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龙乡塘头村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
鹿冈乡芮源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自2020年以来,永丰县以入选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全省美丽宜居试点县为契机,推动乡村建设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示范引领,整体提升,全域推进乡村颜值、人居环境品质双提升,努力建设人见人爱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永丰县将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作为实施乡村建设和推进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的重大基础工程,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县域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成立规划工作专班,编制专项工作方案和计划,分年度、分批次调整编制村庄规划。同时,开展编制业务培训,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和座谈,规划设计院现场采集基础资料,听取村委会、村小组意见,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保证规划编制接地气。目前,全县20户以上村庄规划编制率达100%,行政村100%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需求评估、自然村100%完成村庄调查和村庄分类,先后两批选择130个试点村庄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龙冈畲族乡张家车村庄环境不断提升
佐龙乡富裕村范家组村庄环境整体提升
近年来,永丰县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建设思路,即打造宜居示范村庄,补齐“十三五”脱贫村短板,带动中间一般村点达标,实现整体推进、扩面提质。在省、市要求2020年底前25户以上新农村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宜居村庄覆盖率,以县域主要通道沿线村点和“十三五”脱贫村为重点,分批整治建设20户以下宜居不迁并村庄。目前,实现全部宜居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卫生公厕总数519座。同时,该县联动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和危旧土坯房拆除工作,累计拆除闲置房屋5353栋共55.4万平方米,腾退宅基地9826宗共101.5万平方米,拆除危旧土坯房3264栋共347562平方米,并将腾退收归村集体的宅基地分块治理,以适当价格反包倒租给村民,用于菜园、果园、花园等“三园”建设,对闲置零散宅基地用于硬化村内道路、修建休息广场以及小游园、凉亭等村庄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
拆“三房”建“三园”升颜值
永丰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基础工程,紧紧围绕“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目标,聚焦民生福祉,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行动做起,补齐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域实施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市场化治理,组织25个村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统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等多类型无害化终端处理设施,垃圾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厕所革命”扩面提质,全面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持续推进问题整改,完成问题户厕整改14547户。编制《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先集镇,再环境薄弱村,后人口大村”的顺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1个乡镇28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022年推进5个乡镇圩镇和15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年内受益农户突破1万户,污水处理规模达3875吨/日。2020年,永丰县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2021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市级先进县称号。
村中美丽庭院建设
紧扣“全覆盖、促提升、铸精品”目标,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布局,落实“四精”理念(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统筹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带、示范村庄、美丽庭院创建,引领村庄高质量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体现乡村特色为主题,对县域主要通道开展综合整治提升,累计完成282个沿线村庄整治提升,庭院围墙美化16233米,绿化带建设12045米,房屋改造4820栋。巧借山水生态、田园风光、产业特色、人文历史等资源,围绕环境整治、村点建设、乡村旅游,规划建设集旅游观光、特色产业、休闲民宿等为一体的“永吉线”“新永藤线”“龙上沙线”等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在示范带沿线布局建设示范村庄,把乡村振兴、旅游、文化、党建、宅改等结合起来,累计打造佐龙范家、杨家坊及八江杨家岭等7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三坊中赦“七彩岩龙湾”获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100个特色村庄,佐龙塘头获评2020年“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短视频擂台赛”乡风文明型优秀作品,2021年龙冈畲族乡入选全省特色小镇、七都井心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着眼“有制度管护、有人看护、有钱维护”,完善县负总责、乡村落实、农户“门前三包”的分级包干机制,强化杂草清除、沟塘清淤等农村动态性、细节性问题管控。普及推广积分制、流动红旗等好经验做法,引导村民创建美丽庭院、践行垃圾分类,持续巩固提升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果,促进人居环境“有里有面”。搭建县级“5G+”村庄长效管护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对村容村貌、设施运行进行监控,整合“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慧环卫等平台资源,实行联网共享、互联共通,不断提升平台使用率和问题处理率,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可持续,实现后续管护智能化、可视化,持续展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成效。
村间卫生公厕建设
美丽活力乡村+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