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品、创、宣”四步思政育人实践模式构建

2023-03-04 22:56:55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师道(教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艺术类育人思政

文/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 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叶建宏

一、问题提出

所谓“新媒体”,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与通信的系列媒介,包括文字的建立与存储,静、动态图像与声音等技术,以及经由本地计算系统及互联网来传播上述内容的一种技术。新媒体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1]。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大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新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要紧扣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以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2]。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多样,既有普通高考入学的,也有中职高考入学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本科要低,学生文化课程得分也比较少,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学生都是作为艺术特长生招考入学[3]。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的思政课,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预期,加强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教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媒体视域下加强与改进对高职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学生们最迫切需要,最能触及学生灵魂,最能解决学生现实问题的内容、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教育,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通过质性研究,基于高职艺术类学生学习需求和思政教师教学改革目标,构建符合高职艺术类学生性格特点的思政育人模式,切实提高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研究设计与流程

(一)研究方法

从研究目的出发,运用半结构化访谈研究。根据目的抽样进行采访。每一位访谈对象约60 分钟,单个深入交谈达80 分钟。根据半结构式访谈的特点,访谈者和访谈对象不是简单的问答式谈话,而是在访谈过程中依据访谈大纲,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可对访谈问题的回答进行追问。

(二)目的抽样

根据作者前期研究的基础,在对高职艺术类学生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基础上,按照Gill 等人研究,为保障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4],访谈资料由本研究团队在2022 年4 月至10 月期间,选择来自一线的12 位上过艺术类专业思政课的教师以及参加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半结构访谈。根据Morse 的观点,用于访谈目的的样本数量应该不少于12 个[5]。本研究共得到12 个有效访谈样本,满足质性研究对样本的要求。

(三)访谈提纲及数据分析

高职艺术类学生更希望思政课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结合,利用更为方便实用,效果好的新媒体作品来增强思政学习的效果[6]。根据高职艺术类学生对思政课堂教学的期望和反馈,我们重点从思政教育素材选取(在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学习素材选择有什么要求?)、新媒体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对艺术专业上课时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您认为哪些思政教育形式比较好?请阐述理由)、将思政教学与专业结合开展作品创作(您认为学生能否结合专业创作作品?思政教学效果是否更好?)以及思政教育成效展示(如何体现学生作品的意义?您认为采用何种方式能达到较好宣传效果?)4 个方面拟定研究访谈提纲。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半结构访谈结果,由研究团队在2022 年4 月至10 月期间对12 位思政课和艺术类专业课教师进行访谈。采访方式是一对一的谈话,在访谈前先培训采访人员。数据收集之后采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扎根理论是一种由下至上,预先不设理论假设,依靠原始资料,从原始资料中总结、归纳、提炼出概念和范畴,逐步建构相关理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该方法非常适用于访谈资料的分析[7]。后续利用Nvivo 12分析工具,对原始的访谈文本进行逐行编码。一级编码是开放式的。把搜集来的访谈资料经过详细的等系比较,获得与语义相符的观念,构成原始编码,再继续对比归纳分析原始编码,浓缩出现频率最高、影响最大或关联度最大的编码。

(四)信效度检验

为了提高研究的效度和可靠性,我们还进行了成员检查,将调查结果和初步结论发送给部分访谈参与者,他们的建设性反馈有助于提高整体分析和结论。此外,使用三角测量法增加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对从事思政课教学和艺术专业教学的相关群体进行了非正式访谈,以进一步澄清整个数据收集过程中制定的各种观点和解释[8]。

(五)数据编码过程

对146 条原始语句进行概念化整理,最终形成15个初级类属,在二次编码时,不断寻找类属之间以及类属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对15 个初级类属进行不断归纳和比较,最终得到了6 个主题类属,即突出主题、丰富素材、教师引导、学生分享、理实一体和辐射宣传。最终根据思政教育流程,按照类别区分,形成读、品、创、宣三级编码(核心编码)。

三级编码的目的是形成理论。根据编码结果,按照艺术类学生思政学习的特点,将思政学习与作品创作结合,形成“读、品、创、宣”四步思政育人实践模式。

三、研究结果

以“读、品、创、宣”四步思政育人实践模式开展思政教育,能有效解决艺术类学生在思政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效整合学校思政课教师、艺术类专业教师等资源,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的特长,实现理实一体,从而使得思政教育更深更透,学生学习入心入脑。

(一)读:突出“立德树人”主题,丰富教育素材

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研究了解,讲“故事”已渐渐成为艺术类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9]。因此,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我们尝试从历史、从榜样身上让学生汲取奋进的力量,通过选取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10],加强典型故事的宣传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还不断挖掘身边的典型代表,让青年学生们在学习中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品:优化教学手段,倡导浸润学习

围绕学习内容,在学生“读”的基础之上精选其中的片段,通过辅导员、党员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三个教师层面对所选素材从不同角度不断深入讲解,与学生一起细品学习内容,加深理解书中所蕴藏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品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为保障学习效果,也非常注重提高思政教师的新媒体技术技能,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兴技术手段[10],比如可以利用抖音、微视等平台录制教学视频并开展与虚拟现实技术(VR/AR)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同时,我们还积极倡导组织浸润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学习素材的深入理解;举办学习交流分享会等,促进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识。通过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强调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三)创:理实一体,创作中强化学习

结合主题的学习,为进一步加强学习效果,锻炼学生专业能力,通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发挥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创作活动,将所思所得转化为作品,在创作中强化学习。以主题创作活动形式开展思政教育,聚焦学用结合。发挥学生专业特色和专业教师指导作用,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以歌剧、漫画、视频、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本进行学习、解读和实践创作,以舞台剧《黄埔长歌》对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广州进行演绎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制作、编排、设计中增强实践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宣:线上线下宣传,朋辈带动引领

作品创作完成后,在校内外通过艺术展览、专场演出进行线下宣传教育成果。线上在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微博、QQ 等新媒体平台推荐展示学习作品。同龄人创作的作品更能满足当代青少年学习的特点和需要,产生学习的共鸣。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和宣传弘扬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有效地提高思想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以青少年“喜欢看、能够看、看得懂”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更能调动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读、品、创、宣”四个步骤,充分发挥了理论学习指方向、实践教育创作品、媒体推广促成效的作用。

四、结语与反思

“读、品、创、宣”四步思政育人模式是一种可复制性育人实践模式。

(一)育人实践模式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要有所不同,教育内容有主有次,以往许多教育内容与形式都不能应用于当今,必须要随时代不断改变。

(二)育人实践模式适应当代高职学生理论学习的需要

当前,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但由于社会经验和理论素养的缺乏,在理论学习的兴趣、方法和能力上,仍有待引导和提升。如何选择学生最迫切需要、最能触及学生灵魂、最能解决学生现实问题的内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应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紧扣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以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三)以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教育学生更易引起青年群体的学习与共鸣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对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经历有深入的叙述,通过对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经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青年时期习近平的了解,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经历,能够引导学生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找到正确的信仰,树立起理想目标,深化家国情怀。

(四)育人实践模式适应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和兴趣的需要

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个性化突出、理论水平较低等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难以开展或成效不佳。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兴趣需要,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也应不同,创新实践形式,以漫画、视频、平面设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更符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需要。

(五)育人实践成果便于宣传、扩大辐射面

引导学生通过对选定素材的学习、品读、理解后,以更好的角度和独特的视角,通过歌剧、漫画、视频等方式开展创作,形成的作品既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学生的创作作品,具有方向正确、易于理解、美观大方等特点,便于扩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引导,引发青年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教育辐射面。

五、研究展望

本研究在通过前期对学生思政课学习状况的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和艺术类专业教师进行半结构访谈,构建了适合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读、品、创、宣”四步思政育人模式。但学生学习作品创作参与度、教师新媒体技术使用等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后续的研究将从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类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艺术类专访心得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中国摄影(2015年9期)2015-11-08 11:56:33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