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仪 俞梦磊 王艳秋
嘉兴市第一医院 浙江嘉兴 314000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强烈的大环境下,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学科建设、培育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医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也将学科建设中科研项目经费与成果转化作为衡量医院可持续发展和评价医院科研能力的指标[2]。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作为各地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坚力量,代表着当地的医疗水平,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圈层[3]。但是地市级医院与省级三甲医院仍存在较大差距,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动力,持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然而地市级医院面临着政府投入不足、人才稀缺、科研意识薄弱、平台建设欠缺等困难[3-4]。本研究对浙北地区一家地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医护人员开展了科研现状调查,旨在分析医院科研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医护人员科研发展的瓶颈,并提出相应地对策,为地市级医院科研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本研究以浙北地区某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的1 11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约占全体医护人员的62%。本研究共回收问卷1 196份,有效回收1 118份,回收率93.47%。
通过文献检索以及专家咨询的方法,了解地市级医院科研现状以及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研究结果,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院医护人员科研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全院医护人员总体数量,按照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各科室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给各科室,由各科室组织人员进行填写。问卷内容共有30题,包括四个部分:①研究人员基本情况:年龄、学历、岗位、职称、工龄等;②开展科研活动的意愿及影响因素;③科研活动开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④对医院科研工作的建议。
问卷发放阶段:所有问卷发放前,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对各科室进行讲解,包括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所有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法鼓励研究对象认真、诚实、独立地完成,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问卷收集阶段:通过预调查显示答完本问卷需要1~3 min,所有答题时间低于1 min的问卷将被视为无效问卷,保证问卷的质量优良。
采用SPSS 26.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n(%)进行描述。科研意愿及科研计划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 118名,年龄范围在20~60岁,平均(34.23±7.46)岁。其中大多数人员设有职务,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90.4%,超半数调查对象工作年限超过8年,高级职称人员共206人,占比18.4%;56.3%的调查对象没有申报过科研项目或者撰写论文,科研基础为零。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愿意开展科研工作的医护人员占71.6%,但是多数进行科学研究是自身职称晋升以及职务发展的要求,并且七成以上人员在科研工作花费时间不到总工作时间的10%,大多数人员认为科研工作比较重要,但是半数以上人员没有申报课题、论文写作以及专利申请的计划。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科研态度与意愿调查
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医院以及科室负责人对科研比较重视,医院经费投入能基本满足科研工作开展的需求。575人认为个人能力限制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占比51.4%,421人认为临床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开展科学研究,占比37.7%,只有3.6%人对科研完全不感兴趣。大多数人认为缺乏科研想法、科研知识与技巧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指导是开展科研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而阻碍医院科研发展主要原因是大家科研意识淡薄,缺乏科研带头人,除此之外医院基础设施以及科研投入也是影响医院科研工作的因素。见表3。
表3 科研工作开展制约因素调查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调查了医院基础设施是否能满足科研工作需求以及医护人员对科研管理部门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82.8%调查对象认为医院提供的文献检索平台能够满足科研需求,72.4%人员对医院的科研制度流程是了解的,97.6%人员对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基本满意,但是近一半人员对科研培训的要求比较迫切。
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其科研意愿和开展科研计划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高级职称较初中级职称、有科研基础的人员较无基础的相比科研意愿更低,有职务的人员更愿意开展科研活动。医务人员有无开展活动的计划与学历、职称、职务以及科研基础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学历越高以及拥有职务的人员有开展科研活动的计划;但是高级职称以及拥有科研基础的人员科研计划的意愿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科研意愿及科研计划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调查显示,大多数医务人员有开展科研工作的意愿与计划,他们认可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从事科学研究的意愿比较强,态度积极,同时医院重视、领导支持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这种现况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2]传达的重视科研发展精神一致。近些年医院对学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投入也逐年提升,但是科研产出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与省级三甲医院差距较大[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越高、初中级职称、有职务以及没有科研基础的人员更愿意开展科学研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相较于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科研能力更强,科研经验更丰富,更愿意从事科研活动。没有科研基础的医务人员经验欠缺,但在医院环境影响及领导支持下,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积极,意愿较强。大多数人员花费在科研上的时间较少,从事科研工作的原因主要是职称晋升需要及医院的压力。由此说明,医务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内驱动力是职称、职务等外部压力。相较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以及没有职务的人员没有职称晋升以及医院的压力,所以科研意愿更低。医院考核机制并未严格将科研产出与个人奖惩挂钩,导致部分人员任务式完成科研工作,职称晋升完毕则丧失了科研动力,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医务人员的个人能力是限制其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原因[5]。56.3%调查对象从未从事科学研究,超半数人认为自身缺乏相关知识与技巧去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科研基础不扎实以及缺乏科研思维是科研能力限制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医务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情绪积极高涨,却因缺乏想法与经验无从下手,迟迟无法迈出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医务人员对科研工作的涉及仍流于表面,自主意愿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
人才缺乏是另一重要制约因素[6-7]。本研究医务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科研经验不足,科研训练较少,相较于省级医院而言,硕博人员比例较低[8-9],整体科研水平较低。此外,医务人员以临床工作为主导,在科研上花费时间较少,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对科研方向的素材不敏感,存在选题以及论文、标书书写的障碍[10],最终导致申报课题难度大,科研质量限制的局面。65.38%医务人员科研意识淡薄,55.55%人员认为医院缺乏科研带头人。医院的学术氛围较差,而高素质科研人才是医院科研发展的领头羊[11],优秀的人才梯队可以促进医院科研发展良性循环,但是受经济文化等影响,地市级医院吸引优秀人才难度远大于省级以上医院[3]。
医院科研客观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医院基础实验设施待完善,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生物样本库、临床数据中心等科研平台;此外学科建设优势不突出,大多数学科无法做到围绕学科特色形成长期稳定的发展[12];医院科研知识培训较为分散,尚未建立系统的科研能力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医务人员提高科研技巧的需求;医院学术氛围差,科研文化精神建设较差,大多数人开展相关课题主要是以升职加薪为导向,无法平衡好临床与科研工作的关系[13-14]。
医院应当找准学科发展战略与定位,紧紧围绕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设计,制定发展目标和学科战略,结合医院自身特色,聚焦学科方向,建立全科合作但又各有方向的亚学科特色优势。同时医院还需营造浓厚学术氛围,转变医务人员“为晋升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的”思维,协助克服科研工作开展的畏难情绪;建立一套标准的科研培训体系,满足不同科研水平人员要求[15],帮助零基础医务人员迈出“第一步”。
科研管理部门应健全科研组织架构,制定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且具有导向性的管理规定,建立定期、有效、客观公平的学科评估体系,将评估结果与重点学科遴选、学科带头人聘任、临床资源配置等挂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定向培养院内人才,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发展优势学科,提升医院科研资源平台,多因素协调发展,找准科技创新支撑点、突破点、发力点,推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16-17]。
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发现地市级综合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科研意愿总体较高,但是存在科研能力较弱、科研产出较低的问题,个人意愿以及医院科研平台是限制医院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医院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通过抓住与更高平台的合作契机,弥补人才短板[18],改善科研环境,提高基础措施,提升医务人员科研意愿,从而达到提升医院科研工作质量的目的[8],这将为各地市级综合医院科研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