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

2023-03-05 06:00:34李长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书写习作文章

李长红

(合肥市十里庙小学 安徽合肥 23003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对写作教学明确提出:懂得如何写作是为了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树立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认识,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

依据课标要求,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些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一、做足写作的“无用功”

(1)写好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努力让学生写出一手美观大方的好字。这看似与写作无关,其实非常重要,好文章加上漂亮的汉字书写,就是锦上添花。《语文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对于学生来说,经过六年的学习锤炼,硬笔书写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其实,一手整齐美观的汉字也是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字如其人,在阅读文章之前,一眼看到整洁美观的字体,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因此,未提习作,先谈书写,做好写作的“无用功”,其实非常必要。那么要想让学生写一手好字,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呢?笔者认为:一是用好笔,二是控好量,三是重激励。

①用好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笔书写的用笔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至三年级学生用木质铅笔,笔芯较粗,富有弹性,便于学生起笔、运笔、顿笔;3年级,学生开始由使用铅笔向钢笔过渡;四至六年级,学生主要使用钢笔书写。小学阶段学生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水笔或圆珠笔。这些笔的笔芯是圆珠,学生手指力量有限,练字时力度不好把控,不易形成笔锋。

②控好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生从低段开始,生字词作业以及语文作业的总量要有计划、分阶段的控制。据专家研究发现,一个生字学生书写超过四遍后,质量就在下降。所以,从一二年级起学生书写生字四遍即可。如果作业多了,势必会让学生内心烦躁,心不静,书写质量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减少练习量又能确保书写质量呢?其实加强词句段的默听写,每天一课一巩固,就可以达到减量保质的目的了。

③重激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也很重要。如在评价上,对生字本书写可以采用星级制评价,或印小印章或小红花;卷面整洁可以另外加分奖励;开展班级优秀作业展示;组织硬笔书法比赛等,都会激发孩子对汉字书写的兴趣。

(2)勤阅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写作起步时,学生阅读习惯、诵读积累也要一并开始。关于课外阅读指导,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心得,如可以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阅读沙龙、撰写读后感、组织亲子阅读等活动。在读物选取上,建议家长可以征订优秀的报纸杂志,也可以购买优质书籍,还可以利用学校的阅览室选择优秀读物进行阅读。学校可以在每年的读书节期间,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总之,通过多渠道、多形式阅读,增长学生见识、积累学生词汇、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写作做好铺垫工作。

(3)常实践。①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是一件强调个人体验的创作性活动,学生个人经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创客微剧场、足球赛、三人篮球赛、校园好歌声、水果店铺开张等活动。

②参加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师或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走进自然,游览名胜,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生活经历和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为习作做好素材积累的准备。如学校组织开展的研学游巢湖蓝天湾、长丰非遗园、烟台、日照、无锡,家庭亲子游等活动,都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体验,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组织活动切忌有任务,不要让学生带着负担参与。要让学生轻松上阵,尽情享受、感受乐趣、陶醉其中。学生心有所获,自然会主动表达、乐于表达。有了“源头活水”,写作时好素材也就会信手拈来。

二、夯实写作的“基本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练好基本功,是写作之根本。写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的量就达不到质变,也就达不到理想的彼岸。要从事写作就一定要多写,要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这是许多作家的成功秘诀。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习作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一项作业,它属于高阶思维活动,是个体见闻、积累、感悟的综合性创作行为。写作过程需要构思,有一定难度,学生有畏难情绪很正常,但又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锤炼基本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必选和自选内容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长文和短文相结合,采用课内习作、课外周记、片段练习等多种方式进行练笔。

(1)课内习作——夯实基础。三至六年级每一学年16篇习作认真完成,习作指导课不可含糊,要保证课时,培养学生的审题、理解分析能力。写作的各个环节也要扎实到位。学生的初稿、修改、誊抄、批阅、点评、作品展示等都要认真对待,不可马虎,从而培养学生端正的写作态度。

(2)课中片段——琢磨细节。书中的片段练习,是对学生细节写作最好的指导。如古诗词扩写、文章的续写、与人物对话、仿写段落、句群练习等,可夯实学生写作的基本功。

(3)课外周记——苦练内功。除了课内习作,建议学生每周两篇周记,增加练笔数量,可安排在周三一篇、周末一篇,分散完成,减轻负担。文章要有标题,以免写成流水账。教师要及时批阅,课上点评反馈,以便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寒暑假也提出同样要求,养成持之以恒的写作习惯,久久为功。

三、练好写作的“十八般武艺”

(一)用好“例子”

课文例子——用好每篇文章。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掌握一般记叙文写法。语文书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写法结构都非常典型。文章类型题材齐全,如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科普、诗歌等。课堂教学中要用好这些例子,让学生从优秀文章中汲取写作方法。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是一组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但文章结构和写法却有不同。《三亚落日》主要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变化,来组织材料;《烟台的海》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对比手法写景;《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按照游览的顺序,将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写下。

(二)取好文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别具一格的题目能令人眼睛一亮,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显然,要想把作文写好,取个好题目实在很有必要。那么,怎样为作文取好题目呢?在一次习作练习中,要写一篇关于“合作”主题的文章。学生完成习作后,笔者批阅中发现大部分的作文题目乏味无趣。全班40多人竟有20多人写《合作》或《互相帮助》,毫无新意。其实,给文章取个好题目也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在认真反思之后,教学中笔者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文章题目的类型以及拟题方法,结果有许多收获。

①以事件中关键时间为题。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课间十分钟》等。

②以文章中事物名称为题。如《腊八粥》《竹石》《太阳》《松鼠》《桂花雨》等。

③以文章中主要人物为题。如《詹天佑》《郑成功》《钱学森》等。

④以文章的主要事件为题。如《莫泊桑拜师》《孔子游春》等。

⑤以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为题。如《请把这条鱼放回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

⑥用倒装句拟题。如《我们分手吧,作业》《再见了,亲人》,倒装语句语气突出,感染力更强。

⑦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拟题。如《理想的风筝》《轮椅上的霍金》《我的“长生果”》,是写一种精神和力量。

⑧以文章中心词语或句子为题。如《诚实与信任》《掌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是文章的主题、中心,读者读后易把握文章主旨、印象深刻。

⑨用文章体裁为题。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古诗三首》《牛郎织女》。这些文章题目体裁特征突出,读者一目了然。

⑩用修辞手法拟题。如《沙漠里的船》《鸟的天堂》《父爱之舟》,以形象、生动的修辞拟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取题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题目的范围不要过大,从身边熟悉的小事写起,具体真实;要合理出新,不要刻意为之。其次,标题尽量简短、突出主题即可。

学生学会写作之前,把握住文章取题的原则,再根据写作内容拟上一个独特新颖的标题,可以说习作已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谋划首尾

龙头凤尾——探索多种开篇、结尾形式。一篇文章开篇和结尾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龙头”和“凤尾”的效果。“龙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凤尾”可以让人流连或寻味。

写作时,如何开头、结尾?关键是多掌握一些规律方法,提笔谋划全文时,既要瞻前又要顾后,灵活运用,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1)文章开头要“简新美”。简,就是简单明了,不要含糊其词,拖泥带水;新,就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美,就是赏心悦目,陶冶性情。把握住文章开篇的基本要求,写作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其实,文章开篇虽形式多样,但还是有章可循。

开门见山式:典型的简洁明了开篇,直奔文章主题,读者易理解,读起来也轻松。如《落花生》,作者直接写出他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母亲决定开辟出来种花生。

结果前置式:事情的结果提到文章开篇,采取倒叙式叙述,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伊始是1927年4月28日。

时间开篇式:一般适于重要事件中的时间节点,给读者有一种郑重其事的仪式感,能让读者更加专注于文章的内容。如《毛主席在花山》,开篇写出故事发生在1948年的春夏之交。

含蓄开篇式:语意朦胧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内容有故事,引发读者阅读的欲望。如《那个星期天》,作者含蓄写出那个星期天,“我”从早晨一直等到黄昏,天色渐暗下去,影射出时间背后另有故事,人物内心也是伤心与失望的。

疑问开篇式: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匆匆》,作者开篇提出质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流逝之后就没有再回来?

对比开篇式:通过对比描写,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鲸》,文章开始先写目前人们印象中陆地最大的动物大象,紧接着笔锋一转,列出比大象大的,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鲸,形成了鲜明对比。

激情渲染式:开篇充满激情的情感基调,激发了读者阅读情绪,增强了阅读的效果。如《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在文章的开始写出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损失,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不可估量。

环境营造式:环境的描写创设了事件发生的情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情感,让读者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开篇写出了寒冬腊月清晨,蒙蒙的天色和阴冷的天气,烘托出人们对总理的逝世内心极大的悲伤之情,营造出文章的情感氛围。

(2)文章结尾要变化多端。在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研究教材读本、优秀文章,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题材文章结尾的方式,加以效仿练习,提高学生写作的技巧。通常情况下,一般记叙文都有以下几种形式结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自然结尾式,启发式结尾,总结式结尾,意犹未尽式结尾,前呼后应式结尾等。

叶圣陶曾说,写文章不是为了装饰生活,而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无论我们认识多少字,只要写作就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由此可见,写作不仅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每个人的需要。因此,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经过小学六年的积累和磨砺,学生对于一般记叙文的写法有了一定基础和能力,能做到《语文课标》要求的“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猜你喜欢
书写习作文章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书写春天的“草”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