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杰 王子奡 孙冉 姜昊 代艳美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高级层次,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1],医学高等院校不仅肩负培养医术精湛的医生的责任,也应强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思政素质的培养,医学影像学作为临床医学辅助学科,对医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在2019 年3 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国家教育、医疗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下,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3]。
不同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更趋于碎片化、个性化,相对于其它临床学科而言,医学影像学涉及知识面更广、实践性更强,医学影像学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各种临床和各影像亚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诊断问题的能力。医学影像学的学科特殊性以及医学科研的特点要求医学影像学专业研究生需具备更坚定的思想意识和更端正的思想价值观[4]。对于医学影像学研究生而言,其教学目标要求掌握较全面的疾病特点及图像特点等,该阶段将临床工作能力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5]。这些目标要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来实现,繁重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被忽视了。缺乏了相应的思政教育,往往使研究生刚刚步入临床工作岗位时,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难以应对工作的压力,更容易在心理上出现焦虑抑郁的不良状况。
医疗卫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本科教育过渡到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也是形成积极完整的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思政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拓展与延伸[6]。研究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个性越来越明显,如何处理好道德发展、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成为目前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是否能体会作为医务工作者对于社会的责任,是否能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否拥有影像科医生的职业操守,对于其思想体系尚有可塑空间,也决定了未来的发展空间。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仅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思想意识上,更应该积极向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为祖国医疗卫生行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思想政治意识的提高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也是目前教育工作者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改革,是当今医疗改革大背景下时代的主题,也与当今医疗高端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向相契合[7]。
思政教育的内涵强调在立足现有思政课程的基础上挖掘高校其他专业课程体系中所隐藏的思政教育资源与功能[8]。近年来,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不断开展,如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面向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学理与政治、知识与价值、建设与批判、理论与实践等重要范畴的统一,从而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清晰、系统、科学的课程观[9],对于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一改以往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宣传与讲授,在影像学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将价值观的引导渗透到临床实践、日常学习和科研道路中,挖掘病例中隐含的思政教育价值。理论知识学习中,如患者出现腹痛,可通过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及临床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其病因,对曾经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培养研究生缜密的逻辑思维,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检查作为多种疾病诊疗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临床医生与疾病沟通的桥梁,承载着责任与义务,培养着医学使命感[10]。日常学习和科研道路中的具体思路也可从思政内容及形式角度再细分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课题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影像学知识体系结合在一起。截至目前,我国已就新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这种新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研究生阶段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完全由思政专职教师负责,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为了达到教学要求学校设置的思想政治课程有限,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和导师承担思政教育的一部分责任,所谓课题思政就是将思政教育贯穿临床科研工作全过程,强调在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题、开题、科研过程中、研究总结中根据不同任务及研究内容及时进行思政教育,除了顺利完成科研任务还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3]。例如医学影像学研究生在选题环节,导师引导学生思考所选方向对于影像学的发展与进步是否有帮助和价值,培养其勇于探索、努力钻研、敢于担当、报效国家的精神。例如在临床影像诊断过程中,培养其运用辩证思维对图像和疾病进行分析,从而减少漏诊和误诊。这也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教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因素,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与成效。而现在的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育中,一名带教教师负责多名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同时又要负责临床诊疗工作。所谓思政课程就例如我校开展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等课程,而课程思政就是强调所有的影像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都应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形成协同效应。所以学校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招收思政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培训提升导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水平。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此外,培养学生干部成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力量,医科院校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研究生的人格与权力,给予足够的支持与保护,加强其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完善影像科医师的职业规划。在导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沟通[11],有助于影像医师职业责任感的树立。
展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强化和补充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更好的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将医学影像学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培养方案[12]。
对于学生来说,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可体现在思想的积极改变上,主要包括短期效果评价和长期效果评价,短期评价可包括作业反馈、课业成绩等,长期评价可包括问卷、访谈等形式[13]。对于导师来说,很多导师擅长学术研究从而忽视了研究生思想教育,因此应当加强导师对“立德树人”重要性的认识,将科研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统一联系起来,引导研究生向德才兼备的方向前进[14]。所以在对导师的科研水平进行评价的同时,提高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并且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核心考评体系。对研究生本人及导师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评价,成绩直接与其学分、奖学金评优等挂钩,将其科研成果与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后作为最终成绩。推出符合实际可操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计划,并且明确院系党委、辅导员、各教研室和导师的职责分配,相互配合,促进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使思政教育有保障、有成效。
医学影像学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其工作性质更加单调,学习的知识更加冗杂,因此学生在工作学习中更容易产生压力以及负面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团体应该更加重视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应该积极转变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医学研究生成长的的重要性。高校应该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将思政教育改革的理念植根于广大师生的心中,让大家明白思政教育改革的意义所在。结合专业特点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只有真正体会到思政教育的内涵,才会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实现最高的教学效率。
在了解了加强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之后,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及学习生活中采取积极的方法来落实思政教育常态化,将这一理念贯彻在医学影像研究生教学的始终。首先,应该将思想政治课程列入研究生日常学习课程的一部分,并且要着重进行学生思想上的考核评价。其次,要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监督管理责任制,落实导师与学生沟通常态化,增加导师与学生交流的频率。对于学生思想上的情况,导师能及时了解,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医学影像学的教师对于形态学上的变化更为敏感,但是对于学生内心的变化却容易忽视,因此,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往往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启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状态的关注,定期开展心理测验,并将思政教育工作贯彻在日常工作中的始终,做到高校、导师、学生三级联合,共同守护学生思想上的“蓝天”。
医学影像学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与其他专业相比有着极大的特殊性,是介于患者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其工作环境具有一定辐射伤害,与患者及其他临床科室接触较少,且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十分复杂,常常涉及临床多学科内容,同时科研任务繁重,在传输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必须逐渐深化思政视域下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思政教学体系,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望,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5],使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和学生自身各环节协调配合,使学生不断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能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提高医学影像研究生的医学使命感,摸索出合理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爱岗敬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影像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