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达
(浙江省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浙江 杭州 31014)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美术课程的价值进行了肯定,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价值体现在五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使学生对生活、自然充满热爱并且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助力学生理解视觉语言并运用,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主动去发展文化;由于美术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具体环境与实际事物,所以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思维水平的提升;美术表现活动的自由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以及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环境与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美术是一门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既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又能发展与保护其个性。此外,美术课程包含体力与脑力、理性与情感等因素,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充分发挥美术课程育人价值,必须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就当前小学美术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新课标的研究不够深入、彻底,所以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就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对于美术课程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兴趣是最强劲的学习动力,教师要让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与情意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兴趣,并将这些转化为学生持久性的情感态度。此外,要将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美术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生活中起到的美化作用,使其充分领略美术的价值。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潜质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精神,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差异,所以内容上要凸显出层次性,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与美术素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所以学习美术并不单纯是技能技巧训练,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美术这门学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基于文化情境认识到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表现的多样性等,并培养他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宽容以及对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之情。
当前这个社会需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与主体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个性,通过多种方法发展他们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流畅性等。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出多级性、多维性,适应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美术水平与能力,鼓励他们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升学习美术的兴趣与能力。
虽然美术课程教学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些教师在课上仍然沿袭传统的“讲解—接受”教学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位置。以美术鉴赏教学为例,教师通常给学生展示一幅画,然后将自己对作品的赏析结果告知学生,即直接告诉他们这幅美术作品有哪些精妙之处,有哪些不足,如色彩搭配、构图、线条等各方面,学生被动地接受投喂。在这样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虽然对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从本质上来说全是美术教师的,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并未得到培养,甚至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成了凡事依赖教师的心理,而且这也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就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实施情况来看,教学内容过分注重课本知识,部分教师甚至“照本宣科”,即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很少进行额外的拓展延伸。实际上,教材的作用是参考,作为教学指导者,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与丰富,即“二次加工”,真正为学生服务,但很多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与经验,使得教学内容比较狭隘。
作为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具有激励、诊断、引导等功能,若是充分利用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弥补不足,解决问题。然而,就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实施情况来看,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功能丧失。第一,评价主体单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作为唯一的主体实施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等,这些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垄断性,不利于评价功能的发挥。第二,评价标准单一。很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终结性评价,即只评价结果而忽视了过程,通常只看学生的绘画结果、鉴赏结果,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方法、思维、品质等过程的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难以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呈现出来,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必须保证他们的学习行为在课上真正发生,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学生知识与技能。换言之,教育是有生机的、有活力的,一切的根源是服务好学生。因此,教师需要秉持着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去创新教学方法,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尤其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让学生轻松、高质量地学习成为教师的工作追求,这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实现。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由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它的优势在于:第一,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第二,学生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各抒己见,各显神通,这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形成。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合作意识等。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建构,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本节课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与探究能力。尤其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思考角度的不同,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鉴赏,给出不一样的鉴赏感悟,这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与鉴赏能力。以《指墨画》一课为例,笔者在课上展示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幅指墨画作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探究,了解并欣赏指墨画的特点以及表现力,站在自己的角度感受与体验指墨画的艺术之美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各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从线条层面去鉴赏,有的学生从构图层面去鉴赏,有的学生从色彩搭配层面去鉴赏,各抒己见,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2.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宜美术教学的情境有故事情境、直观情境、表演情境等。以直观情境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图片、动画片等形式去创设,小学生年龄小,具有形象思维,所以形象生动的事物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动画片去创设直观情境,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片中一个个有趣、生动的童话形象帮助学生打开想象之门。以《动漫宝宝》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然后从这些动画片中选择一些卡通人物作为教学素材创设直观情境,打造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美术课堂。在这样的美术课上,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能最大化挖掘学生的潜能。再以故事情境为例,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创设故事情境,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例如,在绘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选美大赛,小猴子丫丫也想参加,但是它现在很苦恼,因为它没有一件好看的衣服。小朋友们,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帮助丫丫设计一套好看的衣服,让它能够顺利参加选美大赛好不好?”这样的故事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既可以锻炼他们的绘画技巧、创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美术是一门人文课程,所以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限制于教材,教师既要从美术主体去引导学生理解美术,还要挖掘其他资源使学生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通过美术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艺术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具有生机与活力。新课标中也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理解、发现美术,以此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标以及美术课程本质不断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
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颜色时,很多教师通过色卡带领学生去认识,这样的美术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学生看来晦涩难懂,而且不利于他们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际生活中认识颜色,以“绿色”为例,带领学生去校园里或学校附近的山边、水边去认识绿色,让他们观察老树叶、新树叶、刚刚发芽的小草、石头上的苔藓、地里的小葱等,通过这样的生活资源,学生发现绿色原来也有很多种,有翠绿、墨绿、葱绿等。更重要的是,这些生活资源具有生命力,也让学生看到了每一种颜色的生命力,这样他们在美术绘画或鉴赏中就能清晰地表达,使美术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也更加客观、具体、透彻。
又如,实际生活中有丰富的美术资源,这些资源往往被忽视,未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基于新课标理念进行美术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这些生活资源并利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美术美化生活的价值。例如,笔者在课后服务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要求他们主动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有的学生收集了空的矿泉水瓶子、光盘等,有的学生收集了破旧的衣服、鞋子等,有的学生收集了快递纸盒、空的洗衣液瓶子等。笔者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力对这些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小学生有灵活的思维,经过他们的思考与改造,这些废旧物品转变成一件件有着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的物品。诸如此类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美化作用,又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环保意识等,一举多得。
教学评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但是它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是很大的,新课标中也强调要重视教学评价并且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要想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落实两点:一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彰显学生主体性;二是扩大评价范围,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先就评价主体来说,除了教师自己实施评价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自评与互评,如绘画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审视美术作品,说一说它的精妙之处以及不足之处。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而互评则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样可以引导他们互相借鉴。基于多元化评价主体实施评价,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再就评价标准来说,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丰富内容,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如绘画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的构图、布局、色彩等内容评价以外还要针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进行评价,以此强化美术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新课标为新时代下教师的教育改革工作指出清晰的方向,让他们知道“为谁培育人”以及“培育什么样的人”,为教学有效性提供可靠的保障。新教育形势下,美术教师应仔细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深入研究美术课程的价值并按照要求去挖掘价值,再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尤其是教学方法、内容与评价,保障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从而推动高效美术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