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源平,赵翠俭,容旭巍
(石家庄学院机电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这一理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70 年代,它追求的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1,2]. 现代产业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应用能力、复合型特质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是一种应用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建共享的学院架构形式,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其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5].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首先是一些院校对于产业学院的定位和目标缺少明确性,过于追求全面发展,导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无法做出特色、凝聚优势;其次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够灵活,现代产业学院需要根据产业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但是在实际调整和更新中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及时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6-8]. 同时师资队伍不强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及合作平台匮乏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促进二者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9,10]. 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围绕河北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凝练建设思路,优化实施路径,持续提升河北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质量. 相关结论可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未来产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应积极探索如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组织,通过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视野的人才,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融入,可为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提供方向保障. 现代产业学院是培养未来产业人才的摇篮,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学院建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环保意识、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养,使其全面适应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融入也会进一步提高学院综合竞争力,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现代产业学院通过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教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可以为学院带来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支持,提高学院的声誉和形象.
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能够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现代产业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共同推动在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加速产业发展升级.
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目标的调整是关键. 这就要求现代产业学院要关注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同时还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目标中,例如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专门人才,注重学生的全周期工程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设置改革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的重要途径. 产业学院可以新增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专业课程,或者在原有专业课程中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内容,类似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相关知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工程认证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中.
实践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也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环保项目设计研发、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节能环保竞赛等. 这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提高其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在此基础上利用科研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可持续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 产业学院鼓励师生开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可以提高产业学院的科研水平,还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产业学院还应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通过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实现协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人才培养中.
河北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基础扎实,从其前身经世智能制造学院成立起已运行多年,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资金保障制度,2020 年随着科瑞达、通合电子等企业的加入,成立石家庄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 通过校企联合教研,完成了多项省市级课题,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强,多次在智能车比赛、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随着“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成,在此基础上“智能制造实习工厂”“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中心”三位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平台也初具规模. 2022 年,河北省工信厅、河北省教育厅将石家庄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立项为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为进一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育人育才功能,学院上下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专业群建设质量、校企联合开发教材、创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管理组织架构,打造集机电类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类和装备制造类服务高地.
河北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助课本引导、企业熏陶、技术创新、实战历练,强化“学产研用”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注重校内理论与实践教学,明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经济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其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精选授课教材、优化讲授内容、重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关联,全面实施“课本引导”. 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产业学院合作企业所提供的企业现场环境,对学生开展各类见习与实习培训,让学生接触并解决真实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引入企业导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授课,全面加强“企业熏陶”. 对于“技术创新”,产业学院借助石家庄市数字医疗康复技术创新中心和石家庄学院智能检测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同时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以及挑战杯竞赛等赛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实战历练”环节,现代产业学院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ICT 实训中心等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历练战场,强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适应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现代产业学院依托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5 个本科专业,以人才队伍和智力优势为核心打造机电专业群,全面对接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学院力量. 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河北省一流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石家庄市高校重点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5 个工科专业也都围绕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积极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申报工作. 机电专业群建设为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特色化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框架,同样,机电专业群也受益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良好环境和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机电专业群教学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通过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基于学院教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企业工程师丰富的项目经验,围绕产教融合需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编写了《智能制造产线工程项目实践》《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教程》《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教程》等10 余本应用型教材. 自编教材的使用可以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所授知识与行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同时教材采用了更多的实践案例以强化应用性,教材的强实践性也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来更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的关键. 现代产业学院借助严格的选拔机制,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创新性强的现代产业学院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现代产业学院坚持“人才引进、培训提升、管理机制、团队合作”多方协同,创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近年来“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为100%,引进10 名博士和1 名企业高级工程师,4 名教师被任命为石家庄市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10 余名教师被任命为河北省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约98%的教师获行业证书. 现代产业学院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提升,通过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研讨会、讲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近三年在精彩课堂等比赛中获奖10 余项,如2023 年产业学院教师荣获电子信息类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省赛三等奖. 学院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合作项目,拓宽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每年完成横向课题300 余万元. 学院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教师聘任、考核、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在“团队合作”方面,现代产业学院通过组建科研和教学团队等,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代产业学院致力于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优化组织架构,积极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教育、科技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首先赋予产业学院更多人才引进和聘用自主权,并制定人才引进聘用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同时明确学校划拨经费和产业学院联合办学出资方经费等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管理办法. 产业学院重视办学指导、过程监控、绩效考核和质量跟踪等方面的职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在严格考核评价管理方面根据产业学院办学特色,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准确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增强广大教师教学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此基础上规范教学文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为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也为现代产业学院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和保障.
河北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正逐渐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学院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建成一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管理组织架构. 产业学院坚持党的领导,构建理事会领导下的产业学院院长负责制管理体系,理事会由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代表组成,负责校企间事务协调与落实,重大问题的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 每学期至少召开1 次例会,重大事件理事会增加例会次数. 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学院相关专业设置和建设、培养方案制定、双师双能队伍和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产业学院设立1 名院长以及若干名副院长,且至少有1 名副院长由来自企业的人员担任,共同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分享经验和资源,推动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组织架构的持续优化为现代产业学院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河北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立足石家庄,面向河北省区域经济装备制造业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整合校企双方资源,结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师资协同优势、企业行业技术与学校专业融合特点,在区域内行业企业与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输出应用方面,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平台. 在产业与教育对接互动过程中,逐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市场竞争力,整体推进教育与产业共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思维创业实践与专业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产教融合. 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校企双方进行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技术标准与人才标准的发展,此外双方还共同开发高标准的课程体系并组织相关教学活动. 通过以上方式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建立校企导师联合工作室,实现双师培养的深度产教融合. 双方共同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双师双能”素质的师资队伍. 同时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研究培养标准、开发教学课程、承担学校与企业的教育、培训任务”. 通过这种“四同”模式,逐步打造一支定期研修、协同研究、深度合作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队伍.
此外,学院积极开设工学一体化实践课程,实现实训实习的深度产教融合. 校企双方联合投入资源,在科瑞达、通合电子等企业指定的场地建设“共建、共用、共享”的企业实训中心. 学生在实训中心可以现场学习,也可以接受技能培训. 同时实训中心还承办智能车、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及智能制造相关技能大赛,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国家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最后通过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实现科研创新的深度产教融合. 校企双方投入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研发经费等资源,从技术应用开发与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出发,承接企业横向课题,协同申报纵向项目,并联合发表各级各类科研教改论文. 通过这种方式,将产教融合中心打造成一流的研发基地.
本研究结合河北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经验,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探讨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分析表明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组织,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专业群建设质量、校企联合开发教材、创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管理组织架构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关结论对于推动现代产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