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传统体育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承与传播

2023-03-02 18:59郭玉峰丁传伟
新视野 2023年4期
关键词:龙狮横滨舞狮

文/郭玉峰 丁传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创新推进国际传播,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时至今日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均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仍需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承与传播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召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群众性、非意识形态性,可以跨越文化传播过程中因异质文化特性造成的阻碍和鸿沟,从而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本文拟以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为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模式创新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价值

(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时代需求

在国际竞争环境下,各国综合国力较量更趋激烈,其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层面的竞争也全面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战略。同时,促进文化“走出去”也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不必要的偏见和误解。当前,国际上仍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中国威胁论”“资源掠夺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屡见不鲜。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可以充分展示我国负责任的文明大国形象,从而为我国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文化全球化格局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仅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需要,更是国家的发展与安全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大部分西方人来说,古老的东方文明是一种异质文化,有着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异质文化特性导致不同文化间彼此理解和接受的困难;另一方面,人们容易把文化传播同意识形态、政治宣传联系在一起,这又从外部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了阻力。正是因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有如此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存在各种现实的困难,所以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就需要寻找合适的“介质”和“载体”,开展深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正是这种“介质”和“载体”的绝佳选择。

(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深受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蕴含着鲜明的东方价值特征和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与西方竞技体育不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大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养生性等特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体现为“内外兼修、身心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种文化基因的形象表达,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存、不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标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体现了古老中国“文化之邦”伦理型文化的特点,而且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发展成为寓竞争性和技巧表演、游戏娱乐性、艺术观赏性、群体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由于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没有语言的界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对外话语表达的方式,具有极强的浸入性和代入感,能够极大地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让受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从而轻松有效地建立和强化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德国哲学家施伟策曾评价中国思想有着包罗万象的独特价值,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会以一种非常特别而富有吸引力的方式来表现其世界观,这一点在西方难以实施。[3]可见,西方大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与认知具有综合性、复杂性,这一点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也同样适用。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华侨在侨居地设馆授徒,教授中国武术、棋类、龙舟、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使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性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例如美国的“风筝节”、泰国的“龙舟竞渡”、马来西亚的“龙狮赛”等等,都得益于海外华侨华人的大力推广。因此,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建设中国软实力及华侨华人作用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4]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我国国家形象建构和软实力建设,加大了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力度,诸如健身气功、舞龙、舞狮、龙舟等的海外推广工作都被纳入到了对外专项文化活动的行列。2021 年12 月17 日,讲述醒狮传统文化的国漫电影《雄狮少年》在各大影院上映,讲述的是一群舞狮少年为自己而战的追梦故事,反映出“醒狮醒国魂,击鼓震精神”的寓意,被中央电视台誉为弘扬民族自信、传播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拓展世界人民体育体验的认知边际,激发从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内生动力,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能够在全世界开花,让更多的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体验此运动,从事该运动,进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发展龙狮项目的历史和经验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的前身是横滨大同学校,建立于1898 年,它是由横滨兴中会推动、由横滨华侨华人自己建立的全世界第一所华侨学校。它的建立开创了近代海外华侨教育的先河。

19 世纪70 年代,横滨的华侨绝大部分都是广东人。受起源于广东南海的南狮文化影响,广东人每逢节庆和重要的活动,都会组织舞狮游行。这个习俗也随着奔赴海外谋生的华人传到了横滨。第一代华侨华人为了在海外安身立命,他们采取邻里守望相助、抱团取暖的方式,彼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些人因为远离家乡、怀恋故土而自发组织舞狮队,在中国传统节日和重大庆祝活动时进行表演。舞狮这一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在日本横滨经历了萌芽、发展、冲突、整合到成熟的阶段,从偶然自发组织到人员和活动时间、场地相对固定的同乡会、青年会,最终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的成熟的教育模式,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130 多年。龙狮运动的发展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中间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一个相对成熟和成功的典范。

(一)社团组织奠定校园文化基础

广东人历来会在节庆和重要活动时组织龙狮游行,该习俗经华侨华人传到日本横滨,并以社团组织的形式为横滨增添了不少中华民族色彩。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夕,横滨的华侨人数已达到2505 人,[5]他们主要来自广东。因此,以广东人为主的横滨华侨社会圈逐渐形成,这也让龙狮文化在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

第一代华侨华人由于远离家乡、怀恋故土而自发组织舞狮队,在中国传统节日和重大庆祝活动时进行表演,而后随着横滨居留的中国人日渐增多,龙狮相关社团组织相继成立,共同见证了海外华侨华人在异质文化环境下守望相助、抱团取暖,以民族传统体育社团组织寄托思乡之情。1867 年由侨商张熙堂、陈玉池等人共同发起并成立“中华会议所”,此后于1871 年改名为“中华会馆”,代表华侨与日本政府交涉相关事宜,负责处理华侨社会的各种事务,[6]在元旦、清明节、端午节、关帝诞节等节日也组织舞龙舞狮等庆典活动。该会馆的成立标志着横滨华侨社会的初步形成。1887 年,一些江苏、浙江、江西人成立了三江会所,其成员首先组成了舞龙队,并在“关帝祭”上表演。1910 年,广东人成立话剧团“和亲会”,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和亲会”的成员形成了对横滨舞狮的传承。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日本国内开始限制中国人的活动,并对中国人的经济、文化活动进行压制。战争期间华侨华人的舞龙舞狮活动被迫中止。战后,为了改变被歧视和压制的被动局面,横滨华侨学校打出了“不问出身地,让我们团结起来”的标语。为了振兴体育,提高华侨华人文化知识水平,1946 年中华青年会成立。中华青年会旗下共6 个部门,分别是文化部、体育部、音乐部、总务部、交际部和检查部。中华青年会的会员对舞龙舞狮非常感兴趣,他们自己制作道具,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进行舞狮表演。后来拜托往来横滨香港的船员帮助他们从香港购买舞狮所用的道具,进而在人力物力配备齐全时成立了“狮子部”。[7]此后,在横滨每年的节日和庆典中都主要由中华青年会承担龙狮表演任务。由于各种原因,1966 年中华青年会狮子部解散,但为了能够把舞狮运动继续传承下去,舞狮成员将舞狮技术和道具传授给了横滨中华学院校友会和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友会,队员主要为学校的毕业生。从1970 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日本青年运动的高涨,参加“龙狮”活动的不仅有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毕业生,还有毕业生以外的青年人士加入其中,因此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友会改名为横滨华侨青年会。[8]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是由横滨华侨青年会龙狮队承担的。对此,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的教导主任罗顺英表示,20 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该校并未组建正式的“龙狮”队伍,但在入学初期学生会被指引按照个人兴趣加入到华侨社团的舞狮队或舞龙队中。由此,龙狮运动在横滨华侨中间的传播,经历了从自发社团组织到华侨学校社团组织并与学校相互依托、相互依存,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在校学生有了能够接触和学习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机会和平台。

回顾历史,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在整个华侨社会社团组织开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形成了相互依托,相互依存的状态。在日本,华侨社团组织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壮大,为龙狮运动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普及以及代际传递提供了土壤,也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终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传播模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校园龙狮的开展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空间

随着龙狮运动在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的开展,在校生的练习规模越来越大,并掀起一阵龙狮文化传承热潮。学生们不仅会在在校期间进行练习,毕业后也仍会作为华侨青年会舞龙舞狮的成员,回到母校指导年轻学生学习舞龙舞狮。严东洪在毕业后意识到学校深入开展舞龙舞狮项目的深刻意义与积极作用,于2003 年决心来到该校就职,负责起学校学生龙狮项目的发展。此后他在课外活动时间教授学生舞龙舞狮,每当过年过节期间也会承担相应的表演任务。2004 年,为了加强管理,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友会国术团龙狮队,成员全部由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的校友组成。从这时开始,毕业生校友会定期专门回到学校教授学生舞龙舞狮。正是由于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友会国术团的成立和严东洪老师的回校执教,促进了龙狮队伍人数不断壮大,参加活动不断增多,影响力不断增强,使校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为了促进龙狮运动的开展,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每当遇到困难都会积极开拓思路,寻求解决的方法。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只有幼稚园、小学部和初中部,这就意味着学生初中毕业后必须要升到日本的高中继续读书。为适应这种需要,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基本以日本体育课教学大纲作为参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仍然想办法在课程内容中加入了“龙狮”、武术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如此,横滨山手中华学校龙狮运动的持续深入开展还潜移默化地对周围产生了辐射作用。与学校毗邻的一所日本的公立小学,前些年就宣布将中国的舞狮作为他们学校的特色节目重点推广。其原因正是由于这所学校的师生常常看到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学生练习和表演龙狮,在耳濡目染之下产生了兴趣。通过与该校师生频繁的交流,很多日本学生喜欢上学习中文,促进了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了解。[9]中国外派教师王向宏谈及该校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部分学生来到此校就学的原因竟是源于父母对于“龙狮”的热爱。可以说,在日本横滨,龙狮运动已然成为一种喜闻乐见、大众参与度极高的娱乐游戏,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先锋和前导。

随着舞龙舞狮民俗活动不断涵化与濡化,如今已然成为一种身心娱乐的手段和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集体行为仪式,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内聚力的重要精神纽带。[10]可喜的是,在横滨华侨社会中龙狮文化已经收获了广泛的群体认同和发展机会,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发展则需要更多学校平台和社会力量为其助力,持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种到更多人的心里,为日后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渗透模式促进代际传承发展

渗透式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生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11]即所谓在人文教育环境的熏陶之下,教育内容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或社会群体。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将龙狮文化潜移默化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儿童时代主张寓教于乐,从小就让孩子通过观看表演去了解舞龙舞狮。小学部的孩子们有体验太鼓、狮子道具的机会,在游戏中亲身体验“龙狮”的乐趣。甚至在幼稚园时期,也会准备“龙狮”的道具供孩子玩乐和体验。在幼稚园、小学部这两个不同阶段,都在努力营造“龙狮”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的兴趣。进入中学时代后,学生会真正地参与到舞龙舞狮训练中。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友会国术团舞狮队将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作为训练基地,每周安排两次学生课外时间训练,教授学生敲太鼓和不同的舞姿,让他们跟随团员体验从准备到训练,再到参赛或表演的过程。这种培养模式对传承龙狮文化起到了基石的作用,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进入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友会国术团舞狮队,继续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2022 年的除夕夜凤凰卫视资讯台专题报道了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春节期间苦练舞狮,并随机采访了学校的毕业生。毕业生们纷纷表示出对于龙狮项目的喜爱,并认为传承龙狮文化是一种责任,即使毕业也愿意持续进行练习。学习中文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侨学校的生命线,现已传承至第六代,学生们有了传承的自觉。从少年时代的耳濡目染,到青年时期的接触与学习,再到成年的坚持与传承,舞龙舞狮运动在横滨山手中华学校连绵不息,代代相传,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终身教育与传承。

三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龙狮项目在海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在对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展开的个案研究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实践价值。其价值主要存在于两点:一是实践价值,就是要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华侨华人能够凭借他们的优势和所处的环境,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软实力中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二是教育价值,就是要善于通过渗透式教育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承与传播创新。

(一)实践价值: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广大侨校的文化传播作用

侨校因侨而立、因侨而兴,搭建起富有民族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园,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海外华侨学校是随着海外华人需求和时代发展诞生的文化传播、教育机构,历经30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育形式。”[12]因此,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应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广大侨校的文化传播作用。

1.筑牢海外华侨的精神家园。华侨教育在海外的兴办不仅提高了广大华侨的文化知识与谋生能力,更是对于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海外侨校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华侨在侨居地能够获得文化自信,树立起自立、自强、自尊。通过侨校平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求“文化认同”,能够让华侨华人从身体到精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独特魅力,是构建华侨华人民族文化自信和精神家园的重要方式。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不仅是理论的觉悟,更是实践的认知。在以侨校为平台的华人群体之中,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活动,其本质意义也是对自己民族身份的确认,从而激发华侨的民族觉悟和爱国情感,增进华侨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

2.拓宽民族文化的传播边界。华侨华人既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积极吸纳西方文明,这种中西合璧、交融通达的文化结构,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有效渠道,因此海外侨校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桥梁。诚如陈奕平所言:“如果有千分之一的华侨华人在涉华问题上能够提醒身边的当地民众摘去‘有色眼镜’,帮助他们理解、欣赏中国这幅‘水墨画’;如果有万分之一的华侨华人能担当阐释中国立场、促进邦谊的‘民间大使’,这将是何等壮观的队伍和力量!”[13]沉积了五千多年文明的深厚内涵和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统体育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这与广大的华侨华人以及海外侨校关系巨大。同时这一趋势不仅有利于增强华侨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亲近感,而且能够显示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精神气质,对于促进世界对中华民族健身观、价值观的认同,建构健康文明、和谐包容的民族和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搭建文化认同的重要平台。海外华侨学校是维持和增强华人社会民族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平台,也是华侨华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华文学校最早是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子女开办的、运用华文开展文化教育的场所,目的是让华侨子女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华文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已经从华侨华人扩展到所有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内外群体。目前华文学校最集中的区域在东南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华文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这些机构积极推动了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同时吸引了大量非华裔学生就读。一些华校还被纳入到当地的本土国民教育体系。欧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等许多国家也开始重视华文教育。目前美国的中文学校协会会员已经超过了四百多所,华文学校几乎遍布全美。华文学校的数量增长以及华文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平台。全球华侨联盟于2021 年1 月7 日成立,当前已经成为华文教育界最大的民间联盟平台。广大海外侨校应借助这一有力平台,通过互联、互动、互补,在全球海外侨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形成并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终身教育体系,让更多的华侨华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教育价值:以渗透式教育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终身教育体系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友会国术团的成立使校内的龙狮队伍从师资配备、训练时间到训练场地都更加完善,使龙狮的发展在校内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传承系统。系统化建设使幼稚园时期、小学时期、初中时期的在校学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直接接触和学习舞龙舞狮,为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舞龙舞狮文化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浓厚的传承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舞龙舞狮的兴趣和自主性。首都体育学院外派教师王兆鼎曾谈道:“该校学生们对于龙狮的喜爱之深,以至于已形成长期性、持续性、自发性的训练模式,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会通过动作录像研究合作探究,纠正动作、提高演练水平,每一个造型、神态都会精益求精,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发性的提高以及龙狮队伍在学校中的标杆作用,进一步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参与,加强了龙狮队伍的建设。在传统节日或学校的各种交流活动中,学校龙狮队都可以独立承担,增强了其便利性和自主性,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的成熟的教育传承模式。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龙狮活动的顺利开展,正是由于渗透式的教育模式,为其开创出一条以代际传承为基础的民族体育传承与传播路径。这一终身教育体系有着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成熟的运营模式,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弘扬爱国主义,彰显民族文化自信。舞龙舞狮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其深层次是对自然的崇拜、祖先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等信仰,构成了龙狮民俗活动重要的文化基石和源泉。在重大节日中,舞龙舞狮体现的是喜庆、纳福、兴族等文化意象,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精神诉求。在海外社会,舞龙舞狮项目更成为了一种具有“多元一体的”文化表征,承载着华侨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关注。而在海外侨校之中开展龙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海外的传播,龙狮文化也因此可以在该地区长期稳定地繁衍生息。

在每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横滨山手中华学校都会在庆祝仪式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中华街龙狮游行,醒狮“开光点睛”和狮子“采青”等活动。2019 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全体师生在横滨中华街游行,70 头精心装饰的“狮子”在街上大放异彩,吸引了大量日本观众。按照习俗,在游行开始前的醒狮环节,全校师生以最为传统的方式,为70 头狮子点睛开光,让全校师生切身感受和体验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校长张岩松谈道:“为醒狮‘开光点睛’是中国两千多年传承下来的民间传统文化。当学生拿着朱砂笔在给狮子点睛的时候,那是真心的高兴,70 头狮子同时舞动的时候,学生是真心的自豪。学生感受到了狮子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是这样的活动,使全体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文化自信,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优秀的民族和坚强领导的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不移的信念。[14]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舞龙舞狮项目再一次体现了独特的价值。对此,该校校长张岩松谈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主要体现在行动上。每年舞狮的‘采青’活动所有人围着我们的学生,当狮头站在狮尾上立起来,舞动旋转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会喊,‘素晴らしい’(真棒)。这个时候,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民族自豪感,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化自信。”可见,通过龙狮运动寻求“文化自信”之举,华侨华人从身体到精神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独特魅力并为之骄傲和认同,是构建华侨华人民族文化自信和精神家园的重要方式。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不仅是理论的觉悟,更是实践的认知。

2.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赓续文化血脉。“‘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根本认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摆在首位,可谓‘最大的公约数’,可从根本上凝聚我国社会各界,包括各民族、各宗教、海外华人的基本共识。”[15]而文化认同的核心则是价值认同。

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传播媒介。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在教授学生龙狮项目的时候,还自觉承担起一个更大的责任,就是通过这个媒介让华侨后代体会到老一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眷恋和热爱,身临其境进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去感知和感受流淌于自身血脉中的母族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能够加强在日华侨年轻一代对母族文化的认同感,体现了华侨华人对民族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没有这种认同,民族就会缺少归属感;没有归属感,这个民族就不可能具有生命力,就不可能绵延不绝”。[16]

对于这种文化认同的必要性,严东洪结合自身经历谈道:“我从小生活在中华街,每逢过节会看父辈和兄长舞龙舞狮,被他们所感动,也被舞龙舞狮的文化与魅力所吸引,便有了想把这种感动,这种文化和魅力传给下一代的想法,希望几百年后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这种感动,体会这种文化与魅力,沿着祖辈和父辈的足迹,形成百年传承。”罗顺英也说:“很多华侨华人长期居住横滨已完全习惯于日本的生活方式,学校的教育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每年大年初一的狮子‘采青’活动,我们一定会参加,这是中国人的民族习俗,这种感觉对于我们华侨来说是非常强烈的。”可见,华侨们对于龙狮运动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意义早已有了鲜明的自觉意识。正是这种自觉意识推动着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不遗余力地赓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

3.发扬“包容”“和谐”的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与西方竞技体育不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大众性、娱乐性、健身性、养生性、趣味性等特点,追求“包容”与“和谐”。这一点在舞狮运动中有深刻的体现。所以,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也是通过龙狮文化的传承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严东洪在教授舞龙舞狮过程中谈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以舞狮训练中的托举动作为例,很多情况下,由于狮尾的失误,会导致狮头更容易受伤。在训练中发生受伤情况时,狮尾通常会为此感到惭愧,认为是自己的失误才造成了此后果;而狮头受伤后,不仅不会责怪狮尾,反而会担心因为自己的伤情不能参加后面的表演而影响狮尾的心情。舞狮需要双方搭档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才能更加默契地完成动作。因此,在舞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也是一种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高级的民族文化形态,其塑造人、教化人以提升情感感受和生命品质的目标,在于追求一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文化,这是与西方以“竞争”“对抗”为核心的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代表着未来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新的方向,也是摆脱当下人类生存各种困境的新的希望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发展传统龙狮项目的历史和做法,为我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路径提供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龙狮横滨舞狮
解封迎兔
Aēsop横滨新店
迷宫弯弯绕
《儿童龙狮》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路径
《儿童龙狮》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路径
萌翻全城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第六次中日财长对话在日本横滨举行
传播学视角下高校龙狮运动的开展策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