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心理视角下的城市新区街道研究

2023-02-26 17:16赵恩泽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临桂新区街道

赵恩泽

In our urban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new urban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short modernization time, often appear in urban street culture fault, atmosphere loss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psychological field theory and Gestalt psychology represented by Lewin as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reet sca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uilin Lingui New District, resources are too concentrated, lack of places for behavior and "street gang" system, etc., put forward the introduction of spatial justice theory, intensive form structure and other theoretical strategies.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and building the sense of street atmosphere in the new urban district.

在我国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城区建设中,由于现代化建成时间短,常出现城市街道文化断层、氛围感流失等的问题。以勒温心理学场论为基础的环境心理学作为评价体系,通过对桂林临桂新区建设中出现的街道尺度巨化、资源过于集中、缺乏行为发生场所和“街帮”制度林立等问题,进行梳理剖析,提出引入空间正义理论、集约化形态结构等理论策略。为理解和营造城市新区街道氛围感的角度提供见解。

一、背景概况

国内新城区的普遍问题是城市规划过于粗放,代表“现代化”的车行尺度的城市受限于各种因素,使人群的主要交通方式依旧是步行与公共交通。2016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规建设管理若干意见》提出“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表明了政府对城市新区建设的关注。

桂林作為著名旅游城市,自然环境优越,但老城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及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目的限制了现代化的发展。因此自确定“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政策以来,临桂新区就被定位为桂林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商务中心。经过十余年建设开发,新区虽部分实现桂林城市的现代化,但也暴露出其诸多问题。

目前国内对临桂新区的研究较少,仅湛江平等人对临桂新区水环境及绿色交通规划方面、蒙春运等人在临桂新区机遇性研究等前瞻性研究;此外桂林理工大学董宁倩等人对临桂新区的景观规划方面做有研究,以环境心理学等人本主义角度,从街道尺度方面对临桂新区的研究仍处于相对空白阶段。

二、理论基础:勒温、林奇

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结合拓扑学与物理学提出描绘人在环境中行为的心理学场论。心理学场论将心理空间分解为个人与环境两个组分,并用公式B=f(P,E)表示,即行为(B)是受个人(P)和环境(E)因素影响的函数。

20世纪60年代,林奇发表了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城市意象》,并提出了著名的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与标志物,大大促使环境心理作为一门多维领域学科的出现。1970年,伊特尔森和普罗夏斯基等人合编的《环境心理学》正式出版。

三、从环境心理到临桂新区街道评价体系

正如勒温行为动力理论中将个体需求分为客观生理需求与心理环境准需求一样,环境心理学理论指出外在环境从影响心理环境准需求角度对个体需求的主观因素产生影响。因此将对街道评价标准量化为“客观外在环境优劣”与“能够满足个体行为程度”两部分。

在安全上,车行主义道路规划加剧了行人与行车间交通安全及交通便利程度的矛盾;在认同上,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社区中群体接触总和是人们对公共身份的感觉、公共尊重与信任的网络;从自我实现角度,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在观察中认识、在互动中改变,是街道评价体系中的最高标准。

综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级将满足个体行为的程度划分为安全与便利、归属与认同、观察与互动三个方面。

四、调查与研究

城市新区街道氛围塑造评判标准应根植于是否对城市文脉继承及拓展、是否符合丰富城市形象、是否匹配或传承城市审美文化。以桂林老城区典型街区作为临桂新区参照对象,并根据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实地调研、调查访谈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资料采集,从而对问题发掘并分析。

1.客观环境:空气与水

外在环境因素探讨所指应是非建造及构造物因素给个体带来的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主要可以划分空气与水系两方面。

对空气条件的分析通过IQAirMap全球空气质量指数地图来进行。选取经典城区桂林监测站以及龙隐路小学监测站与临桂新区创业大厦监测站数据对比,以2023年1月23日至2月22日AQI指数为样本。结果显示经典城区平均AQI分别为57.13和58.94,而临桂新区平均AQI为55.19。即临桂新区空气质量优于经典城区,但差别不大,可视为在空气条件维度上新区环境优于经典城区。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临桂新区环城水系并不具备通航能力。但新城规划中环城水系利用率极低,除水一坊酒吧街等滨水空间具有一定活力,其余流段几乎没有发展成文化商业街区或商圈。极低的水系利用无法带来客观环境的正面影响,给街道带来的个体满足几乎不存在。

2.安全与便利:中央绿地与城市孤岛

调研中发现,临桂新区以中央公园为代表的绿地大面积聚集,过于广大的城市公园使部分地区不仅被废弃,还因缺少“监视机制”,在缺乏绿地及公共活动空间的地带,由于缺乏吸引力加剧这部分街道及地区的不安全性。此外,不平均使远离绿地的人群享有绿地条件与绿地周边人群形成明显差异,不仅将使绿地的使用效率低,还因此加重城市交通负担。

为解决老城区车辆堵塞问题,新区车行道尺度巨大。在部分核心的区域,车行道宽度可达六车道甚至八车道。在如此巨大的街道上缺乏人行空间及过街手段会造成三方面问题:

缺乏过街天桥及人行路口使得行人暴露在车行空间时间过长,增加了车祸可能性;遥远绕行距离和步行不友好性滋生例如闯红灯、跨越护栏等违规现象,给行车安全造成负面影响;阻碍两侧街区交流,使街区隔阂被干道加大而形成“城市孤岛”的现象。

3.归属与认同:新区文化两面性与“街帮制度”

(1)尺度异化与新区文化产生

桂林中心城区以“两江四湖”为核心的环城水系构成对城区的合围,与自然环境的密切交织使市民普遍形成“山水”审美文化,及建筑街道与地形水系结合的现象。 而临桂新城区规划功能划分清晰,带有鲜明现代主义特征,高层建筑林立。同时,以“一院两馆”和市民广场为代表的公建尺度巨大,如原桂林市政府占地5.5万平方米,而新区政府大楼占地23.8万平方米。公建尺度扩大导致了长期生活居民对建筑、街道与山水环境之间尺度比例感知颠覆。但另一方面,新区仅通过三条集束化干道与老城区联系,在地理上呈相对独立性,且在功能定位上也与老城区相异,出现文化差异也被认为是合理的。桂林广播电视台桂视网上发布的《桂林“双城记”》标志了区别于经典城区的新区文化的诞生。因此,虽新区出现山水氛围淡化异化现象,但可理解为对原有城市文脉及城市形象的拓广、对原有城市审美文化的丰富。

(2)“街帮”制度林立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描绘了这样一种现象:即中上收入住宅项目划定地界用以为他们的“城中城”或“城中岛屿”服务。在调研中,新城中心城区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导致了新区城市街道界面呈现了以上的现象。房地产小区通过院墙围合,形成了一个个巨型内向的组团。内向院墙拒绝外界人员的进入,也不通过街边公园或店铺与外部发生关系,这使不论是外部街道行人还是内部社区居民,都缺失了对于此地的归属感与身份认同。

4.观察与互动:缺乏行为与体验的空旷

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到一种现象,即人们喜欢在例如建筑凹处、后退入口等能隐藏局部的地方活动。处于小空间的个体既可以看到整体,也可以看到细节,从而最佳地体验周围世界。但在对新区调研以及对当地访谈中发现,几乎所有街道上都缺少能够促使人的行为发生的场所,也缺少如杨·盖尔所表述的能够体察街道的行人空间,展现出一种缺乏行为与体验的空旷感。虽在市民广场南部沙滩及步道成为人群活动聚发地,但在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仍相当缺乏相应配置。

五、解决策略

1.空间正义的引入

索亚在《寻求空间正义》提出关于空间正义的本质是“一个地理和资源、服务获得公平的分配以及空间可达性的基本人权”,即城市空间中平等享有资源和服务的权力。

从这一角度出发,針对消除“街帮制度”造成的边界可从消灭空间分配不均、空间剥夺、空间情感缺失和空间商业化和阶层化等空间不正义问题开始。倡议住宅区开放可通行内部道路不仅增加了社区内外交流,也缩小了封闭区块面积,增加交通可达性以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

另一方面,空间正义概念引入也可通过扶植多样化商业文化圈以消除新区资源过于集中的弊病,如通过商业活动与文化活动促进边缘化地区街道活力,为当地居民获得归属感与身份认同提供帮助。

2.集约化的形态结构

城市活力来源于城市要素之间的连通性。《集约型城市街区形态结构的认知与设计》归纳了集约型街区的结构特征:细密连接、要素交叠、深度级差,在此基础上,针对街道安全性问题和“城市孤岛”现象、针对街道普遍缺乏观察空间及互动行为的问题,可以提出两方面的解决策略:

(1)人行天桥空间

人车分流作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途径从“考文垂模式”便开始。大量建立人行天桥产生的细密连接不仅带来更多通道和出入口,解决主干道割裂街区问题,更能形成功能在空间上的糅合,促使要素交叠现象发生。

另一方面,人行天桥在垂直方向造成空间上隐藏和遮挡,在垂直视野形成心理上能够半隐藏自己的场所感。基于这种场所感带来的安全与自在,人们得以开始对街道氛围体察和关注从而催生出街道的活力。除此之外,天桥及人行空间创造了大量转角空间、避雨空间、交流空间,为人群互动以及安置街头互动装置提供了场所。

(2)道路深度级差

集约化概念提出的深度级差要求形成多级或分形的深度明显差异化街道,形成“主干道—支路—人车混杂街道—人行道”甚至更多分层的街道路网。在联合空间正义引入后,可以表现为在保护安全与私密性的基础上,开放商业小区内部道路及路网。位于世纪东路41号的奥林匹克花园是这一策略的集中体现,其内部车道作为支路连接世纪东路、宏谋大道、仕通路及环湖路;同时,虽然其内部道路两侧缺少人行空间造成安全隐患,但保证了内部车道两侧住宅片区的相对独立性及私密性。

六、结语

从理论形态上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被系统概括。而通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评价体系,我们更具有代入性地从“客观外在环境的优劣”与“能够满足个体行为的程度”两部分探查作为个体的人的心理感受及行为导向,从根本上来看,是一种人文主义态度的调查研究。而城市街道氛围与活力的构成,是从人开始的,对街道氛围与活力的塑造,也理应以人为一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参考文献:

[1]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芦原义信. 街道的美学[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5]爱德华·W.苏贾. 高春花,强乃社,等译. 寻求空间正义[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6]ALEXANDER Christopher. A City Is Not a Tree[J]. Design, 1966(206):45—55.

[7]陈亮亮. 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商业化历史街区步行空间的氛围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8]董宁倩,万洁堃,徐娜.基于山水城市理念下临桂新区景观规划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No.269(4):118-120.

[9]韩冬青,宋亚程,葛欣. 集约型城市街区形态结构的认知与设计[J]. 建筑学报,2020(11):7.

[10]蒙春运,黄耀志, 邓春凤. 桂林市空间形态演化与临桂新区发展机遇探析[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 30(2):6.

[11]堪江平,汤曼琳,房佳琳. 临桂新区(中心区)绿色交通规划研究[C] //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 2014:1-5.

[12]郑婷婷,徐磊青. 空间正义理论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重构[J]. 建筑学报,2020(5):5.

[13]周春山,朱孟珏. 转型期我国城市新区的空间效应及机理研究[J]. 城市规划,2021,45(3):91-98.

猜你喜欢
临桂新区街道
桂林临桂供电局:营配协同创典范提质增效优服务
广西临桂凤凰土话同音字汇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热闹的街道
热闹的街道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我的临桂情缘
风居住的街道
夏橙在临桂县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