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莹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出自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笔下的《关于天赐的诗》。在被任命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博尔赫斯的眼睛已近乎失明,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书籍来思考世界。博尔赫斯之所以将图书馆设想为天堂的模样,有他眼睛失明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书籍的作用有深刻理解。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亲身经历是认识世界的第一视角的话,那么,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的,但通过读书读出来的内容便是第二视角,这个视角可以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体验:其一,这个视角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广大,可以让我们看到更透彻的东西;其二,这个视角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和联想,让我们把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本题为启示类作文题,第一段为材料,共四句,分为两部分。前三句为第一部分,第一句引用博尔赫斯的诗句,引出读书这一话题,第二句介绍诗人写作背景,说明看世界不仅可以通过眼睛,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第三句,剖析诗人感触的原因,强调阅读书籍的作用。第二部分明确指出“读书是认识世界的第二视角”这一观点,并从两方面阐述这一视角的效用,一是更透彻,二是更接近事物本质。材料由实入虚,由个体体验到理性观点,符合阅读心理。也更详尽地为写作者提供写作角度和思路。考生联系自身实际,从多角度阐释读书的积极作用,倡导青年由此爱上读书。
原文呈现
观书而“见者远”,雅思益近本质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梁战熙
高尔基有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书籍来思考世界,寻求本质,可产生“登高而招,見者远”的效果,也佐证了博尔赫斯对书籍深刻的理解,勤于事而观其本。(高尔基之言应在博尔赫斯的见解之前,无以佐证。对两者存续关系判断有误。)
读书益于思考世界,亦培养品德,提升自我。
书,造就了文人墨客点缀于白纸上“字字珠玑”的雅文,使我们领略一个又一个人生道理。于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岂不是读书益于思考世界,培养品格的体现?《长安三万里》中的经典台词“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即便昔日辉煌宫殿成为断瓦残垣,诗书会成为载体于人们心中流传,益于思考世界,提升自我。(本段对于读书培育何种品格,论述不明晰。)
读书扩其视野,看清本质。
正如博尔赫斯所言,读书扩其视野,看到更为通透的东西。青山远黛,近水含烟,阅读《屈原列传》,闻屈原自洁之高呼;观《蜀道难》,领略李白风采和性情,不羁和傲岸;览《报任安书》,见司马迁极刑无愠色,见识深远,文人古者于自我的方式,扩其视野,看清本质,让我们亦观他人之经典,于此将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相连,抽丝剥茧,做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试想钱七虎辟隧道之功业,背后是钱学森的精神传承,更是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活力;试想陈萌山为种子科技事业兴“南繁”,其本是“禾下乘凉梦”之传承,更是与中国农业鼎力相助。读书有磅礴伟力,视野通透了,看似复杂的事物,也会迎刃而解。(本段将读书之两种功用统一在一起,缺乏层次感。且论证读书能建立事物间的联系,所选用的素材不够适合。)
读书可探寻真理,改变世界。
博尔赫斯正是以书籍探寻真理,才会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于此写下《关于天赐的诗》来改变世界。刘秀祥于山区间发愤读书而走出大山,又以乡村振兴回到大山之中改变世界;谭婷“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于自我第一个通过司法考试的聋哑人,又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其他聋哑人改变世界。吾辈青年人需重视读书的力量,以己之力,探寻真理,于时代长河中改变世界。(本段“读书”与“学习”混淆,有偷换概念之嫌。)
“救寒莫若重裘,追梦莫若笃行”,书籍之妙用,促使我们培养品格,提升自我,通达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亦扩其视野,看清本质,于书籍中汲取力量,从而探寻真理至改变世界,吾辈于读书随行,以自诩有志之士,共赴民族强盛,兴盛祖国。(两处引用,与本题中读书之功用疏离,使用不当。)
技巧点拨
文章在论证上,有以下问题:
1.核心概念的界定不严谨。“读书”在本题中指阅读书籍,写作时将其泛化成一切学习。由此,实证和推理方面都不够恰切。
2.欠缺时代意识。当下时代特征未能提及,为何要强调阅读书籍的重要性,与当代青年对此轻视甚至忽视有关。
升格建议
1.要对材料中的核心概念进行准确解读,紧紧围绕“阅读书籍”对于认识世界的功用去谈。
2.强化时代意识。结合当下青年阅读现状,论证阅读书籍作为认识世界第二视角的作用。
升格作文
观书而“见者远”,雅思益近本质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梁战熙
高尔基早有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书籍来思考世界,寻求本质,可产生“登高而招,见者远”的效力。博尔赫斯亦深有感触,“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赞誉之高,正源自对书籍深刻的理解,令我深思良久。(以熟知高尔基名言开篇,间以荀子名句阐述读书之效,再以材料来强化,简明而有力量。)
读书扩其视野,亦培养品德,提升自我。
书,是文人墨客点缀于白纸上“粒粒珠玑”的雅文,使我们观临一重又一重人生境界。读《屈原列传》,闻屈原自洁之高呼;观《蜀道难》,叹李白风采和性情,不羁和傲岸;览《报任安书》,见司马迁受极刑无愠色,为理想而忍辱。阅读书籍,领略到我们无法亲历的世界,自古而今,变换的时空,不变的精神。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经典台词:“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诚然,昔日辉煌宫殿会成为断瓦残垣,但诗书这一载体永世流传,激荡后人胸怀。(引教材为实证,加热点素材,极言古典书籍作品之力量,鲜明集中。)
读书可关联事物,收获启示,更近本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是强调亲自体验的重要性,但人生苦短,条件各有不足,读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让我们在有限的时空里发现无限的乐趣。读《时间简史》探究宇宙的磅礴伟力,惊觉宇宙正在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运行着,便发现生活中看似复杂的事物也不过如此。屠呦呦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以低沸点方式提取青蒿素,救治万千生命于疟疾威胁之中。书籍,给我们第二个视角看世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以科学类书籍为实证,阐述读书的第二种力量,与前段形成互补。)
当代青年宜勤于读书,探寻真理,改变世界。
时下,青年沉浸于快节奏的视听阅读方式,以没时间为借口,懒于阅读,疏远书籍。此举谬矣!无论是正襟危坐,还是等候间隙,都可以与作者对话,进入属于两个人的世界,探寻新知。《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给苦难深重的国家带来了火种,终以燎原。阅读书籍,可以滋长力量,探寻真理。(回归现实,剖析当代青年轻视阅读的现状,以思想启蒙方面的素材,再次强调读书之大用。)
书籍之妙用,促使我们培养品格,提升自我,亦扩其视野,看清本质。青年应从书籍中汲取力量,寻真理至于改变世界;吾辈应读书随行,成有志之士,共赴强国复兴之盛事。(总结上文,以青年使命收束全文,简洁完整。)
评点
文章审题精准,聚焦“读书为认识世界的第二视角”,分三个层次去阐述。其中第二个观点来自题目,第一个观点“培养品格”和第三个“探寻真理,改变世界”皆为作者的思索,文章不是简单的扩写与论证,而是深入的体悟与缜密的论证,是为一大优点。实证丰硕,每个主体段中都有两个以上的例证,且各具特点: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育品格,读现代科学作品求真知,读思想启示作品寻真理。较为突出的是文章的语言,文白兼备,简炼雅致,是为难得。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