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燕
Q:儿子自从上初中就像变了一个人,脾气越来越大,说什么也不听。现在叛逆行为变本加厉,完全不想学习,逃避与我们交流。我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缓和亲子关系呢?
A:这位家长您好,您的问题比较普遍,很多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都会面临这种问题。下面是我对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一些看法,与您分享。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两个比较明显的叛逆期,一个是在2 岁左右,另一个是在青春期。这两个叛逆期是伴随着儿童发展的一个关键特征出现的,那就是自我意识的飞跃。青春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期,儿童的身体结构、思维方式等都发生着重大变化,对于自主性、控制欲有着强烈的执念,对于平等、尊重有着执着的要求。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对一些事情没有掌控权、自主权时,就会有挫败感、失控感,这种体验非常难过,通常会通过叛逆、发脾气等方式进行反抗。当孩子体会到平等和被尊重的感觉,人格也会逐渐健全,面对很多事情更有主见。所以,这种叛逆是要被呵护的。
父母们可以反躬自省一下,为何我们对孩子的叛逆无法忍受。叛逆这个词的创造者是父母,叛逆的对象也是父母本人,意思就是孩子反对了父母的意思,违背了父母的意愿,这对于父母的权威是一个挑衅,同时也让父母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感。
其实,父母无法忍受的是权威被挑衅的羞耻感和无法掌控孩子的失控感。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和附属,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有着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兴趣、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是生养他的人,就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的所有要求和规定。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父母需要从内心接纳这个事实,虽然你生养了孩子,但孩子本身并不是你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人生要体验,不是遵循父母划定的轨迹行走。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要求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听从父母的意见,一方面希望孩子要有主见;一方面希望孩子凡事都能和父母说,一方面又希望孩子遇到问题独立解决,不要总依赖父母。往往孩子做到了前一种,父母会用后一种来要求;做到了后一种,父母就会用前一种标准来指责孩子。孩子面对这样的矛盾要求,其实是非常无奈的。
父母留心就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得懂事,以前的一些“错误”都不会再犯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小时候有些“错误”再次出现,而当父母用以前的方式进行纠正时,孩子不买账了,导致亲子矛盾激化。这是为什么呢?
小夏是一名初中生,一年前找我进行心理咨询。小夏五六岁时,父母感情破裂,母亲离开,他跟着爷爷奶奶和父亲一起生活。父母的离异看似对他没什么影响,也没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当小夏进入青春期后,他对朋友表现出极度的依赖、渴求,人际关系中地位很卑微,但是他仍旧乐此不疲,朋友们的任何要求他都迁就。
其实,这就是成长的一个特质。“无童年,不创伤”,青春期叛逆实则是为了疗愈创伤的。孩子小时候的一些创伤经历会在青春期再次出现,他希望通过重复曾经的创伤经历,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从而进行疗愈。疗愈一旦发生了,他会体验到无比的幸福与满足。
如果父母还在用孩子小时候的处理方式,那么就会让孩子再次重复创伤经历,这个创伤会加深,未来的人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我经常在心理咨询中接触到“强迫性重复”的来访者,很多都是创伤型的。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父母一定要把握住,尊重、呵护、理解、倾听孩子。这是人生给我们的一粒“后悔药”,错过就没有了。
当父母做到了以上几点,叛逆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