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红 程 盛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6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认识到“人力”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众多研究表明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有利于提高公司整体的效益,因此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使其拥有强大的心理资本,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优势,逐渐变成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研究问题。Luthans等(2004)提出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并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认为其作为一种心理资源能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的把控离不开心理资本的研究。Luthans等(2007)进一步完善心理资本内涵,认为心理资本是在个人成长与发展时可以产生正面影响的并且能够衡量、利用及控制的心理状况,主要囊括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
近年来有学者对心理资本研究进行文献总结和整理分析。莫赞和罗敏瑶(2019)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心理资本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心理资本研究的类别、历程和前沿,但在关键词聚类分析内容上尚存不足,且缺少高产作者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础等方面的分析。向松柏等(2022)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心理资本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侧重分析国际心理资本研究的动态演进历程,在研究基础、研究热点等方面尚未深入分析。现有研究单一分析国内或国际心理资本研究现状,无法完整反映两者在研究内容、研究基础、研究热点、研究演进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缺乏更为精准的研究特点对比以及两者差异下所提供的国内未来研究可行建议。
因此,基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从发文数量趋势、学科分布、高产作者研究内容、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演进等方面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03~2022年的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发现共性与差异,以期在全面把握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发文趋势、学科分布、研究内容、研究知识基础、研究热点、研究演进的基础上,为我国心理资本研究和心理资本价值的挖掘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推进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深入开展。
使用HistCite(Pro 2.1)、VOSviewer(1.6.18)、CiteSpace(5.6.R2)三种软件分析研究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情况。HistCite软件可以将复杂庞大的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统计,从而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家、作者、期刊等方面的论文数量关系。VOSviewer、CiteSpace可以将数据从文字形式转变成直观清晰、可读性强的图谱。科学知识图谱顾名思义拥有“图”与“谱”的特质,包括知识图像可视化和知识系统序列化,展示了知识单元或知识群间网络关系、构造体系、交互作用、演进派生等暗含的错综复杂关系(陈悦 等,2015)。因此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法全面梳理对比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的重点、热点。
研究对象分为国际心理资本研究文献与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文献两部分,由于对心理资本概念研究影响最广的Luthans等人于2004年正式提出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因此选取滞后一年作为起始检索时间,检索时间跨度均为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25日。国际心理资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作为数据检索平台,索引为“SCI—EXPANDED”,以“TS=‘psychological capital’”为筛选条件,在WOS核心数据库中检索得到951篇相关论文,导出为纯文本格式。国内心理资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检索平台,以“主题词=‘心理资本’,来源类别=‘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CSCD’”为筛选条件,最终检索得到1268篇相关论文,并且发现检索数据库中最早的一篇文献发表时间为2004年,导出为Refworks格式。
通过HistCite软件分析国际心理资本研究样本以及通过中国知网(CNKI)自有统计工具统计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每年的发文数量,见图1所示。两者相同处,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在2003~2008年这段时期发文数量都相对较少,2014年及之后发文数量迅速增长,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两者不同处,发文数量峰值上,国际心理资本研究发文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21年,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发文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5年;发文数量趋势上,2003~2022年国际心理资本研究总体呈现曲线增长趋势,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总体呈现先曲线上升后缓慢下降归于平缓的趋势。对比分析表明国内心理资本研究相比国际心理资本研究起步较晚,并且近年来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探索热情低于国际心理资本研究。
图1 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每年发文数量统计图
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有统计工具分析得到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学科分布,见表1所示。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均会涉及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但不同之处在于国际大量相关研究涉及到医学,而国内则大量涉及教育学,表明相比较国际而言,国内心理资本研究与教育学科密不可分,其研究对象会涉及到学生、教师、校长等。
表1 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学科分布(前15)统计表
通过VOSviewer对国际心理资本研究进行高产作者发文数量统计以及通过中国知网(CNKI)自有统计工具对国内心理资本研究进行高产作者发文数量统计,见表2所示。
表2 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高产作者发文数量及其研究内容统计表
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高产作者共同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资本。国际上,Giordono和Lindström(2011)研究发现广义信任是唯一与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和高度显著联系的社会资本变量,而所有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支持的衡量标准都变得不显著。国内研究中,田喜洲(2009,2012,2013)基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三者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向,如三者对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影响差异研究、对酒店员工的协同作用研究。二是特定群体的相关研究。国际上,相关学者会对青少年、煤矿井下工人、狱警等对象进行心理资本研究。国内相关学者会对志愿者、新生代农民工、石油工人、环卫工、乡镇干部、高校教师等进行研究。
国际心理资本研究高产作者研究内容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抑郁症的相关研究。Liu等(2013)认为功能性社会支持(FSS)和心理资本(PC)有助于减轻艾滋病感染者及其病人(PLWHA)全职员工的抑郁和焦虑症状,PC完全调节FSS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联,因此提出除了提高FSS外,心理资本研究也可以被纳入针对PLWHA全职员工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中。二是职业倦怠的研究。Wang等(2012)认为中国医生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家庭间的冲突有关。心理资本在职业倦怠和工作家庭间的冲突这二者中起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可能是降低我国医生尤其是女医生由于工作家庭间冲突而导致职业倦怠这一负面影响的积极资源。三是家庭心理资本相关研究。Koyama等(2022)发现对灾后恢复过程的不满和感知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是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两个因素会降低灾后儿童的心理资本,其中感知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这一因素与儿童抑郁症状直接相关,并通过父母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资本间接相关。
国内心理资本研究高产作者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工作绩效及其创新。张宏如(2010)发现提升知识型员工的心理资本可以促进提升工作绩效牵涉的投入与产出达到的成效,推动知识创新。二是团队心理资本研究。李林英和徐礼平(2017)对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有关内涵特征、创新绩效、结构维度、团队变量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其维度包括:团队自信、团队希望、团队乐观、团队韧性、团队合作和团队责任,并且维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三是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叶宝娟等(2018)通过对心理资本与大学生职业选择困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对于社会技能水平高的大学生而言提升心理资本水平显著提升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决策方面收益更高。四是员工创新性研究。王雁飞等(2017)发现心理资本水平高的员工更愿意进行创新型挑战,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其心理安全感也会随之提升,从而提高员工创新的主动性。
进行国际心理资本研究文献共被引分析运行CiteSpace软件时设置:时间跨度选定为“2003-2022年”,时间切片选定“1”,节点选定为“Reference”,网络剪裁的方法选定“Pruning Sliced Networks”,得到国际心理资本研究共被引最高的相关文献。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文献共被引分析时,“EI”和“核心期刊”筛选条件下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可以采用CSSCI和CSCD数据库下载的数据,运行CiteSpace软件时设置与国际一致,对分析出来的数据进行筛选整合,得到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共被引最高的相关文献,和国际同时梳理见表3所示。
表3 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共被引文献频次排序对比表
根据共被引文献频次表可知国际和国内相关研究均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通过对国际和国内主要共被引文献的查找,发现心理资本研究知识基础大致相同,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心理学。国际上Luthans等(2017)认为现在公认的心理资本的核心结构,来源于积极心理学,特别是积极组织行为(POB)。国内学者张阔等(2010)科学研究证实积极心理资本以及其子元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正面影响,提升个体心理资本水平可以推动心理健康正向发展。二是人力资本。国际上Avey等(2011)认为心理资本与理想员工态度(包括工作满足程度、组织承诺、内心幸福感受)、理想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多重衡量(包括自我评估、管理者评估和目的)之间存在明显正向影响关系,并且心理资本与不良员工态度(包括愤世嫉俗、辞职意愿、职业压力和焦躁忧虑)和不良员工行为(包括越轨行为)之间存在明显负向影响关系。国内研究中,柯江林等(2010)通过研究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者在复杂多变的未知环境中对任务绩效的积极作用,发现心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其有更为突出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却反而下降。三是工作压力。国际上Luthans等(2007)借助源自各种行业的大批成人工作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心理资本(希望、效能、韧性和乐观等积极资源)可能是更深层次把握压力症结变更,以及辞职意向和求职行径的关键因素。国内研究中,高中华等(2012)通过探索心理资本与员工感知角色压力之间的关系,发现当角色压力方带来的压力超过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抵抗能力时,辞职意向将升高,而组织支持的提高可以降低员工的感知角色压力,从而降低辞职意向。
国内心理资本基础性研究相比国际而言,突出不同的方面是关于心理资本本土化的研究。柯江林等(2009)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开创了信效度好、认可度高的本土量表,该量表可以更好的诠释工作绩效,特别是周边绩效。同时指出我国本土心理资本包括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事务型心理资本所蕴含的要素与西方心理资本基本相同,而人际型心理资本所蕴含的要素符合我国文化背景,且本土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吴伟炯等(2012)以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本土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之间的关联,证实人际型心理资本在国内对职业幸福的作用较强。该基础性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在引入国际心理资本相关理论、模型和应用等研究内容时并不是直接套用,而是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其更贴合中国的文化背景。
通过CiteSpace软件制作关键词聚类图谱,将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时间跨度均选定为“2003~2022年”,时间切片选定“1”,节点选定为“Keyword”,Selection Criteria设定为“SelectTop50”,这样我们可以提取每个时间切片内频率排序前50的著者,网络裁剪的方法选定为“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导入,最终得到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国际心理资本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节点数N=240,关键词直接的连线数E=474,网络密度为0.0165,Q值为0.6628(>0.3),S值为0.6942(>0.4)。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节点数N=228,关键词直接的连线数E=281,网络密度为0.0109,Q值为0.7772(>0.3),S值为0.4935(>0.4)。二者聚类S值和Q值表明聚类结构合理且同质性较好,并运用LLR算法展示并制作相关知识图谱,完成对相关聚类的提炼,见表4所示。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相关研究关键词聚类都包括13个聚类,其中,国内心理资本研究的“#3积极心理资本”、“#4职业紧张”、“#7人力资本”等关键词聚类和国际心理资本研究的“#6 social support”、“#11 work environment”等关键词聚类国际和国内均有一定量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同时发现国内心理资本研究的关键词聚类#0、#10和国际心理资本研究的关键词聚类#3、#8差异较为明显,着重进行分析。
表4 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关键词聚类
5.1.1 国内心理资本研究聚类分析
#0“农户”聚类包括“返乡农民工”、“影响因素”、“创业资本”、“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等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劳动人民,探索“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心理资本,既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又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国内农民工群体的心理资本研究最早开始于2010年,研究者刘莹(2010)通过城市人文与农民工心理资本的匹配影响要素,探索讨论城市人文与农民工心理资本的匹配关联度,构筑城市人文与农民工心理资本匹配过程模型。随后许多学者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对其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心理资本三者协同分析农民工就业、工资收入、城市融入及其市民化等内容,如张洪霞(2013)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社会交融习惯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三者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注重农民工的这三者内生资本,利于提高农民工的积极心理水平,从而利于城市融合及社会和谐发展。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的生活成本增加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振兴乡村的口号提出与相关政策的落实,愈来愈多的农民工决定返回家乡工作或创业。随之有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创业绩效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伍如昕和何薇薇(2018)发现人力资本变量、社会资本变量、心理资本变量(除心理弹性外)都在某种程度上作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汪昕宇等(2018)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与经济、成就、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因素有关;农民工个人状况(包括性别、年龄、经济资本情况、心理资本水平等)、农民工家庭状况(包括人口数量、经济水平、区域地理等)、农民工家乡环境状况(包括政策环境、创业环境等)三方面因素会作用其创业意向和行为;创业者个人情况、外部环境支持两个方面因素会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农民工创业能力及其社会网络会影响返乡创业企业成长,多方向的研究为国内农民工群体的心理资本研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随着农民工群体的返乡创业,相关学者进一步跟进,研究其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王杰等(2022)提出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的农业创业、非农创业和多行业创业行为及农业、非农业的创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家庭所处阶段与其在农业、非农业的创业有显著关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心理资本与农户、农民工的相关研究,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变迁的整个历程,不仅仅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更是响应政策号召,以人为本,提升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的流动迁移中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0“大学生”聚类包括“心理适应”、“就业”、“农村留守儿童”等关键词。国内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最早开始于2008年,陈桂兰(2008)从心理资本角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提出应提高大学生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加强积极情绪管理,发展乐观心态,形成积极归因风格,提升个体对发展的希望感,正确看待挫折,提高个体坚韧性等有效策略。随之相关学者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心理资本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学习成绩、家庭影响、网络影响等。大学生就业研究方面,王励骅和曹杏田(2011)发现心理资本水平和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关联,受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大一及其他三个年级段之间的年级差距、学生是否做过干部及其历程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有利于增强求职能力和社会竞争优势。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研究方面,孟林和杨慧(201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时,会增加大学生心理焦虑情绪、抑郁产生的几率,降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心理资本家庭影响研究方面,李艳等(2014)提出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有显著积极影响。大学生心理资本网络影响研究方面,王勋等(2016)探讨了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网络文化之间的关联,发现自由、平等、开放、多元的网络文化特征会积极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诱导、隐蔽、虚拟等网络文化特征会负向降低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同时从网络文化角度提出弘扬主流价值观、正向引导舆论走向、增强校园文化积极影响、多媒介良性互动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提升。
5.1.2 国际心理资本研究聚类分析
#3“domestic violence(家庭暴力)”聚类包括information(信息)、psychological aggression(心理暴力)、risk attitudes(风险态度)、marital violence(婚姻暴力)、physical assault(心理攻击)、adaptive capacity(适应能力)、climate change(气候改变)、anxiety(焦虑)等关键词。Efetie和Salami(2007)以遭受家庭暴力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发现怀孕期间的家庭暴力中心理虐待排名最高,占66.4%,而身体和性虐待分别占23.4%和10.2%,认为配偶是最常见的犯罪者,可以通过为丈夫开设父亲教育课程来间接提升孕妇的心理资本,从而降低孕妇遭受家庭暴力的几率。Zhou等(2018)研究中国女护士心理资本与焦虑关系中组织承诺和工作倦怠的系列多重中介作用,发现护士焦虑患病率为41.1%,年龄和婚姻状况对护士焦虑症状有显著影响,而文化程度对护士焦虑症状无显著影响,认为积极的心理状态首先与组织承诺增加相关,然后与工作倦怠降低相关,这反过来又与女护士焦虑症状的减轻相关。Carneiro等(2021)通过研究婚姻暴力情况下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认为提供合格的服务援助直接影响到遭受婚姻暴力妇女的生活,无论这服务援助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专业人员提供热情的援助,有利于提升女性心理资本,从而有助于解决夫妻间的暴力问题。
#8“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聚类包括new graduate nurses(新毕业护士)、empowerment(赋权)、health inequalities(健康不平等)等关键词。通过在WOS核心合集的相关文献搜索,按照被引频次从高到低排列,发现关于该聚类中关键词的心理资本研究多与灾民或病人的心理健康相关,其研究包括飓风、地震、海啸、战争、疫情、核泄露等灾害和艾滋病、抑郁症等疾病。Lowe等(2017)通过研究飓风桑迪后的心理资本要素—韧性来找出大规模自然灾害后个人和社区层面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他们认为在个体层面,个体的抑郁程度和创伤后应激水平与经历或目睹创伤事件显著正相关;在社区层面,创伤后心理压力与生活地区的社会资本水平显著正相关。Ali等(2012)通过研究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地震幸存者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现女性、年龄大、未婚、户主、目前失业、收入低和住在临时住房的人有较高的PTSD风险,拥有较高的社会资本和宗教倾向似乎具有保护和缓冲作用,并增加对PTSD的韧性,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资本要素—韧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时区图谱(Timezone View)从时间维度上观察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的演进历程。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时间跨度都选定为“2003~2022年”,时间切片都选定“1”,节点选定都为“Keyword”,网络剪裁的方法都选定了“Pathfinder”,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关键词首现年份(选每年频次前三关键词)见表5,关键词突变图见图2。通过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可以发现,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在整个研究阶段的划分基本相同,均分为第一阶段(2003~2008年)、第二阶段(2009~2014年)、第三阶段(2015~2022年),但在阶段性质和研究热点变化上会有所区别。
表5 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关键词首现年份
图2 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突变词图(左:国际;右:国内)
第一阶段(2003~2008年):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前期探索阶段。从表5发现,这段时期国际突出social capital(社会资本)、mental health(精神健康)、self efficacy(自我效能)、risk(风险)、depression(抑郁)、model(模型)、community(团队)等,国内突出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积极心理资本等,该阶段国际和国内都在进行心理资本研究的理论搭建。从图2发现国内人力资本突现强度为6.4713,说明国内研究更多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探讨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联。如仲理峰(2007)探索讨论了心理资本以及积极心理要素(包括希望、乐观和韧性)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联。田喜洲和蒲勇健(2008)探索积极心理资本对旅游行业员工的影响,认为旅游业相关企业应当选聘拥有积极心理资本的员工并且开发和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资本。
第二阶段(2009~2014年):国际心理资本研究拓展阶段,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快速发展阶段。该时期国内发文数量增长速度和数量远远大于国际,国内研究热点以大学生、工作投入、高校教师、幼儿教师、农民工、社会支持、职业认同等方面为主,国际研究热点以impact(作用)、performance(绩效)、psychological distress(心理压力)、satisfaction(满意度)、social support(社会支持)等方面为主。国际和国内研究对象都逐渐多样化,但着重关注方面有所区别,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对象的拓展着重关注大学生、高校教师、农民工等,国际心理资本研究对象的拓展着重关注女性、青少年、残障人士等。
第三阶段(2015~2022年):国际心理资本研究蓬勃发展阶段,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深化阶段。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在该阶段发文量较多但相比第二阶段增长速度渐缓,处于对心理资本研究的深化阶段,深化主题包括工作投入、积极心理资本、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组织支持感等。该阶段热点关键词有情绪智力、职业紧张、相关性等。如史烽等(2018)研究发现领导者把他拥有的部分权力下放给员工,为员工提供完成任务所必要的客观条件,这会积极促进员工进行创新、提升员工心理资本水平,并且发现情绪智力、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国际心理资本研究在此阶段,发文量迅速猛增,从图2可以发现关键词covid-19的突现强度高达8.4154,表明国际学者对心理资本与新冠疫情之间的研究表现出高度热情。Grey等(2020)通过对在COVID-19期间经历社会隔离和社会疏远的个体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人相比较社会支持程度低的人心理资本水平更高,患抑郁症和睡眠质量差的概率更低。Mamun等(2020)研究发现在孟加拉国,COVID-19与重大的心理影响有关,强调需要有战略性的心理支持措施和改善心理健康的服务,特别是在妇女和年轻人中。
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国际和国内发文数量趋势对比、学科分布对比、高产作者研究内容对比、文献共被引对比、关键词聚类对比、关键词时区演进趋势对比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国际与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存在较大差异。
结果表明:(1)在研究趋势上,2003~2022年国际心理资本研究总体呈现曲线增长趋势,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总体呈现先曲线上升后缓慢下降归于平缓的趋势,相对于国际的心理资本研究呈较快速度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我国近年来心理资本研究趋缓,未得到足够的关注。(2)在学科分布上,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均会涉及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但国际侧重与医学相结合,国内侧重与教育学科相结合。(3)在研究内容上,国际心理资本研究高产作者研究内容侧重于抑郁症、职业倦怠、家庭心理资本三个方面的研究,国内心理资本研究高产作者研究内容侧重于工作绩效及其创新、团队心理资本、大学生心理资本、员工创新性四个方面的研究。(4)在研究基础方面,国际和国内都侧重于积极心理学、人力资本、工作压力等方面的研究,但国内突出本土化心理资本研究。(5)研究热点方面,国际心理资本集中于社会资本、健康、工作绩效、家庭暴力、抑郁症、PTSD等方面,近年来又着重于对心理资本与新冠疫情的相关研究,国内心理资本研究着重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大学生心理资本、农民工心理资本等。(6)研究演进方面,国际和国内心理资本研究都分为三个时期,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分为前期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深化阶段,国际心理资本研究分为前期探索阶段、拓展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国内心理资本未来研究展望,为后续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一是拓展研究内容。国内心理资本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心理资本、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等方面,对于抑郁症、PTSD、心理健康、家庭心理资本、团队心理资本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心理资本与抑郁症、PTSD、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提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后续相关学者心理资本研究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
二是创新研究方法。已有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侧重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更多地是对截面数据的处理。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纵向追踪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心理资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机制。心理资本测度更多地引用国际心理资本量表通过自测进行,基于我国国情、文化背景、行为模式特征、不同年龄结构的心理资本测度量表开发和他评方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是创新研究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现有研究侧重于知识型员工、大学生、医护人员等群体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作为一种隐性的、潜在的资源,随着社会价值、意识形态领域变革的深化,社会新现象不断涌现,对精神需求的关注日趋增多,对老年人、青少年、退役军人、农民工、艾滋病患者、抑郁症患者等群体的心理资本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基于中国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的背景,探索老年人心理资本状况及其与健康、参与等之间的关联。
四是细化研究群体。中国民族之多、地域文化之丰富、学校数量和体系之庞大,主要针对大学生、教师、农民工等群体的研究对象不能笼统的进行归纳分析,可以进一步分层次、分区域细化。例如对于教师群体的心理资本研究,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区分为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等,未来研究可以对学科、地区深入细化,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师心理资本或立足于当地文化背景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