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利娟
(中共延津县委党校,河南 新乡 453200)
在我国经济得到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更加重视精神文明需求的满足,在这一社会大环境下,旅游业也成为了我国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旅游这一娱乐活动来进行精神上的放松、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与民风民俗、拓展自身的眼界、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尤其对于部分一线城市中的年轻人来说,其有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在工作中花费的时间较多,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非常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能够让乡村旅游的优势得到凸显,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拉近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
根据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现有发展情况来看,农村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渠道较少,这也造成了城乡发展的差距,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做到加速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经济收益,拉近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距离。以往,农村人民群众的经济收益来源主要为农业产业以及外出务工,但是,在发展了乡村旅游产业以后,不仅旅游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还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通过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方式创收,让更多的农村人民群众能够实现就地就业,改变农村单一化的产业结构[1]。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宣传的一大亮点,为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者需要不断地优化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对自然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农村群众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的特性,并且大部分的农村都没有建设完善的通信设施,这也让环境保护在农村地区未得到良好的落实。在发展了乡村旅游产业以后,开发者会对环境保护进行良好的宣传,对农民群众的行为进行约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作出了充分的保障。
不同地域的农村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与民俗,游客在进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仅会欣赏优美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地方文化与民俗进行了解,拓展自身的认知范围,了解到更多不同的文化内容。在实际接触与了解的过程中就进行了有效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提高了游客的文化素养。并且,在乡村旅游得到良好宣传的情况下,未前往该农村地区旅游的群众也会对乡村文化、地方民俗进行了解,让更多的群众关注到地方文化内容,提高文化的传播效果。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他乡村旅游产品都已小家小户为单位进行加工和宣传,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形式,受到人员和资金的限制,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较为单一,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大部分的乡村旅游产品都以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异性为宣传点,在所有乡村旅游产品宣传点相同的情况下,乡村旅游无法突出自身特色,群众在了解乡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也无法对实际的观览行为和内容进行了解,很难激发群众的旅游欲望。除此之外,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都以农家饭、垂钓、植物采摘等活动为主,缺少文化定位,旅游与地方特性和民俗民风的联系程度较低,缺少地域特色,无法刺激群众进行决策,这也导致乡村旅游在旅游行业中缺乏竞争优势[2]。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开发人才,还需要有旅游区的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在缺少人才支持的情况下,乡村旅游很难进行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即使有个别优质人才期也会为了追求个人价值与更高的经济收益前往城市中工作,导致农村地区中出现人才匮乏的现象,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由村干部及农村人民群众来担任乡村旅游的开发人员和服务人员,这些人都缺少专业化的培训和系统化的教育,很难做到统筹规划乡村旅游产业。除此之外,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有大量的服务人员,由村民担任服务人员对游客进行服务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农村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较低,难以对游客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解答,并且在未接受培训的情况下,也存在着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差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乡村旅游游客的体验感,不利于乡村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忽视了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度重视眼下的经济效益。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乡村旅游产业倘若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够带来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甚至能够改善农村地区原有的经济状况,但是由于农村群众缺少规模化统筹管理能力,在进行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很难考虑到长远的发展需求,更加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限制。部分乡村旅游为了打造宣传亮点会采用人工打造的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盲目的开采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都会影响到农村地区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甚至形成旅游资源枯竭的状况。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无法对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垃圾进行合理处理,垃圾的堆放也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环境的污染会让乡村旅游失去绿色、清新的特点,降低乡村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3]。
我国地土辽阔,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和风景特点,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农村地区的优势来突出乡村旅游的特色,运用特色来吸引大众的关注,提高乡村旅游的宣传效果。首先,从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存在差异的角度上来看,农村地区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淳朴的农村群众、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氛围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这些都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的亮点,让大众了解到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性,提高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其次,从地域差异的角度上来看,不同地域的农村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地势地貌、自然气候、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的特色。近几年,乡村旅游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这种自由、轻松的生活状态,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也不断加剧,所有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都以乡村和城市的差异性作为宣传点,在同类型产品较多的情况下,产品的竞争力自然会降低。因此,为了让乡村旅游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从文化、气候、自然环境入手,找到各地农村地区独有的旅游特色,用特定的亮点来激发大众的旅游欲望[84]。
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年国家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发展理念,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为其规划可持续发展道路,让其能够持续性的为农村人民群众创造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建设乡村旅游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其一,降低旅游开发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有部分农村地区为了提高自身的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会在原有的自然环境上进行人为加工,创设出乡村旅游的宣传点,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经济效益提高的效果,但是破坏了农村地区原有的自然资源,甚至会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情况。因此,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保护自然作为基础,在现有的自然条件与环境下进行旅游产业的规划[5]。
其二,对旅游垃圾进行合理处理。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无法避免旅游垃圾增多的问题,由于垃圾的处理成本较高,有部分农村为了降低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本会忽视垃圾处理的问题,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对发展旅游产业的农村进行科学管理,严格要求依照国家规定处理垃圾,避免垃圾在自然环境中追击或是随意抛弃的情况,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除此之外,乡镇政府还需要对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宣传,增强农村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后备保障,帮助部分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农村搭建垃圾处理渠道,提高环境保护效果。
(1)扩大融资渠道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完全依靠政府补助,很难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体系,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协助农村地区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大集团、大企业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和完善,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够,让乡村旅游发展出第二、第三产业,完善乡村旅游的经济结构题,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和大众在乡村旅游中的体验感[6]。
(2)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
部分农村地区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也成为了乡村旅游难以得到良好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对农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地区通信、交通、供电、安全等问题,让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最为基础的保障。
(3)帮助农村地区进行乡村旅游发展方向的规划
政府需要就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积极地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找到乡村旅游的特色与亮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方向和规模。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中,缺少政府介入的乡村旅游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对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规划,也无法做到大面积的市场调研,只能保障眼前的经济效益。政府的介入能够加大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引进进行合理筛选,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效率[7]。
(4)加强乡村的环境保护力度
由于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的特性,在进行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盲目的开发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作为乡村旅游开发规划人员,需要在开发旅游行业的过程中大力保护乡村环境,只有保障乡村环境的良好,才能够实现乡村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力度的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对地方环境基础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找到生态环境中能够进行宣传推广的“卖点”,对乡村原始的环境进行大力度的保护。
建设乡村旅游品牌能够加大乡村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拓展能力与大众熟知度。在建设乡村旅游品牌过程中,开发者和经营者需要对农村地区的优势与特点进行深入钻研,找到准确的品牌定位,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品牌内涵、品牌服务入手,提高大众对品牌的好感度,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的口碑。
首先,在明确乡村旅游品牌定位的前提下,开发人员需要最周边产品也进行品牌化的生产,保障品牌的基础质量,实现品牌集约化、产品系列化、景区整合化。在品牌得到良好宣传与大众认可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还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规模旅游产业体系。比如: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可以以品牌定位为核心,将娱乐、购物、观光等作为品牌的卖点进行打造与宣传,提高游客在农村地区的停留时间,用多样化的产业形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其次,对于品牌的打造来说,规模化产业的建设固然重要,文化内涵的注入也同样重要。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者需要对地区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找到旅游产品市场与地方文化的契合点,为乡村旅游品牌注入文化内涵,给予游客精神满足感。并且在品牌有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有了准确的方向,能够对民风、民俗和乡土文化进行良好的宣传,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艺术格调与文化品位[8]。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社会需求变动的必然结果,农村本就具有较大的地理优势,其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村风情,能够让城市中的居民感受到不同的生活状态,并且对于农村的人民群众来说,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让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