在玉米生长期间摘除病叶、老叶,降低田间湿度和温度,合理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的抵抗力。发现玉米感染斑点病后及时使用800倍液的苯菌乳油或百菌清进行喷洒,也可喷洒600倍液的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每周喷洒1次,连喷3次既能有效控制,并杀死致病孢子。

2 常见玉米虫害及防治措施

2.1 红蜘蛛

红蜘蛛通常发生于抽穗后的玉米,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玉米的健康生长,当玉米生长至6叶时能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害。红蜘蛛主要从叶片中获取养分,导致叶片表面聚集有大量细小的颜色为黄白色的斑点,随着病情发展叶片逐渐褪绿变黄乃至干枯死亡,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直接影响。

防治玉米红蜘蛛的措施主要有:首先,及时消灭越冬成虫,在早春和秋后时节进行灌水,能够大量消灭越冬红蜘蛛。其次,需科学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措施。防治时可将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后制成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洒,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在农田中合理投放天敌,如食螨瓢虫、草蛉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2 玉米螟

玉米螟也称钻心虫,是一种全球性多食性的玉米害虫,能够危害到玉米的所有部位,其幼虫能够蛀穿心叶,导致玉米叶片展开后表面出现数排整齐的小孔,待抽出雄穗后,幼虫即钻入至雄花内并造成危害,导致雄花基部被折断,雌穗长出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的苞叶,最后蛀入穗轴食害幼嫩的籽粒。对玉米的健康生长带来严重的伤害。

防治玉米螟时,可使用2 000~2 500倍液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物,能有效防治玉米螟,种植户还应及时清理干净田间的玉米秸秆及根茬,消灭虫源,降低产生虫卵的概率。

2.3 玉米黏虫

玉米黏虫也是玉米生长中常见的一种虫害,一旦发生会严重危害到玉米的健康生长,是一种高发性、迁移性、多食性害虫。它是以成群结队的方式为害农作物,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能够造成直接影响。发生黏虫害的主要原因在于温度和湿度,当环境温度为10~25℃时就会给黏虫卵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温度超过30℃时不利于虫卵生长。此外,多雨、潮湿天气,也给虫卵孵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防治黏虫时,可在田间使用谷草把来诱杀成虫,在田中每隔一段距离合理穿插,5 d更换1次,使用过的草把要及时烧毁。种植户在开展田间管理时,可根据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成虫活动期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能够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和成虫排卵量。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使用糖醋液等,同样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采用化学防治时,可使用75~100 g的40%毒死蜱乳油兑水40 kg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玉米病虫害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作,科研单位对防治玉米病虫害工作要提高认识,不断研究出先进、合理的防治方法,降低玉米生产过程中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害,保障玉米种植实现优质高产,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斑点湿度田间
可可爱爱斑点湖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2-29 09:10:30
植物有话说(十七) 松果:开与合,看湿度
科学大众(2023年21期)2023-12-05 05:23:22
春日田间
科教新报(2023年13期)2023-08-15 10:18:52
可爱的小斑点
田间地头“惠”果农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11-28 05:07:50
斑点豹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20
工业锅炉饱和蒸汽湿度的运行控制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1:59:34
猪身上起红斑点怎么办?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