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适应”导写

2023-03-03 13:29许璐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29期
关键词:适应论点变化

许璐琳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从出生开始,就在适应着世界——适应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要学会适应,但从另外的角度看,一味地适应,也不是好事。

请以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道文题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深刻。学生容易抓住关键语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一味地适应,也不是好事”,形成二元对立的观点,但若斟酌沉思,就会发现其中思辨的难点。

首先,我们根据材料“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迅速明确思辨核心论点之一——“适应生存”。在举例或延伸论点时,不能局限于自然,落脚点应归结于有思想的人类。同时,“一味地适应,也不是好事”启示我们要学会改变,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不执着于外界的刻板印象,毕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适应中保持创新发展、自我革新的意识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明确材料的论点时要杜绝以二元分割论点的低阶思考。

其次,根据论点,明确所要列举的论据。我们需要站在“人”的角度去联想,从历史文化、政商改革、科技创新着手,引发适应和改变的思考,提升文章的论证深度。行文时要注意适应变化的关系,并非一味的适应,也非一味的改变,而是兼容并包,形成健康的价值态度。

最后,我们要站在“时代青年”的立场上,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正确的价值界定中产生情感共鸣。

例文

以求索追问破枷锁  以道夫先路迎洪流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  冯伟佳

枯叶蝶舍弃艳丽,仙人掌长出巨刺,在严苛的生态环境中,博得繁衍生息的席位,境迁事异,物我常存。但比类万物之情,何惧人生之变,天地无尽是不变之基,一瞬之景皆是变化之形。适应,你我皆是世界;变化,你我皆成世界。

明者因时而变,适须臾之古今;智者随事而动,应无垠之万方。适应时变,却不凝滞于物;欲新求变,而能与世长依。身处暗礁之上,太史公抛开传统史学架构体系,如驽马般安步于“守经事而知其宜,遭变事而知其权”,以沉潜适应,以显功沉淀;陶潜“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用退避政治归耕田园适应魏晋的政治漩涡;赤壁之下徐来的清风,是苏轼“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将千丘万壑的人生写作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万物适应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个体适应世界,要保持识变应变求变的风骨,以独立的人格特质适应外在的变化,以更为超远的精神高度超远他人的砝码。

适者芸芸,遵四时以叹逝;变者特立独行,瞻万物而思纷。“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就是不可能。书法的解体从静止规范走向传承创新,在尺寸方圆里运笔顿挫、转折疏密,在无限的天地中笔力波澜、骨气追风;文学运动超越迂旧的制约,孟文的浩荡、庄文的奇诡、韩文的峻峭,他们深知“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他们从有章可循到无法可依,冲决形式,破旧立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突破传统的冠冕,在疾风骤雨的改变中另开新路。从文入心,由心及人,“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不是让自己变得就像这个世界,而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世界来改变。”根据血液的热度改变趣味,并非根据习惯纳入规范,拂去远灯上落满的灰尘,用小小的杠杆撬动早已适应的既定命运。

命运的波澜是最曼妙的风景,内心的从容是最真挚的拥有,以不变去引导改变,以变化去适应不变,以求索追问破除枷锁,以道夫先路迎接逆流洪涛。

评点:作者围绕“适应”与“改变”的理解,找准两者的基本要点,采用常见的二元兼容并包的论证思路,對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处理,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同时作者采用引用论证和事例论证突出论点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作者的文笔兼具美与理,说理时如大江大河纵横捭阖,行文时又如潺潺清溪,浸润笔尖,读罢,令人深悟。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适应论点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鸟的变化系列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