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川陕苏区

2023-03-06 09:01:31四川
党史纵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中央红军

○冉 富(四川)

1927年9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了宣传和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中国的苏维埃运动由此逐渐兴起。到1930 年春,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先后建立了9 块主要苏区,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直到1937年9月,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10 年的中国苏维埃运动方告结束。在这场中国苏维埃运动中,川陕苏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川陕苏区苏维埃运动的发展历程

苏维埃运动,就是通过宣传党的革命纲领,发动工农武装斗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以工农兵为代表的苏维埃政权。从红四方面军进入陕南开始到撤离,川陕苏区的苏维埃运动共持续了2 年4个月。

1932 年11 月28 日,红四方面军转战到达陕西周至县马召镇新口子,收到党中央11月27日电令:“红四方面军在豫鄂陕建立新的根据地。”“继续向西入陕与长期行动是不适当。”据此,红四方面军由向西转而向南,进入汉中。12月7日,部队到达秦岭南面的小河口,当晚召开部分高级干部会议,决定争取迅速在陕鄂一带建立新的根据地。会后,部队渡过汉水,来到城固县上元观,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相对安全稳定的休整期,于是开始在陕南地区开展苏维埃运动。

红军在上元观召开了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建立了私渡河、延水、骆家坎等十几个村的苏维埃政权(临时革命委员会),实施平分土地,430 户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田地。此外,红军还抽出10 多名干部并配备武器,帮助组建了陕南第一游击大队(下设4 个中队)和川陕边区游击队,为红二十九军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陕南的苏维埃运动成为川陕苏区苏维埃运动的前期试点。

12 月18 日,红军进入四川通江两河口,立即成立两河口乡苏维埃政府。12 月23 日占领泥溪场,随即建立赤北县苏维埃政府。12月25日攻占通江县城,29 日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前的最高政权机关),与红四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共同组建小分队,分片负责,建立党的县、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首先以通江县城为中心成立了赤北县、赤江县等5 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33年2月中旬,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正式宣告成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此后,川陕苏区苏维埃运动迅速发展,苏区达到鼎盛时期,成立了1 个省、2 个道、24 个县(包括1 个县级特别市)、160 多个区、990 多个乡、4300 多个村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在村以下设“十家代表”,作为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

1935年3月底,随着红四方面军根据中革军委“集中红军全力向西线进攻”的指示向西进发,各级苏维埃干部大多随军转移,各级苏维埃随即停止工作,省苏维埃政府随军西征,并在新开拓的嘉陵江流域与涪江流域之间建立新的苏维埃政权。

川陕苏区对苏维埃运动的影响

在1934 年1 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对刚建立一年的川陕苏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报告中说:“由于红四方面军的远征,在辽远的中国西北部,开展了广泛的群众革命斗争,把苏维埃的种子广播到革命形势比较落后的地区中去了……(川陕苏区)号召了整个四川的工农劳动群众与白军士兵倾向于苏维埃革命,在中国西北部建立了强有力的新的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亲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毛泽东的评价是十分客观的。此时的川陕苏区,其面积4.2 万平方公里,人口500 余万,正规红军8 万多。其面积少于中央苏区,人口则多于中央苏区,在规模上显然是第二大苏区。

此外,川陕苏区还得到共产国际的高度关注。共产国际远东局认为:“四川省的苏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中央苏区遇到了困难,四川(苏区)问题就提到了首要地位。”指出川陕苏区“可以在中国苏维埃化的事业中发挥极大的作用”。1933 年2 月13 日,共产国际远东局电示红四方面军:“你们的基地应在南江、通江和巴中地区一带,这几座城市应该作为你们的中心和立脚点。”由此可见,共产国际对川陕苏区在整个苏维埃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关注的。

川陕苏区对苏维埃运动的主要贡献

川陕苏区是中国苏维埃运动向西北发展的桥梁。从1927年到1934年,中国苏维埃运动在西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而红四方面军在转战中,宣传党的革命纲领,开展土地革命,打击反动统治,把苏维埃革命的种子传播到革命形势比较落后的区域,把苏维埃运动扩大到了辽远的川陕等省,推动了苏维埃运动由中国东南向西北发展。

川陕苏区是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重要支撑点。首先是策应了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红四方面军始终围绕中央红军的长征,采取战略行动,全力配合策应。1935 年1月20 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渡江作战计划》后,红四方面军在旺苍坝召开会议,决定收缩东线兵力,准备渡过嘉陵江。2 月中旬,将正在开展陕南战役的红军主力调回川北。3 月28 日至4 月21 日,全军强渡嘉陵江,控制嘉陵江与涪江流域纵横100 余公里的广大地区。5 月初,为执行中央在川西北创建苏区的战略计划,继续北进,占领天全、芦山、宝兴,翻过雪山,进入小金。到6 月12 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随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到达小金县懋功,两大主力红军终于胜利会师。红二、红六军团于1935 年11 月19 日从湖南桑植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红四方面军集中全力向川西进攻,打击四川军阀刘湘、邓锡侯等部,并有力地牵制了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地方军阀,以及胡宗南等中央军,减轻了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的军事压力。

川陕苏区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及时的军事情报。红四方面军电台除侦控了各路川军,尤其是川南“剿总”潘文华所属各部的电台外,还密切监控蒋介石派驻重庆行营主任贺国光的电台,跟踪湘、滇、黔军阀和中央红军周边的部分国民党中央军的动向,破译了他们的密码,较好地掌握各路国民党军部队的动向,并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综合后每天将情况通报红一方面军,有效地弥补了军委二局因行军打仗而无法顾及的情报空白。

川陕苏区为红军长征支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中央红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向中央红军支援了兵力并提供了大量物资。1935 年8月3 日的《红星》报报道,红四方面军将在川陕苏区艰难筹集的数十万斤粮食送给中央红军,还赠送了6000多件衣服。另外抽调部队3800 多人补充到红一军团。红四方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会师后,战士们将每人事先准备好的两双草鞋、一双手套赠送给红二、红六军团的战友们,还召开了联欢大会。此后,红四方面军还遵照中央指令调出第三十二军,与红二、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毛泽东曾两次肯定川陕苏区的军事斗争战略战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毛泽东对傅钟讲:你们四川搞的是“收紧阵地”,我们江西搞的是“诱敌深入”。你们有红军须知,我们有八项注意,我们都是一致的。1936年,毛泽东在撰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时,再次肯定了徐向前等在川陕苏区运用的“收紧阵地”的战略方针,文中写道:“退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在强敌面前,若不退让一步,则必危及军力的保存。”川陕苏区是红四方面军发展的顶峰。当时,部队发展到8 万多人,历经数次反围攻的实战,毙、伤、俘敌14 万多,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确定的共和国36 位军事家中,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曾中生等4 位在川陕苏区战斗过;有311 位开国将帅在川陕苏区战斗过;四川全省99 名开国将军中有75 位在川陕苏区成长。据统计,全军共有开国女将校54人,其中23人在川陕苏区战斗过,仅来自通江就有7 人,是女校官最多的县。他们的奋斗精神,感召、指引着广大军民,开创了西北地区苏维埃运动的新高潮。川陕苏区武装斗争还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作为川陕苏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制定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16 字军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金秋(2023年16期)2023-11-25 07:38:10
背着司令员追赶红六军团西征的部长刘俊秀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58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红广角(2021年4期)2021-10-11 02:39:17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文史春秋(2019年7期)2019-09-10 08:36:32
红六军团的正义枪声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文史春秋(2017年11期)2018-01-23 05:21:49
中央红军最早实行供给制
军事历史(1992年3期)1992-08-21 0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