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

2023-03-05 04:31陈惠静林家铸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中职模块

陈惠静 林家铸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1 研究意义

2022年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教育部举行的“2022教育新春”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需要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要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更是产业发展对人才层次高移的现实需要[1]”。

2022年5月1日开始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系列变化,新形势下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和技能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提高,对应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为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客观上要求有更畅通的衔接模式满足大量中职学生学历提升和向上发展的需求[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提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也对中高职贯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应提高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质量,响应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十分重要。

2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0年广东省启动了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的中高职衔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开展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试点专业之一,从2013年开始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与汕尾市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等多所学校联合申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二分段对口招生专业试点,首届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学生于2016年进入高职就读,已向社会输送了五届毕业生。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总体上按照预先设计的轨道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

2.1 生源流失情况严重

中高职衔接试点招生模式是中职生学历提升的有效渠道,相关部门认为其必然会大受欢迎,并能提升中职和高职生源数量和质量。但是实际招生过程中,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2019年学生报到率只有69%。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生源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种新的招生模式刚开始时并未在全社会推广普及,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大众对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了解不够。

第二,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社会大众对三二分段招生模式有所了解,招生开始火爆。每一所对口中职学校三二分段招生指标都是有限的。但有些中职生即使没有升学意愿也扎堆报名三二分段班级,占用了招生指标,致使后面来报名的学生即使有升学意愿,也没有办法进入三二分段升学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中职招生生源稳定,但是因为部分学生没有升学意愿,所以参加三二分段转段考试的学生人数受到影响,高职生源仍然不理想。

第三,三二分段转段考核一般安排在中职第四学期期末,被录取的学生还要继续完成中职学业任务。部分被录取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如中职阶段一般是不收取学费的,但是高职阶段收取学费,这时部分学生有比较固定的岗位,或者比较满意的收入,就会想着继续工作,放弃提升学历,导致高职生源流失。

2.2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贴合度存在差异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两个学校独立分段式培养,而是贯通培养,只有实现真正有效的贯通培养,才能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实现中高职职业能力的衔接培养。中高职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明确的,中职负责文化素质和基本专业技能培养,高职负责高级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统一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衔接,保障了课程体系设置合理,避免了课程重复或者断层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衔接,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不同学校在采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时,由于办学特色不同,一体化匹配度差异较大。以本专业为例,每年对口合作的中职学校至少有三所,都是中职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致的,但是各个学校专业建设条件有差异,师资不足、校内外实训室建设不完善等条件限制会使得各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执行时贴合度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具体的课内教学实施时,受师资条件、实践教学条件等的影响,差异性会更加明显。

在试点改革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课程的有效贯通,因为课程才是专业内涵发挥作用的载体。因而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内涵上最主要的保障对象就是课程。只有课程有效贯通,才能实现高匹配度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

3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中职-企业-高职”多方联动的质量保障体系

3.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中高职有效贯通质量保障理念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学生作为质量最重要的利益相关体,承载着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质量的诉求[3]。因此,要坚持学生的质量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合法利益,专业与课程、资源条件、运行管理、质量评价等都围绕学生开展,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并不是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职业教育简单持续或叠加,而是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贯通基础上的协同性发展,打通不同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通道[4]。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形式是层次衔接,核心是能力衔接,主要体现在职业能力的衔接上。中高职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的理想模型需要通过构建职业能力标准来实现。因此,有必要对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不同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与职业能力核心要素、职业能力与资格标准的衔接原则和方法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设计的目的就是实现中高职层次教育的有效贯通,使得受教育者不仅仅提升学历,更重要的是实现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5]。因此,有效贯通是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贯通不仅仅是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衔接,而且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贯通,即从中职招生开始,到高职毕业全过程,突破学籍限制,从管理层面、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顶岗实习等全过程全员参与。

3.2 “中职-企业-高职”多方联动,实现管理层面的有效贯通

遵循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设计,“中职-企业-高职”多方联动,突破学籍限制,协同育人,从试点申报开始落实有效贯通理念,建设专门的专业贯通工作小组,共享人才培养信息数据及教学资源,及时协调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与企业的互动,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真正参与课程开发建设,实现管理层面的全过程有效贯通。

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为解决生源流失严重问题,高职提前衔接中职招生宣传、顶岗实习等,中高职院校和企业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宣传工作,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社会辨识度和影响力,让报名的中职生能够清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校期间引导学生做好中高职期间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明确就业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转段考试的报名率和升学意愿,保障生源数量和质量。图1是2019—2022年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二分段高职报到率,数据显示其稳步上升。

图1 2019—2022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报到率

3.3 基于岗位能力迁移,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文件的指导下,深入分析汕尾地区电子企业人才需求,以及调研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需求,图2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面向岗位群。通过对面向岗位群的分析,中职学校、高职学校与企业形成共识,对区域内中高职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层次予以明确定位。

图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面向岗位群

根据对应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梳理形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清单,重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模块。其中基于中高职对应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三个中模块构建成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架构。制定更为细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梳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清单;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需求及技能迁移规律,确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明确衔接课程的高职课程目标和中职课程目标。

以中高职衔接“PCB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中职阶段对应电子CAD绘图员职业资格标准中级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简单原理图的绘制,并能够完成简单的PCB绘制;而高职阶段对应电子CAD绘图员职业资格标准高级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原理图绘制,完成单层、双层板PCB绘制,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工艺、电气特性、产品结构等因素。

为了提升学生的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充分讨论后,对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培养除了要开设专业技能方向拓展课程,还增设了“沟通与协调”“形象与礼仪”“管理学案例分析”等课程。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具备综合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也就是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全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课程选择的根本标准。

同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基于“1+X”证书制度,在中高职衔接转段考核方案中,对建议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明确分类,为专业课程开展“岗课赛证”教学改革奠定基础,也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3.4 基于小模块动态重构课程,实现课程有效贯通

根据重构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重新梳理专业课程标准。为了保障课程真实有效贯通,必须提高课程教学的可执行性。因此根据课程目标,各个学校可结合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与企业共同设计小模块,明确小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分析各个学校的小模块,整合一样或相似的小模块;围绕课程目标,筛选小模块,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将小模块进行排序衔接,构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将各个学校的个性模块进行排序整合,形成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多个小模块通过有序衔接,纵贯中高职学期,形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重构为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小模块动态构建课程,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都是明确的,各个学校能够充分发挥办学特色,结合企业发展需求进行模块开发设计,标准化执行课程教学,也有利于“中职、企业、高职”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促进师资队伍发展,保障课程有效贯通。同时,能够根据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适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持续改进,实现课程与企业岗位发展需求有效对接,以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保障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

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和能力清单中的“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和检测”为例,在设计小模块的时候,首先研究国家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对这项能力的具体描述;其次,根据对企业、中高职院校、往届毕业生的调研情况,结合汕尾电子企业的岗位真实诉求,讨论对口中高职专业,明确这个小模块的教学目标。即中职具备简单电子产品装配的基础知识,掌握企业电子产品装配的工艺流程,能装配、调试和检验简单的电子产品。高职的教学目标为在中职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根据岗位要求操作专业设备进行电子产品安装、调试、检测。通过模块教学目标明确了中高职能力培养的衔接与贯通。在讨论模块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讨论了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各个学校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情况等,选择合适的电子产品为载体,确保各个学校的模块教学能够有效实施。其次根据企业实际电子产品生产流程,设计本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则由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统一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职业教育必然会有更多的新要求。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工作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过程中必然有各种现实问题出现,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中高职有效贯通的质量保障理念,“中职-企业-高职”多方联动、协同育人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中职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