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伟,肖惠慈,谭克达
1.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畜牧兽医站,山东 烟台 264100; 2.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畜牧兽医站,山东 烟台 264100
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猪肉蛋白消费量每年呈增长之势,间接带动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近些年不仅仅养殖集团和企业在扩大规模,也有很多中小养殖场在提高存栏量,很多社会资本也在向养猪业靠拢,促进了我国育肥猪养殖规模的扩大。而育肥猪的饲养方法直接影响其养殖效益,因此,养殖户应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提升猪场管理水平,做好疾病防控,以此保障养殖效益,促进我国生猪养殖的发展。
育肥前期是仔猪由保育转为育肥的关键时期,体质量为20~35 kg。该期猪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质量快速增加,但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加上育肥前期还有部分疫苗未按程序接种完毕,还处于疫病发生的危险期,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做好育肥前期饲养管理[1]。
当由饲喂保育料转为育肥料时,猪难免由于饲料营养成分的改变而出现消化道菌群调整的情况。如果变更过快,肠道菌群未能够及时适应就会导致换料应激,造成进入育肥前期的猪持续腹泻,发病过程约1周。这种腹泻一般不会导致死亡,但对生长发育会形成一定阻碍。除了换料应激外,育肥前期猪还对天气突变和环境潮湿非常敏感。天气突变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或导致很多机会病原体发作;而环境潮湿时微生物数量多,容易污染饲料、饮水等而侵染机体。
生猪饲养密度越大,猪的生长速度越缓慢,饲料报酬下降,咬尾和相互斗争的次数增加。这种情况是猪的社群行为导致的,客观上无法避免。另外,饲养密度过高时,空气不畅,猪之间相互接触的频率增加,很多病原容易通过接触的方式传染,最终引发疫病的流行。
因仔猪还未搭骨架,且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如果受到霉菌毒素的影响,器官可能会中毒而出现器质性损伤,最终导致体格停留在幼稚型阶段,即僵猪,这种猪即使后期再调教也难达到标准体质量。同时免疫系统的发育也会受影响,使得育肥中后期易受病原感染,接种疫苗后抗体的生成也会受到影响。
育肥中期的体质量在35~60 kg,骨骼开始进入快速发育期,体型也开始趋向于成年体态,俗称“拉骨架”阶段,饲养管理需围绕该生长发育特点进行。
将体格健壮、体质量较大,同时行动活跃的个体置于同一栏,将体格瘦弱、体质量较轻、行动迟缓的弱仔分于同一栏,这样就能减少以大欺小的现象。分栏后仍需要注意观察,因部分个体有爱打斗的习性,同圈的其他猪仍会受到影响,观察的目的是将这种猪及时挑出另选栏舍饲养,否则会影响整圈猪的生长。还有少部分猪体质非常弱,除了单独分栏外,日粮最好针对性配制,适当提高蛋白类原料比例,必要时搭配发酵类的微生物饲料来提升采食量,从而促使体质量快速达标。
巡场的目的:一是观察每头猪的生长状况,便于随时找出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缓慢的个体进行单独圈养育肥,确保该批次猪出栏时体质量整齐;二是巡场过程可及时发现病猪,做到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猪一旦发病其行为表现会明显不同,如离群独卧、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眼角分泌物增多等。提高巡场频率有利于更快发现病猪,并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和控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
为了快速育肥,建议饲料中适当提高钙磷和蛋白比例,有条件的猪场建议进行必要的舍外活动,每天晒太阳2~4 h,这样猪的天性可以得到释放,有利于免疫系统快速发育,疾病发生率也会显著下降。如果没有活动场地,全程都在舍内饲养,则建议饲料中拌入鱼肝油或饮水中加入VD乳液,以促进饲料中钙、磷等元素的吸收。钙、磷元素是骨骼生长的必要营养保证,有助于快速“拉骨架”,也是为后期育肥打基础。
育肥后期是催肥的关键期,体质量通常在60 kg以上,此时体格已经接近发育完成,基本骨架接近性成熟,需要进行快速育肥来提升效益。育肥的过程实质上是蛋白质生成和脂肪沉积的过程,也就是“上膘期”。为了最大程度提升饲料转化率和加快体质量的增长,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育肥后期的饲料以全价颗粒料为主,可防止猪出现挑食而营养不良。例如,大型规模化养殖集团基本都有自己的饲料生产车间,可以将饲料压制成颗粒状,还有些小型散养户直接购买的成品料也是颗粒状。颗粒饲料属于全价料,营养全面,制备过程还进行了高温杀菌,同时颗粒间还存在间隙,不易发生霉变。有些猪场为了节约成本饲喂自配料,建议选购品牌厂家的后期专用预混料配制,这样营养可以得到保证。需要提醒的是,在玉米收获的季节收购玉米时确保水分低于13%,同时外观干净、无杂质、无霉变,确保能量饲料的安全供给。如果购买的是本地玉米,则一定要放置1个月以上再使用,防止新鲜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引发消化不良。
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以平衡肠道微生态的益生菌制剂和促进饲料分解的酶制剂为主。益生菌进入肠道后能平衡局部微生态体系,对机会病原体有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刺激黏膜免疫,使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健康的机体为快速生长发育提供了基础保障。酶制剂以蛋白酶、淀粉酶、肽酶、脂酶为主,能帮助饲料中的豆粕、玉米、多肽、脂肪降解,进而有利于吸收。除了益生菌制剂和酶制剂外,市场上还有其他类的促生长类药物,如有促进蛋白转化的,有帮助减少活动而降低能量消耗的,有提升食欲而促进采食的,不同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在选择时一定要使用饲料添加剂目录中规定的成分,切勿违规使用不合法药物。
当育肥进入后期时,距离出栏时间已经不足2个月,体质量也超过60 kg,该时期如果出现伤猪和死猪的事件则造成的损失会非常大。采取多种手段降低死淘率是后期盈利的关键,很多猪场为了控制疾病会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预防性兽药,这些药物以广谱抗生素为主,一方面确实起到了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作用,另一方面还促进了生长,有利于降低料肉比和缩短出栏时间。但该阶段用药时一定要注意休药期,务必做到停药时间大于休药期后再出栏,防止药物在肌肉和内脏中残留超标。有些药物靶动物不是猪的不建议使用,如果没有其他药物替代而必须使用的,则休药期按照28 d计算合理安排停药,以防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除了基本的饲养管理外,猪场还应做好疾病的防控管理。养猪业是公认的高风险行业,风险一方面来自于终端市场的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疾病,特别是有传染风险的疫病。疾病防控工作对于任何一家养殖场都是几乎能排在首位的工作,笔者亲历过很多猪场、蓝耳病、非洲猪瘟、口蹄疫或因巴氏杆菌等病原感染而导致死亡率超过50%,甚至将全场猪扑杀销毁处理。疾病防控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养殖业的成败,对于育肥猪饲养者来讲,一旦出现不可控的烈性传染病,意味着仔猪购入成本、保育期饲养成本、前期防疫成本、人力和物力投入以及时间成本等付之东流,最终影响资金链而不得不停业。疾病防控管理属于生物安全管理范畴[2],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加强对外来车辆、人员、饲料、动物、饮水、饲养用具、设备等的入场消毒把关。规模化养猪场建场时一定要保留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须与生产区隔离,同时设置在进场处,用于停放外来车辆,也可用于接待外来人员。有些养殖场将缓冲区直接与生产区隔离,能更好地避免外来野毒的传入。饲料生产最好在本场的生产区进行,但要把控好原料来源,尤其是占比最高的玉米,最好直接购自产区或农户,不要从同行养猪场调货。饮水方面建议使用自来水,自来水进行过消毒处理,水中微生物含量极低。条件有限的也可使用深井水,要确保微生物指标合格。水线建议每周用酸化剂浸泡1次,以防管道内壁滋生生物膜。
2)做好全方位消毒工作。正确的消毒能使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消毒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带猪消毒、舍内消毒、空舍消毒、场内消毒、车辆及人员消毒、手术消毒等。对于育肥猪来讲,消毒重点应放在车辆和人员消毒、带猪消毒和场内消毒3个方面。我国现有猪场对生物安全的管控非常严格,很多疫病发生和外来车辆、人员进场未严格消毒有关。场门口建设消毒池时,长度需要大于车辆的轮胎周长,池中消毒液深度以没过轮胎高度为宜,消毒剂常用2%火碱溶液。运输粪便、活猪和尸体的车辆还需要对车体进行喷洒,消毒剂可使用0.1%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人员消毒采用雾化消毒方式,进入走廊后自动喷雾,消毒时间不低于60 s,消毒剂可选择刺激性小的0.1%苯扎溴铵溶液或过硫酸氢钾溶液。带猪消毒需要每天进行1次,有疫病流行时还要增加次数,消毒剂使用0.2%过硫酸氢钾溶液即可。场内消毒因面积较大,需要兼顾成本,推荐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全场撒粉,以阻止外来病原的进入。
3)健康猪群务必按程序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猪群免受野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感染后所能使用的治疗药不多,有些品类还是违禁药物而不允许使用,故病毒性疾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疫苗大致分为灭活苗和活苗2种,灭活苗以油乳苗最为常见,具有使用安全、不会返毒的特点,但接种后仅能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弱毒苗主要为冻干苗,接种后能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效果相对更好。但弱毒苗必定还保留了部分毒力,接种时务必按照规定的剂量免疫,防止出现副反应。疫苗接种后通常在1周之内可产生抗体,2~3周内抗体含量能达到高峰,从而为机体提供保护。为了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疫苗接种前后的1周之内不要使用对免疫有抑制的药物,比如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氨基比林、氟尼辛葡甲胺等。
4)提升整体生物安全管理水平。育肥猪从入栏开始兽医人员应做好记录,做到对每头猪的健康状况都了解,发现病猪后第一时间隔离和诊断。管理者需要定期参加行业交流会和培训会,相互交流在疫病防控中的经验,便于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引种时不要从疫区购入种猪,新猪进场后要先在隔离区饲养观察,确保无病原携带后再进入生产区合群。一线饲养人员在育肥期间不要出场,待该批次猪出栏后再统一休假,出场后不要到同行猪场、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场等场所活动。实验室采集的病料不可随意丢弃,经过高温高压或福尔马林浸泡处理后再按程序销毁。每个养殖场一定要将生物安全管理作为场内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年出栏超过2万头的规模化场,务必严格控制疾病的流行。
育肥猪的饲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地区养殖场可结合本场猪的品种特点、本地气候、存栏规模、饲养模式、人员层次及专业水平等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管理制度。有些猪场为了加快育肥速度,违规使用含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成分的添加剂,导致猪肉及制品不合格,这是违法的行为,应严格禁止[3]。如果养殖场不慎发生了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情,务必及时上报,并划定疫点和疫区范围,防止病原扩散。只有做到科学地饲养和管理,育肥猪出栏时的死淘率才能降至最低,出栏时间也会相应缩短,猪场的收益才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