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要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3-03-04 05:47孙家孝
畜禽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胃肠炎流行性活疫苗

孙家孝

庄河市明阳街道农业科,辽宁 庄河 116422

0 引言

猪病毒性腹泻病流行在我国日趋严重,主要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等,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损失,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的危害最为严重。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与猪只机体、饲养管理、免疫、生物安全以及新变异毒株的出现等诸多因素相关,病因复杂,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其余病毒性腹泻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导致难以区分。同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毒株偏多,且不同流行毒株的致病性又存在明显差异。上述因素均增加了该病的防控难度。在猪流行性腹泻防控过程中须做好疫病准确、及时诊断以及防治措施的优化工作,才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1 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可以感染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哺乳仔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后,死亡率高达100%,而成年猪死亡率较低。病毒传播途径具有多样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由消化道传播,病毒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水源、饲养工具或其余非生物媒介,进而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方流行性,一般发生于寒冬和初春季节,尤其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高峰期[1],夏季时节偶尔也有暴发流行。

2 发病因素

2.1 环境因素

当养殖环境温差较大或温度较低时均容易引起猪胃肠道功能的变化及肠道菌群的改变,此时若养殖环境消毒工作未落实到位或消毒效果未达到要求、不同批次猪只混群、猪舍环境卫生较差、饲养人员随意串舍等情况发生,均可导致猪群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2.2 应激因素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群易受到各种刺激因素而产生应激反应,尤其以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仔猪表现最为明显。应激因素的不良刺激可造成猪只抵抗力与免疫力发生下降,使机体更易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极大增加了发生该病的风险。同时,也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继而增加猪群发病率。

2.3 新变异毒株因素

流行性腹泻病毒各毒株之间易发生重组,可导致变异毒株和新毒株的持续出现。同时,滥用抗生素加速了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速度。不同亚群毒株的致病力和危害不同,变异毒株致病力更强,常规疫苗免疫后无法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分泌型免疫球蛋白[2],从而不能发挥良好的免疫效果。

3 病症表现

猪流行性腹泻的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周,人工感染潜伏期是8~24 h,该病经常以暴发性腹泻形式出现。在疾病流行初期,先是个别猪只突然发病,邻近猪群在1周内相继发病进而迅速波及全群[3]。临床症状因年龄阶段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哺乳仔猪的临床病症表现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水样性腹泻,粪便颜色为灰黄色,呈腥臭味,有时伴随血液或脱落肠黏膜,仔猪在哺乳或采食后发生呕吐症状,呕吐物中常夹杂着未消化的凝乳块,在发生腹泻和呕吐后1周内呈现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而发生死亡。

4 病理变化

病死猪只极度脱水,尸体消瘦,眼球凹陷,后躯粪便污染严重;主要病理变化集中表现于小肠,小肠发生膨胀,内含大量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失去弹性,部分小肠黏膜发生点状出血,小肠绒毛发生萎缩甚至消失,肠系膜淋巴结发生水肿[4];胃内空虚或充满鲜黄色内容物,仔猪胃内并伴有大量乳白色乳凝块,其他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

5 鉴别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临床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非常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可以结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变化进行初步鉴别诊断,其次结合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确诊鉴别,进而进行对症治疗。

5.1 流行特点区别

猪流行性腹泻多呈现混合感染,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期相对较短,一般为24~36 h,最长可持续3 d,而猪流行性腹泻的潜伏期一般为5~8 d。猪轮状病毒感染具有较为明显的生长阶段易感性,主要感染7周龄以内的仔猪[5],且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尤其以12~36日龄的仔猪感染发病最为严重,1周龄仔猪不易感染发病,病死率与猪流行性腹泻比较相对较低。

5.2 病症表现区别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表现极为相似,但其呕吐症状有些许不同,流行腹泻病猪呕吐一般发生于采食后,而传染性胃肠炎病猪呕吐症状在采食前后均可发生。轮状病毒感染病猪临床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排灰色或黄黑色粪便,呕吐症状较少出现。

5.3 病理变化区别

流行性腹泻病猪的主要病理变化集中于小肠,而传染性胃肠炎病猪的主要病变部位为胃和小肠,胃部病理变化更为明显,胃内充满未被消化的凝乳块,且胃底黏膜有出血点[6]。轮状病毒感染病猪的主要病理变化也体现于小肠,但其明显病理变化与流行性腹泻病猪不同,其肠壁黏膜发生脱落,内含灰黑色稀薄如水的内容物。

6 预防措施

预防该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疫苗,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在疾病流行高峰期可使用抗生素或益生菌进行药物预防,同时做好卫生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

6.1 科学接种疫苗

目前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手段仍是疫苗接种,市场上商品化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其防控免疫程序推荐为“活+灭+灭”,可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科腹净、灭活疫苗-科泻宁,且目前出生仔猪非必要不接种,主要接种于后备母猪和种猪群。

经产母猪采取季节普免,每年9—10月两侧颈部肌肉分别注射1头份/头活疫苗和2 mL/头灭活疫苗;10—11月加强免疫2 mL/头灭活疫苗;对于跟胎免疫,可在妊娠母猪产前30 d和15 d进行实施同样免疫程序。

后备母猪可在其配种前免疫2次,于120~140日龄时两侧颈部肌肉分别注射1头份/头活疫苗和2 mL/头灭活疫苗;在180~200日龄时同样程序再次进行免疫。

6.2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工作

由于哺乳仔猪为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易感动物,且寒冬和初春为暴发高峰期,所以需要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①保障仔猪及时吮吸初乳。妊娠母猪初乳中特异性sIgA抗体可抵抗胰蛋白酶抑制剂,并中和体内肠道黏膜中的流行性腹泻病毒,母猪可通过肠道-乳腺-sIgA免疫轴将母源抗体提供给仔猪[7],从而使仔猪获取被动免疫的抵抗力。②注重仔猪防寒保暖工作。冬季和初春时节气候寒冷,猪舍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可在圈舍内增加垫料、保温板或保温灯等基础保暖设备,尤其是对配怀舍、产房、保育舍做好温度、湿度控制工作,同时确保良好的通风透气。③减少仔猪应激反应。仔猪在产生应激反应后的一段时间,其免疫抵抗力较低,因此,应注重降低早期断奶时其与母猪分离的心理应激、由分娩舍至保育舍过渡的环境应激、由母乳至植物性饲料饲喂以及频繁更换饲料的饮食应激等各种应激反应,采取正确的缓解措施,增强机体能力。

6.3 药物预防

在猪流行性腹泻防控过程中,可通过添加药物进行人为预防工作。①针对哺乳仔猪,可在其出生后肌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并在第2天进行口服益生菌和补铁工作。②针对于断奶仔猪,可在其日常饲料中添加白头翁散、黄芪多糖、地锦草等中草药制剂以及土霉素等抗生素,同时口服益生菌和维生素,可使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增多,并在饲料中添加合适剂量脱霉剂降低霉菌毒素中毒风险,增强机体抵抗力。③针对于妊娠母猪,除采取添加药物或微生态制剂外,可在生产前后静脉注射10%葡萄糖、氨苄西林钠、VC,或者在生产时肌注高热金针先注射液,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6.4 做好卫生消毒管理工作

加强猪场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可显著降低该病的发生率。猪场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计划,交替使用消毒药物,注重“三大消毒工作”。①养殖环境。日常应及时清理粪便并进行打扫,各猪舍要做到全进全出,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干燥。可混合10%生石灰水与3%的烧碱,在空舍均匀喷洒于圈舍墙壁和地面,对于带猪圈舍可选择高锰酸钾、戊二醛等消毒液进行熏蒸消毒,并在所有跨区域位置放置消毒液。②车辆和物资。寒冷季节可在消毒液对入场车辆消毒后进行高压热水清洗并烘干,同时对入场物资进行全面采样和彻底消毒。③疫苗和人员。对于猪群所有接种免疫疫苗采取浸泡或擦拭消毒,同时保证养殖人员的日常消毒工作,如坚持洗浴更衣、隔离、衣物鞋子等养殖穿戴物品的消毒处理,防止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

7 治疗措施

目前,猪流行性腹泻疾病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只能采取对症治疗缓解各种症状的严重程度,防止继发性感染。猪群发病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彻底消毒,降低病死率。

7.1 针对性辅助治疗

针对发病猪群可使用高免血清和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8],但成本较高,并不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场,因此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辅助治疗。针对发病症状较轻的病猪可肌注硫酸安普霉素,并在饮水中添加500 mg/kg复合维生素,连续给药5 d,同时按使用说明肌注2.5%恩诺沙星,2次/d,连续使用3 d,可防止继发性感染。针对发病症状较重的病猪,首先进行口服补盐液进行补水,按体质量肌肉注射0.2 mL/kg高热通治,然后可根据体质量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5%碳酸氢钠以及青霉素,防止其发生酸中毒。

中药辅助治疗原则为止泻收敛,可取银花炭、马齿苋、三颗针、白头翁各30 g,泽泻、白芍、云苓各20 g,藿香、黄柏、陈皮、秦皮各15 g,车前草、大黄炭、甘草各10 g,进行煎熬灌服,1次/d,连续服用5 d。

7.2 紧急免疫接种

针对未发病猪群可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或与返饲措施进行结合,由于该病使用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因此在有效隔离病猪后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对全部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临产前15 d以内的母猪免疫剂量为2头份/头,间隔7~10 d后再次免疫灭活疫苗。在该病流行期间,可处理3日龄以内的发病仔猪的粪便或小肠内容物,然后用其返饲进行人工感染,可有效缩短该病的流行时间,但3个月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不能进行返饲。同时有研究发现在进行返饲活病毒的同时再加强接种灭活疫苗,可显著增强母猪初乳和常乳中IgA、IgG抗体含量,从而使新生仔猪获得更强的抵抗力。

8 结束语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且目前无针对性特效治疗药物,其暴发后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效益损失。因此应秉持防重于治的理念,严格重视该病的防控工作,坚持基础免疫工作,并了解其流行特点和诊断要点,根据病猪年龄、症状等实施对症治疗,才能全面科学防治猪流行性腹泻疾病。

猜你喜欢
胃肠炎流行性活疫苗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