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畜间黑热病综合防治调研

2023-02-27 21:44:31武军林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绥德县石家沟村

王 磊,武军林

(绥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绥德 718000)

黑热病(Kala-azar)亦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中国民间又叫其大肚子病、痞块病等,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所导致的疾病,经中华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内脏利什曼原虫病区分布,将其归纳为荒漠型或野生动物源型、山丘型或人兽共患型、平原型或人源型3种类型。黑热病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在我国,利什曼原虫病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地区,1950年全国感染利什曼原虫病的患者大约有53万左右。在建国后经过大规模的科学积极防控,利什曼原虫病在我国的大部分发病区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其发病因素、流行途径等原因较多,所以目前在我国西部地区仍有该病的流行或点状病例发生。引起黑热病的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于被感染者的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部位。黑热病潜伏期—般为3~6个月,最短仅10 d左右,最长的达9年之久。人感染后,临床上最典型的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乏力、消瘦、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贫血等。在病程中症状缓解与加重可交替出现,进入缓解期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缩小,持续数周,以后又可复发,病程迁延数月,黑热病可防可治,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在畜间其易感动物有犬、猫、牛、马、绵羊等,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犬比较多见,所有犬种均可感染发病,不分年龄或性别,传播途径包括携带病原体患犬的血液产品的输血、垂直传播和交配传播。在我国犬内脏利什曼原虫病与人黑热病原虫在形态上、媒介白蛉体内的生活史、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以及发生叮咬的病变等情况完全相同,两者均以中华白蛉为传播媒介;另外病犬的皮肤内常有大量的虫体,白蛉叮咬病犬较叮咬病人更易受染。因此,病犬是利什曼原虫的特别适宜的储存宿主。病犬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被毛无光泽、且很粗糙,并逐渐脱落。在脱毛的皮肤上常因皮脂外溢出现一层白色糠秕样的鳞屑,有时由于皮肤增厚而形成结节。此种皮肤损害见于头部,尤其是耳、鼻、脸面和眼睛周围最为显著,有时在背部、四肢和尾部上也可出现。疾病后期,患犬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日渐消瘦、鼻孔每因粘膜肿胀而堵塞或因溃疡而引起鼻衄。眼部常发生眼睑炎,结膜炎和角膜炎,也常见睫毛脱落。病情继续发展下去,犬的吠叫声音变得嘶哑和犬叫困难,最后因营养衰竭而死亡。

1 绥德县黑热病的基本情况

绥德县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为山地与丘陵,历来有旱码头之称,总面积1 868 km2,总人口35.5万人,从古到今绥德县人民一直就有养犬的爱好,据统计,2022年犬类饲养量达5 800余只。通过查询《绥德县志》,从1950年开始建立疫情报告制度,最早报道人感染黑热病是1974年的3月发生一例,1975年的6月发生一例,之后再未报道人感染黑热病病例,直到2018年1月19日绥德县疾控中心接到陕西省疾控中心通知,绥德县薛家峁镇石家沟村一村民实验室利什曼原虫rk39试纸条检测阳性,被确诊为黑热病;2020年6月11日绥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绥德县疾控中心通知,崔家湾镇邱家硷村确诊一例人感染黑热病病例;2022年5月16日绥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绥德县疾控中心通知,名州镇金阳光6号楼小区发生一例人感染黑热病病例,以上3起病例,绥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程参与对病人所在村的犬和猫全部进行了采血。通过数据看,绥德县近年来人感染黑热病持续发生,情况不容乐观。为此,绥德县广大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对畜间利什曼原虫感染犬、猫等动物进行调研,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2 绥德县畜间黑热病的发病原因及处置措施

2.1 黑热病的发病原因

绥德县是利什曼原虫病的老疫源地,并且有传播媒介中间宿主白蛉、终末宿主犬只的存在,所以该原虫病一直呈点状发生。因此,对近年来发生黑热病的2个村子和一个小区进行展开调研,薛家峁镇石家沟村共有172户470余人,村内大部分人外出,目前只有50户88人在村里居住,村内有犬24只,猫5只;崔家湾镇邱家硷村共有273户814人,常住人口128户278人,村内养犬32只,猫1只;名州镇金阳光6号楼小区共饲养犬12只,平时在家饲养,饲喂的是狗粮,偶尔拉出去溜达;石家沟村和邱家硷村离河道较近,村民素有养狗的习惯,并且有人一直从外地调入名犬,从事县境外追野兔活动,因此引入病原的风险极高,同时有收留流浪犬的习惯,所有的犬都是放养管理,从不驱虫、防疫,饲喂的都是一些动物内脏和不干净的餐厨剩余物,这可能就是犬被感染利什曼原虫的主要原因。通过调研,发现所有发病的家犬精神萎靡、消瘦、脱毛和衰弱(俗称癞皮狗),阴性感染者无临床症状。

2.2 黑热病发病后的处置措施

绥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石家沟村的24只犬,5只猫,邱家硷村的32只犬,1只猫,金阳光6号楼小区的12只犬,全部进行采血,由绥德县疾控中心送省疾控中心进行化验,石家沟村的29份样品检出1份抗体阳性(患者家的犬),其余为阴性;邱家硷村的33份样品检出7份抗体阳性(包括患者家的犬),其余为阴性;金阳光6号楼小区的12份样品检测全部为阴性,检出的阳性犬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饲养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在村里开展健康教育,对村民普及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病症、传播途径和预防相关知识。

3 黑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依法加强养犬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应加大对养犬户办理养犬登记手续的监管工作,未经登记,不得养犬;应对无证犬、流浪犬、走失犬等犬只进行捕捉、收容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犬只收容场所,也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或者企业等专业捕捉机构对流浪犬、走失犬、无证犬等犬只进行捕捉、收容管理工作。养犬户应自觉在法定的动物防疫机构和动物诊疗机构对饲养犬只进行狂犬病等疫病的免疫工作,如果发现所饲养的犬只感染或者疑似感染疫病的,应当立即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发现所饲养的家犬患有、疑似患有黑热病等严重人畜共患传染性疫病,未立即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条款所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并通报卫生部门。

3.2 加强养犬畜主整治消毒和流浪犬的收容统一管理

按照人畜分离的饲养原则,对犬只饲养场所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强化环境卫生清洁意识,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家犬饲养场所、人居环境进行消毒,用消毒药品对家犬进行药浴,少养犬、不养犬、消灭流浪犬、无主犬,减少犬、蛉接触,阻断黑热病的传播途径。

3.3 每年4~7月白蛉高峰期杀灭一次传播媒介白蛉成虫

控制传染源和消灭保虫宿主对控制黑热病的发生,虽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黑热病早期确诊尚有困难,而且病人和患犬在治愈后仍可在皮肤内长期带虫。因此,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是控制本病的关键,应在白蛉高峰季节前及高峰期(4月下句至7月下句),通过滞留喷洒药物杀灭白蛉成虫,白蛉对杀虫剂敏感,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卫生杀虫剂种类的拟除虫菊酯类,如含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的杀虫剂。白蛉幼虫孳生地目前没有明确的范围,重点是对白蛉可能摹生的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地的人房、畜舍、厕所及禽围等开展卫生清理整治,使其保持清洁干燥,并清除周围环境内的垃圾,清除疑似孳生环境。因此,只有彻底消灭传播媒介白蛉,可达到真正预防本病的目的。

3.4 加大黑热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宣传力度

通过网络、电视、进村走访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该病的危害性、表现症状、预防措施,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对利什曼原虫病的认知程度和自我防护意识;大力开展预防白蛉等蚊虫叮咬的健康知识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力争把利什曼原虫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猜你喜欢
绥德县石家沟村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旺了产业 富了乡亲 美了乡村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10
绥德县文化馆2021年绥德县文化馆“春节非遗线上展”系列活动邀您一起过大年
百花(2021年2期)2021-09-10 07:22:44
村里的集体产业应该由谁来“操盘”?——佛坪县银厂沟村尝试“连锁加盟”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4:52
陕西省宝塔区南市街道市场沟村 #疫情防控,我们在努力#
农民文摘(2020年3期)2020-02-28 12:22:10
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后耕地适宜性评价
别了,半沟子
宁夏画报(2017年10期)2018-02-26 17:32:13
好是怡情处,西楼长景真——中晚唐赏石家张祜
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5:49
榆林市政府考核组赴绥德县考核食品安全工作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商情(2017年9期)2017-04-29 01:57:47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
商情(2017年9期)2017-04-29 01: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